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五常,养五脏
2017-06-01李业陶
李业陶
行五常,养五脏
李业陶
晚清名臣曾国藩不但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养生大家,他的养生学说既包含常人养生之道,又有个人独创的养生理论。
曾国藩身为清廷重臣,历任要职,且又是一个克己奉政的人,劳累在所难免,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道光二十二年六月,曾国藩大病一场,近半年卧床不起,次年正月初十早起后更吐血数口。身体状况的严重恶化,让曾国藩意识到身体不得不保养,他在日记中写道:“再不保养,是将限入大不孝矣。将尽之膏,岂可速之以风?萌蘖之木,岂可牧之以牛羊?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况我之气血素亏者乎?”自此,曾国藩开始重视养生并摸索、总结养生之法。
行五常养五脏称得上是曾国藩的创新。曾国藩在《养身要言》文中说:“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不藏怒焉,不宿怨焉。——右仁所以养肝也。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安,拨之天理而顺。——右义所以养肺也。内有整齐思虑,外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右礼所以养心也。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右智所以养肾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事有恒,容止有定。——右信所以养脾也。”
这段话归结起来就是行五常养五脏,曾国藩把儒学精髓与养身之道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仁礼信义智”与“肝肺心肾脾”一一对应,颇为奥妙。
古人说:“五常,五行也。”在古代阴阳五行中,仁、礼、信、义、智就是“五常”。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行五常即品德、心性的修为。“道达人情以五常之行,谓金、木、水、火、土之性也。”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而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故行五常,养五脏的本质就是调整心性、涵养品德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负面情绪有害身体健康,这不但是人们的共识,而且也完全符合现代医学道理。行五常之人,能够很好地控制喜、怒、哀、乐、怨、忧、惧各种情绪,心泰神安、气血和畅,充满阳刚之气,五脏健康了,肌体自然更有能力抵御疾病的侵袭。曾国藩提倡行五常以养五脏,奉行性命双修,是有科学根据的,是留给我们的宝贵养生经验。
行五常能够养生,但不仅仅用以养生,五常是中华伦理的结晶,是中国传统价值体系的核心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即便是现代社会,也依然需要讲求仁礼信义智。而从个人的角度说,拥有仁、礼、信、义、智,必须有爱心、善心、公心、聪慧之心,为此,就要善于学习、勇于自我改造,加强品行修养,提高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