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重突围: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创新之路

2017-06-01尹训飞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融资企业

文/尹训飞

负重突围: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创新之路

文/尹训飞

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存在“三难”,即转型难,创新难,融资难。通过分析制约企业发展瓶颈的深层根源,笔者认为,应完善支持中小制造企业创新的政策,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打通中小制造企业融资通道。

新形势下,中小制造企业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基础,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当今世界制造业经济整体低迷,全球总需求和制造业效益“双下滑”的不利局面下,中小制造企业顺势突围面临很多困难。

从整体来看,制造业领域细分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态势均出现下滑现象,其幅度受区域、行业、规模及环境氛围影响,有一定差异,但也发现中小制造企业暴露出很多通病及困难。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面临共性的“三难”问题,即转型难,创新难,融资难。

基于此,应深入分析制约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瓶颈的深层根源,通过完善中小制造企业的创新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探索行之有效的融资途径来保障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顺利突围,赢得新一轮产业变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制高点。

中小制造业企业存在“三难”

产品输出过于“单一”,转型难

中小制造企业过于重视产品,忽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作用。

调研发现,受“加工制造-产品销售”传统思维的影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的长期赢利点在于较为单一的产品销售,用产品销售规模来谋求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只是布局在产业链的特定环节,产品也是停留在价值链的底端。

企业的订单数量和产品价格受供给行业的景气度影响较大,单一的产品结构也易受经济周期影响。企业往往寄希望于通过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份额的战略,缺乏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赢得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的意识,同时,缺乏自身在行业产业链中的布局和延伸意识。

尹训飞工信部赛迪智库产业政策研究所

区域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从产业布局角度来看,地级市的区域产业链环节往往集中多家中小制造企业,产品的差异化不大,颗粒度处在统一维度,行业景气时由于需求端旺盛掩盖了供给端的结构性过剩,一旦行业效益下滑或出现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小企业往往采取以牺牲产品质量来降低价格进行竞争,加之要素成本的不断提升,致使行业下滑时企业负重难行。

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失去的不仅是市场份额及产品竞争力,如果不能及时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也将丧失新一轮产业链“卡位-布局”及转型升级的机遇。

人才存在结构性“断层”,创新难

研发人才局部断层现象严重。

调研发现,中小制造企业研发人才往往呈现出以下特性:高级研发人员由于高薪及管理层职位诱惑呈现出稳定状态;低端研发人才由于自身掌握技能不足也趋向于稳定,一般创新能力差且需要长周期培养;中层研发人才由于具备创新能力之后倾向于流失到周边一、二线或省会城市,因此研发人才呈现出“分散两端,中间断档”分布的特点,也正是由于中坚力量和具备“工匠精神”人才的流失增大了创新的难度。人才对于中小制造企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也成为企业最容易丧失竞争力的短板所在。

研发人员创新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创新人员的抓手及着力点匮乏,突出表现为平台、仪器、专业知识培训及对外合作交流等创新环境不健全,业务工作与研发创新投入时间存在结构性不合理,从长期看创新活动思维观念及技能提升逐渐流失。

另一方面是激励机制不成熟,研发人员创新带来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并未真正摊销到科研人员,加之部分中小企业对依靠创新投入来实现企业转型抱有怀疑或观望态度,对前期投资和后续不确定的产出效益心存疑虑。另外,中小制造企业创新成果转化的路径不明晰,小、中试的环境不完善,专利申请及成果转化的条件及程序尚不成熟。

信贷易“产业性歧视”,融资难

信贷机构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频亮红灯。

我国的产能过剩行业是结构性的,并非产能过剩行业中所有企业都是以落后产能、僵尸企业形态存在。另外,加之中小企业自身信贷资产不具有优势,缺乏有效的直接融资渠道,依赖于银行贷款等高成本的间接融资手段,致使包括部分“专精特新”及“单项冠军”在内的制造企业也无法及时通过外部融资实现业务扩张,增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后单纯只进行低效生产,不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标,也是信贷机构断贷的重要原因。

部分产业基金、贷款周转金、中小企业专款保证金等效果未达预期。

调研发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相关部门试图通过财政资金和杠杆作用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条件,但是受制于机制及模式尚未成熟,资金使用的边界条件尚不清晰,既不利于财政资金及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也致使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后陷入盲目增产扩建的怪圈,低端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往往只是扮演着中小制造企业财务困难的急救角色。总体上看,真正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资金支持模式尚未成熟。

企业发展瓶颈的深层根源

宏观上,“造血”新兴产业要兼顾“输血”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而非单一舍弃。

从产业长周期发展逻辑来看,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相对概念,产业都会经历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行业及制造企业长期处于成熟稳定期,势必会出现效益下滑迹象及技术“卡脖子”问题,比如资源性衰退、聚集过度衰退、效率型衰退等,对于即将处于衰退期的制造企业,必须深刻重视“造血”和“输血”的配合及协调性,切莫单一舍弃,尤其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的中小制造企业。

“输血”强调企业在自身基础上转型升级,创新管理提质增效,“造血”强调企业在新兴战略性领域的布局,“输血”和“造血”的逻辑类似于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经济下行企业要在大力调整优化自身存量的基础上再布局新的增量点,单独的舍弃势必会增大企业运行风险,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中观上,依靠研发投入及技术创新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非盲目抢占市场份额。

中小企业创新应明确比较优势,辨别产品的“同化”和“异化”。

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及技术创新本应是一种持续性、选择性行为,应根据自身特点深刻分析比较优势,通过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创新创造出竞争优势。否则创新投入之后输出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且可替代性强,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大大损耗了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

同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措施缺失严重,加之本身市场不公平竞争及扰乱市场秩序问题严重,致使“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时有发生。

创新应具有可持续性,发力方向聚焦在“专精特新”定位上。

在制造业的创新主战场,中小制造企业体量不大但贵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产业链整体的配套性和协调性。中小制造企业应结合市场规律及市场供需进行持续性投入和创新,尤其在当今市场需求结构性低迷时期,企业本身应具备一定预先研判能力,而非将效益来源固定在当期产品价值,未来应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方向持续发力转型,力争打造出自身以中小制造企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微观上,生产经营模式和质量管理方法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

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及质量管理方法正逐渐成为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及服务水平的制约因素,应结合开源节流和苦练内功来深挖自身内部潜力。当外部潜力的提升一定时,企业内部潜力和源头控制水平也成为当今形势下企业间竞争点,突出表现在资源能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产品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内部成本有效控制这三个方面。

“散点”及零碎化的管理已经不足以进一步促进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要参照已公布的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典型经验汇编,进一步精益求精形成先发优势来促进和保障企业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张通

zhangtong@ccidmedia.com

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

完善支持中小制造企业创新的 政策,积极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一方面,技术创新财政激励政策要适当降低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并建立公开透明、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允许部分中小企业享受财政激励来填补研发创新的资金投入,落实并适当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在科技研发项目及重点工程专项行动中,加大中小企业参与力度,带动中小制造企业自身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根据细分行业定期发布“专精特新”到“单项冠军”企业的路径和技术路线图,建立动态复审评估机制,倾向服务型制造,借鉴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案例,争取从技术和模式两方面实现创新突围,切实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可追溯、可遵循的发展方向。

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对中小企业的支撑作用,解决信息不对称及技术“卡脖子”问题。

一方面,加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科研院所对接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供给,切实增强公共平台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服务力度和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使用成本。比如,借鉴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区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协同创新载体,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享受关键共性技术公共服务的成本。

另一方面,完善公共平台的使用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信息咨询、检验测试等,增设及完善政策清单及解读的线上平台,提高政策推送的信息化水平。比如,依托运营机构建立公共服务的使用清单,建立需求及使用情况数据库,高效运转公共平台及相关政策解读。

进一步打通中小制造企业融资通道,运用精准、可操作的财政政策。

一方面,鼓励融资担保机构等为中小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信息化建设、产品价值链延伸等提供融资担保,以推动产融结合、促进投贷联动、深化政银合作、推进资源整合为牵引,从行业特征、技术特点、创业经验、市场地位、投资者支持力度等因素,精确评估客户的真实经营风险,着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充分意识到没有有效资金的科技型中小制造企业将是无源之水。

另一方面,完善直接融资渠道,切实结合实际鼓励成长性好的中小微企业上市,拥抱“互联网+”探索更加市场化的融资手段,比如应收账款融资、互联网金融平台、大数据征信等,进一步降低融资财务成本。

猜你喜欢

融资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资
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