高职院校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7-06-01罗春燕
罗春燕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高职院校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罗春燕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旅游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在旅游业人力资源短缺的当下,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应紧跟行业发展,加强校企合作互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构建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又能满足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提升旅游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旅游行业输送职业能力强、“能胜岗+能转岗”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当前,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人才需求量不断扩大,人力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难以招到适合的、足够的人员,而员工业内跳槽和业外流失现象却越来越突出[1]。很多旅游院校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紧俏程度不断升高,有些院校的毕业生供求比例超过1 ∶10[2]。同时,旅游产业还要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体制转型升级、管理改革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旅游消费模式变迁等一系列挑战,导致旅游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不仅体现在人才规模和人员素质上,在人才结构层面上的矛盾也凸现出来[1]。旅游业不仅面临人力资源“量”的严重短缺,同时还面临人力资源“质”的失衡。很显然,我国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人力资源短缺时代。高职旅游专业近些年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探索实践,以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旅游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为旅游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分布于旅游企业各个层次,并已逐渐成长为支撑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旅游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结构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全面素质培养的要求。与用人单位充分对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已成为旅游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1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结合旅游行业发展特征,在传统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既能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又能满足旅游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动态修正的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与传统的旅游教育模式相比,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充分运用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和反馈原理等系统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搭建高职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新体系,从而实现教学环节和内容的互融互通,师资的互融互通,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特长的互融互通。该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的一级子系统(图1),每个一级子系统又可以根据人才培养体系要求设立若干个二级子系统,如素质目标子系统、能力目标子系统、教学管理子系统、考核评价子系统等[3]。
图1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
1.1 实施校企互融、工学交替三段式教学环节
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旅游行业淡旺季特性,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培养人才,同时又要兼顾行业人才需求,将学习阶段按照学习主要地点分为学校和企业两条线路,按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学生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学习。第一阶段,学生入学初期,以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通用技能为主,安排1~2天进入企业开展行业认知,让学生在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所学专业就业岗位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学生入学半年后,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学习训练为主,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多次进入企业进行短期的跟岗和试岗。第三阶段,学生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参加岗中业务培训,并轮岗;实习后期返校,进行基础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再提升。第一、第二阶段,学校和企业这两条主线相互融合,尤其是在第二阶段,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阶段的不同在相应的岗位上可以反复多次进行短期的跟岗试岗;第三阶段,两条主线相对独立,学生要首先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达到“能胜岗”的基本要求,其次要在学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能转岗”的基本素质。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在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互融互通,真正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确保达到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上的培养要求,满足行业社会对人才 “能胜岗+能转岗”的要求。
1.2 推行“双导师+双融合”的立体培养通道
在教学过程中,推行“双导师+双融合”的立体培养通道。“双导师”是指每一位学生入校后都会配有两个导师,一是校内专业导师,二是校外企业导师。第一阶段,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行业通用技能为目标,以行业认知(企业识岗)和企业文化宣传周为抓手,由学校导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实施教学;第二阶段,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为抓手、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组成混编教师团队,共同承担专业知识讲授和专业技能指导工作,达到共同培育学生的目的;第三阶段,为提升综合素质能力,集中安排顶岗实习,以创新创业职业能力提升为抓手,由企业导师为主学校导师为辅进行培养[4]。“双融合”是指产教深度融合开展教学,邀请企业行家参与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并直接担任核心课程部分的教学工作。并且将行业专家的专题型、讲座型授课形式,演变成专业技能的全过程教学,配备专业教师担任助教,以保证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双导师+双融合”模式的推行有序实现了从学生到社会人、从行业“新手”到“能手”的角色转变,打通了人才培养的立体通道,实现师资的互融互通。
1.3 实施校企互融“双系列+双考核”二元制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
在整个教学设置和考核环节实施校企互融“双系列、双考核”二元制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入校之后,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同时介入,在教学整体设计的框架内,每个学习阶段都要既通过学校导师的培养和考核,又通过企业导师的培养和考核。校企双方根据各自考核指标将任务分解到课程标准中,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办法,将学校教学目标和企业人才需求条件充分对接融合,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工学交替。学校专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分别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和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特长,按照培养目标共同衡量学生培养质量,完成两个考核系列的既定培养要求,最终实现校企双方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特长的互融互通。学生在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下,实现从新生到毕业生、从“新手”到“能手”的两个体系的转变。
2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互融人才培养的优势分析
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在“2+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按照教学规律和旅游行业特点,打破原有独立学期制,灵活设置教学安排和实习实训环节,以最佳的培养效果为出发点,结合旅游行业的特点,将寒暑假及节假日纳入教学环节,将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充分融合,真正实施工学交替。
2.1 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始终对接行业前沿,避免学校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
课程设置不符合行业发展需要、课程内容陈旧是高职旅游教育的通病,而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没有脱离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解决了培养目标不明确、层次定位模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校企双方基于工作过程确定旅游行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出既符合高职教学要求又符合行业要求的课程标准,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又始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根据工作岗位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满足日新月异的旅游业发展需要,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确保能学以致用。
2.2 专业化教育与职业化教育并重,提升职业认同度
近年来,人力资源短缺成为中国旅游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方面,行业企业招不到足够的适合的员工,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还在大量流失。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旅游专业毕业生职业认同度低,职业兴趣不高,导致很多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即流失的现象普遍存在。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化教育,同时也兼顾学生职业化的培养,解决了职业化教育欠缺、职业情感的培养不足、职业定位不准的问题。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文化、企业运营环境,围绕旅游业人才需求的标准,开发以职业生涯规划、行业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培育、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的课程内容或相关培训资料,对学生就业的心理与技能准备、企业文化的熏陶、职业的定位、职业人素养的打造等综合素质进行教育引导,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兴趣,提高学生从事旅游行业职业所需的核心素质以及职业认同感,从而提升职业忠诚度,减少人才流失。
2.3 深化校企融合度,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传统的高职旅游专业采用“2+1”模式或是“2.5+0.5”模式,学生一个阶段在学校学习,另一个阶段在企业实习,是完全隔离的分段式培养,没有充分发挥工学交替的实际作用。加上很多院校没有较好的管理制度及跟踪监督体系,半年到一年的学生顶岗实习几乎是“放羊式”实习,工学结合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5]。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上安排“双导师”共同指导,按照教学进度实施“三进三出”、工学交替,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合理,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专业导师的帮助下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同时又能在校企互融模式下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不断更新所学内容,以满足日新月异的旅游业发展需要,确保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及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3 实施高职旅游专业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3.1 校企共建紧密合作型实训实习基地
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校企共建紧密合作型实训实习基地,以满足工学交替、校企交融的教学要求。首先,校内应建有满足教学需要的专业实训场所,保障学生学习和训练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能够满足学生的岗前培训条件,以及能够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升要求的模拟仿真型实训实习基地。其次,建立校外“校企互融式”双基地(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保障学生进企业完成“识岗—跟岗—顶岗”的阶段性学习任务。合作企业经营状况必须良好,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具备满足专业教学、识岗跟岗顶岗的基本条件。同时,合作企业还应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氛围,拥有完备的员工管理教育、技术培训、文化熏陶计划和方案,拥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使学生通过系列的教育和培训,顺利地从行业“新手”培养成为职业“能手”。高职院校通过校外紧密型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补充了学校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旅游旺季进入企业实训实习,可以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提升学习效果;而旅游企业在节假日旅游旺季时,接受学生实训实习,解决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三方合作共赢。
3.2 培育一支优秀的双栖型教学团队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校企互融“旺进淡出、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依据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意见,由学校专业导师和企业实践导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将校企合作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并针对旅游行业旺淡季的特点以及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和要求,实行“旺进淡出、工学交替”,灵活安排和组织教学实施。行业企业专家不仅要参与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形成校内外教学团队共同研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和方法,还要入校园进课堂,共同承担专业课程的讲授训练任务,并通过讲座等形式开展各种专业活动,逐渐达成“行家教师化”。同时,学校专业教师进企业,教师通过企业挂职、企业顶岗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还要利用自身专长,为企业开展培训,逐渐达成“教师企业化”。由“企业化教师”和“教师化行家”共同组成校企互融优秀的“高职混编教师团队”[6]。
3.3 完善动态调整的合作培育机制
旅游业发展迅速,新业态不断涌现,对人才需求也日新月异。旅游专业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旅游行业发展变化,建立动态调整的合作培育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旅游企业作为人力资源的需求单位,在企业发展中能最快感知人才需求的变化,企业专家应在第一时间将感知到的市场变化需求信息传递到学校,学校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不断进行专业和职业的动态跟进,使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要求,促进专业不断发展。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智慧旅游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预见,旅游行业企业对掌握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旅游专业人才需求量会剧增。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智慧旅游专业方向,或者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旅游电子商务和智慧旅游相关课程。
4 结束语
高职旅游教育应结合地方经济与旅游行业的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开放、柔性的协同育人平台,为旅游行业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能胜岗+能转岗”旅游专业人才。让学生既具备胜任现有旅游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具备未来旅游行业发展新业态所需要的转岗的知识储备和能力。
[1] 宋德利.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科学,2012(4):85-94.
[2] 宋德利.关于旅游岛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及对策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1-11-28(19).
[3] 周宵,马勇,刘名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系统构件研究[J].现代商业,2012(2):41-42.
[4] 罗春燕.高职院校校企互融合作机制探索与实践[J].镇江高专学报,2016(1):5-7.
[5] 刘日鑫,陈晓松.“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1):94-95.
[6] 李冬梅.高职院校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校企互嵌、工学结合、旺进淡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4):60-64.
〔责任编辑: 胡 菲〕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college-enterprise integr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Taking speciality group of tourism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LUO Chunyan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Zhenjiang College, Zhenjiang 212003, China)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of human resources shortage in toursim, tourism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follow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tightly, enhanc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conduct the successiv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n build a new model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of college-enterprise integration. This new mode serves as a way to promot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n tourism education and provide personnel being capable of the oriented position and transferable to other positions for toursim industry.
vocational college; tourism speciality; college-enterpris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2016-10-19
2014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SJD750); 2016年度江苏开放大学“十三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16SSW-2-008)
罗春燕(1972—),女,河南鹤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经济和旅游教育研究。
C96
C
1008-8148(2017)01-0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