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雅丹
——75岁的环保少年
2017-06-01尚文
□尚文
陈雅丹
——75岁的环保少年
□尚文
陈雅丹
陈雅丹,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师从李桦、古元、王琦、周令钊、黄永玉、靳尚谊、杜健等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中国第一位赴南极写生和第一位赴罗布泊艺术活动的画家,环保先行者。
画展:
1960年起作品入选第3——10届全国美展,9、10、19届全国版画展
1985中国美术馆《中国女版画家十人联展》
1986马赛《中国现代版画展》
1987壁画《三个太阳》留在南极乔治王岛中国美术馆《陈雅丹南极之行画展》个展香港《中国现代版画展》
1988深圳美术馆《陈雅丹南极之行画展》个展
1992北京荣宝斋《雅丹画展——我的世界》个展
1994马来西亚艺术学院、马来西亚槟榔艺术学院个展
1997汕头龙湖美术馆 个展
1998深圳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98陈雅丹穿越时空之旅》个展中国美术馆《百名女画家百名小画家共圆绿色梦》画展,展出环保互动作品《绿色行动A》罗布泊《绿色行动B》在雅丹地貌种了三棵象“树”
1999绍兴鲁迅纪念馆 个展
2004大连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生命系列——雅丹水墨画展》个展
2012维也纳MOYA青年美术馆、黑龙江美术馆个展
2015临沂大伟美术馆《极地心曲》个展北京国艺美术馆《50年重聚——生命颂》个展
2016《女史丹青——中国女美术家提名展国画特展》
2017策划发起行动艺术——《保卫蓝天蓝丝带行动》
收藏: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奥林匹克艺术中心、维也纳MOYA青年美术馆、德国古登堡印刷博物馆、辽宁美术馆等地收藏。
受聘:
1988——2008被聘为“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亚洲儿童画展”评委;韩国启蒙社“国际插图比赛”评委;“奔向2008第四届国际少儿艺术大展”总评委:第32届国际藏书票双年展执行主席、评委。
获奖:
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功绩证书”、鲁迅版画奖、全国版画展优秀奖、深圳藏书票邀请展金奖、北京市女性博客大赛金奖、北京市最美家庭标兵户。
出版画集多部,纪实性散文《走向有水的罗布泊》,传记《摘下绽放的北极星》。
《雪域圣地》纸本设色 78.5cmx78.8cm 1994年
《帕米尔牧笛》纸本设色 68cmx68cm 2002年
75岁的陈雅丹,从小就特立独行。在妈妈宽松、自由氛围的呵护下,成长为一位既有浪漫情愫又顽皮敢于冒险的艺术家。在她的心里,一直住着一位永远长不大的勇敢少年。
她的老师黄永玉称赞她:个子最小,走得最远。
漫画家华君武则幽默地叫她:大探险家。
15岁在美院附中,她决心献身艺术做个苦行僧,给自己推了个光头变成“小男孩”。这事惊动附中、美院前后十届师生。以致今天还有人叫她“小男孩”。
16岁——34岁,她苦练基本功之余,狠狠地真心“改造自己”。
44岁,1986年经过拨乱反正,儿时的顽皮少年又复活了!
她遵从内心的召唤,硬是挤进了南极考察队以编外队员身份去了南极,并留下壁画《三个太阳》。这事儿轰动了个性解放复苏初期的华夏大地。
55岁、58岁的她另一个梦想通过不懈的努力,也终于实现了——在新疆朋友的帮助下,她勇敢的沿着科学家父亲陈宗器①七十年前走过的路,两次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一次纵穿、一次横穿。
当她风餐露宿、历经磨难、风尘仆仆地乘着212吉普翻越两个陡坡,终于穿越大漠来到罗布泊南岸时,她回望干枯已久的罗布淖尔大湖,泪眼蒙目龙,她是那样的伤心,为她辛劳一生的父亲!
那一刻,她胸中情不自禁的涌现一首诗:
呵呵~我躺在大漠的怀里
我听到你的呼吸
太阳烁热着
我睁开眼 眼里
挂满泪水
看着美丽的阳光 洒在
美丽的罗布泊天上
我用爱体味您
远去的身影
我的勇士 我的父亲
您听见我 吗
回北京后在长达八个月的个展作品酝酿中,她最终把主题落到了环保上。
①袭人因劝宝玉道:“……今儿你也这么着了。明儿初五,大节下,你们两个再这么仇人似的……”(第二十九回)
父亲他们野外考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条件那么苦,他在论文中写道:水回来了、罗布泊有了植物、水鸟……将会有人类在这里建立起新的家园……父辈们一代代出生入死走向西部,是为了这片土地更美好啊,可如今——罗布泊却荒芜了!
那一年——1998,黄河入海口一年有三分之二没有水,那一年北京缺水、西安缺水、许多城市缺水,那一年中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已经高达26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
“呵呵,这样下去我们这一代对得起后代吗?”陈雅丹追问着。
“我是那样爱我的小孙女,难道竟要留给她这样一个烂摊子?为后代负责,要做点什么。”她想。
艺术的构思就这样悄然来临,她成为了一个环保志愿者。
那一年8月,陈雅丹举办了她的第一个环保主题展——《98陈雅丹穿越时空之旅》,那也许是中国最早的环保主题画展。
在一楼她做了几个巨大的装置作品,因为画太单薄不足以表达她沉重的心情。
《2098·蓝天》,一些蓝色的人形身穿印有蓝天白云的白色T恤,黑色背景布满令人窒息的霾。作品警示人们:不重视环保,百年后蓝天就不复存在了,孩子问父母,蓝天什么样啊?父母只能手指T恤上的画儿说:“喏!这就是蓝天!”可是……可是……才仅仅过去19年啊,雾霾却已经来临!
《红裤裤白气球》纸本设色 125cmx113.5cm 2011-2014年
《春消息》平板版画 34cmx40cm 2016年
《清朗的一天》纸本设色 55cmx55cm 2012年
《昔日的辉煌》,以罗布荒原巨大的盐碱块下偶露的丝绸碎片告诉人们:不建设生态,今天消失的是楼兰,明天消失的会是哪?
《筷子·森林》,谴责滥砍滥伐;《并不纯洁的白》告诫人们不可降解塑料的泛滥是多么可怕。
从一楼走到二楼,他们看到大厅左侧悬挂着世上最后一块净土——美丽的南极风光,看到大厅右侧悬挂着生态严重破坏的罗布泊画面,看到画着画家所见所思所想的《罗布泊美术日记》,观众被感动并感到震撼。
当月,画展的《罗布泊“湖心”》、《不朽的胡杨》、《楼兰》等作品又在“全国防治北方荒漠化和黄河断流与严重缺水问题研讨会”上进行了展示。陈雅丹参加会议,并在李政道发起的给中央环保倡议书上签名。
不久,她协助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会长何韵兰举办《百名女画家百名小画家共圆绿色梦》画展,邀请“地球村”、“自然之子”等环保组织成功召开了环保战前动员会,她身体不好带病发言说:“其实环保就是回到简朴的生活,杜绝铺张和过度开发。”
陈雅丹在《百名女画家百名小画家共圆绿色梦》画展上展示了互动作品《绿色行动A》——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上只有一棵树,前面有只有机玻璃箱,上面写着“捐一棵树——为了黄河母亲”,捐五块钱,就可在画上贴棵树,没想到开展第一天,画上就贴满了树!女画家们用捐来的一万元,真的造了一大片绿油油的林。
两年后的2000年夏天,陈雅丹又冒着高温酷暑出发了,这次她应邀作为“永远的罗布泊”公益广告的主角与艺术顾问来到罗布泊。在空气温度40℃,地表温度70℃的条件下,她参与拍摄了两条环保公益广告,并抓紧时间在高高的雅丹地貌顶上种下了三棵象征性的树。每棵树上都写着她的心愿——“愿罗布泊绿树成林”。这是她的《绿色行动B》——希望在干渴无水的荒漠里,远远走来就能看到这小小的充满希望的绿。
2006年,她拟写了环保主题长文《水 绿色 人》发表于人民日报,并获“关注森林草原与和谐社会征文”二等奖。
陈雅丹感谢上苍,使她有机会两次来到生命禁区罗布泊。感谢父亲给了她“雅丹”这个名字,召唤她把她引向这块满目疮痍荒凉的土地,与70年前的父亲有了一次难忘的心灵相会。
她感到,一种深沉、悲壮,更具责任的力量似从父亲那里回流到血液中。
这,就是陈雅丹,一位勇闯生命禁区,特立独行不断探索生命意义的人。她尊崇自己内心的召唤一路前行,不跟风,不随波逐流。
“时常静下心来倾听自己的内心,你到底要什么”,是她常常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每个人都干了自己爱干的事,他对社会的贡献就更大,这辈子也就没白活”,这也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2017年为了环保,七十多岁的陈雅丹勇敢地发起又一次冲锋。
她对空气污染深感忧虑,并持续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她决定搞一个行动艺术,发起《保卫蓝天 蓝丝带行动》。她拟写了策划书在《雅丹小屋》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四处联络电动车、共享单车和各地朋友;请她的学生著名设计师岳昕②精心设计了蓝丝带行动专用字体,印制了蓝丝带。陈雅丹说:“蓝丝带行动”为了母亲、为了孩子、为了我们所有人,为了一片蓝天!目的是造声势、做宣传,让更多人提高认识,参与到蓝天保卫战中来。
陈雅丹——一位75岁永远年轻的环保少年。
我们衷心祝福她的《保卫蓝天 蓝丝带行动》圆满成功!
注:
①陈宗器,1898~1960,中科院地球所副所长、地磁学奠基人、地球物理学开拓者之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任理事长。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最早走向西部的科学家,在额济纳、罗布泊地区考察长达四年半,三次探访楼兰,是当时世界上探访楼兰次数最多的科学家。
②岳昕,我国知名设计师,2016年度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获得者。
《绿色行动A》
《装置:2098蓝天》
《1987·在南极》纸本设色 68cmx75cm 1987年(中国美术馆收藏)
评论家对陈雅丹艺术的评价
她的艺术追求充满了青年人的一种朝气和活力,画画充满对生命的追求,对生命的渴望,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周韶华
雅丹的作品在当代艺术中有很大的价值,这种很轻松的作品有着严肃的意义,这是她生命的过程。
——邵大箴
雅丹,她是女画家中少有的有创造精神的画家,她对探索生命意义的不断追寻,使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到达南极的画家。
——奚静之
雅丹的画:《你犹如嘈杂声中一支天堂的圣曲》(又名:《雪域圣地》),我抄了雅丹这个题目,我把这句话送给雅丹。雅丹的画,真诚感情的流露把我感动。
我觉得雅丹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童心、赤子之心,她是始终心存一种感动在走她的生命之旅,包括促使她去南极、去罗布泊,我想一个最原始的动机,很可能也是这样一种心存感动……她不是纯知识的寻找,她是在寻找一种对感动的印证。
……雅丹在她的南极之旅与罗布泊之旅后,她的这样一种心存感动的东西,在她固有的主题:母爱、女性、鲜花中可能会大大的深化它。她可能在没有去过之前,画这些题材时,心中的感动没有那么深刻,没有那么博大,没有那么悠长。她就好像把自己狠狠的撞在一个巨大的橡皮的冰山上,再把自己狠狠弹回到她原来的那个起点。那么,撞她的冰山可能没有成为她的题材,但她弹回的那个起点,和她没撞之前肯定大不一样……
——王鲁湘
雅丹,她总是进取的,生命中有一种呼唤,就像天上总有一种声音的感觉,我想,她的画感人就是这种东西。
——广军
陈雅丹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责任的画家,……她的艺术活动、感情与生活紧密联系,她参与并表明自己的态度,以一种简朴的语言、很纯真的感情,取得重要的成果,其他任何人没有这种生活。
——袁运甫
她是中国第一位赴南极的画家,也是第一位去生命禁区罗布泊体验生活的画家,这很难得,画展(指98陈雅丹穿越时空画展)反映出她的勇气,也反映了道德、良心……我个人看了很动情。
——杜大恺
《遥远的记忆》纸本设色 68cmx68cm 1995年
《花·妈妈·儿子》纸本设色 75cmx83cm 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