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氏姐弟的母亲
——倪桂珍

2017-06-01

北广人物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宋氏宋美龄宋庆龄

宋氏姐弟的母亲
——倪桂珍

她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与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她是宋庆龄、宋美龄的母亲,是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宋家王朝”奠基人宋耀如对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奉献,皆离不开他的爱妻倪桂珍的支持。

倪桂珍的名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与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她是宋庆龄、宋美龄的母亲,也就是孙中山和蒋介石的丈母娘;是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倪桂珍生于1869年,出身于士大夫家庭,是一位端庄、贤淑、有知识、有主见的女子。她4岁开始跟老师练习写字,尔后进私塾,8岁念小学,14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升入上海西门的培文女子高等中学,17岁毕业。她擅长数学,喜爱弹钢琴,曾在教会办的培文女校任教员。她的父亲倪韫山和宋耀如一样,是中国籍的牧师。她的母亲姓徐,是明末大学士、《农政全书》的编著者徐光启的后代,上海徐家汇就是因徐家住在此地而得名。受父母的影响,倪桂珍自小便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教教徒。

宋耀如被倪桂珍深深吸引

宋耀如与倪桂珍的结识,是经由昔日波士顿的二位朋友牛尚周与温秉忠的牵线。关于他们的第一次相见,有不同的传说。一说相见于教堂,宋耀如一见倾心,倪桂珍对宋耀如也是一见钟情;一说相见于培文女校,那是1886年7月下旬的一天,几位中国籍牧师和教徒相约在培文女校搞一次聚餐会。走进培文女校,迎面传来悦耳的钢琴声,宋耀如忍不住径自朝琴声传来的地方寻觅而去。在琴房外面,他透过窗户看见了一个美丽而气质不凡的年轻姑娘,最引起他注意的还是那双无拘无束踩在踏板上的天足,在推崇“三寸金莲”的时代,拥有一双天足实为不易之举,他不由得暗暗钦佩这位姑娘的胆识和勇气,她就是倪桂珍。经朋友们的介绍,宋耀如与倪桂珍很快就相识相知,彼此倾心。其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据说倪桂珍曾有一门娃娃亲,虽然当年只是一句玩笑话,两家也早已断绝往来,但她的“未婚夫”家却很认真,几次来“抢亲完婚”,每一次都被倪桂珍坚决而义正辞严地拒绝。

在宋耀如回国初期,因美国监理会中国布道区教长林乐知的刁难,他不断地被指派到各个落后、穷困的地方进行传教。为了能和宋耀如在一起,倪桂珍果敢地提出与宋耀如订婚,令前来主婚者也不禁赞叹她“真是个不寻常的女性!”此后,倪桂珍便一路跟着宋耀如,与他分担各种困难与险阻,共享成功的喜悦。在传道的过程中,宋耀如与倪桂珍皆热心地帮助、接济穷人,并萌动了创办儿童福利事业的设想。共同的理想与事业将这对恋人紧紧地连在一起,他们互相依赖与支持,感情日趋炽烈。1887年夏,宋耀如与倪桂珍在美国监理会新教堂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婚礼。宋耀如曾这样评价他的爱妻:“桂珍是生活在东方的坚强女性,她的伟大在于敢自己选择爱人,这在东方、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思议。”婚后,倪桂珍继续跟随宋耀如过着不稳定却有着美好憧憬的生活,作为妻子和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倪桂珍是非常称职的。新婚燕尔,倪桂珍便体会到了传教士的清贫。宋嘉树的月薪不足15美元,寒冬来临时,倪桂珍连一条新围巾也舍不得买,日常的生活费用,也要靠她不断地抽取从娘家带来的嫁妆才能维持收支平衡。由于月薪太低不能养家糊口,宋耀如于1892年辞去了牧师职务,转而从事工商业。直至1890年宋耀如在上海虹口郊区建造了自己设计的一幢房子,他们才有了安定的居所。

对宋氏三姐妹的严格教育

倪桂珍先后生育6个子女:宋蔼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倪桂珍是一个善持家务又具有先进思想、乐于助人的家庭主妇。作为母亲,她是严厉的,采用斯巴达人的训练方法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小小年纪就逐个送入寄宿学校;十来岁时,又送美国留学,为他们日后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据她儿女的回忆:那时“母亲料理家务,设法量入为出。凡是省吃俭用节余下的钱,她即捐赠给革命事业。她也接济穷人,并且是学校和教堂的赞助人。”“虽然,父母并不十分富裕,但母亲仍然让全家人都生活得快活和舒适,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她也始终保持这样。”

有人说,“宋夫人是早期新式中国妇女的样板”,她对6个子女都视为掌上明珠,细心照料,传授知识。1898年,倪桂珍决定把二女儿宋庆龄与大儿子宋子文,送到宋耀如借住“内史第”的街对门秀才诸文伯办的私塾中去读书。1902年初春,倪桂珍请来了川沙城西孙小桥桥家弄的秀才顾元襄(又名顾佐尧)来川沙家中设馆,教授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三个孩子读书。倪桂珍支持丈夫采用西方文化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但她也从不放弃用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教育孩子。宋霭龄、宋庆龄与其弟妹们都经常说:“我们的母亲,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给我们以快乐而舒适的生活。”“我们的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倪桂珍对子女的教育,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管教甚严,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倪桂珍却常说“养不教父之过,也是母之过”,她一反“严父慈母”的习俗惯例,对子女始终严加管教,严禁孩子们做有失体统的事情,宋氏三姐妹始终盘着发,即是谨守母训——女孩永不剪发的典型例子;二是重视女孩的教育,古语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接受过西学的倪桂珍不相信封建的孔孟之道,她认为女子与男子一样,都可以成为有作为的公民,为国家作贡献,她与丈夫共同决定要把子女都送到美国去读书。《宋氏家族》的作者埃米莉·哈恩说,宋夫人的“做法之所以与传统观念更加背道而驰,是因为她简直像对待男孩那样对待女孩,他们的女儿们是首先被送出国的”。有如此先进思想的父母,实在是宋氏三姐妹的造化与幸福。宋耀如夫妇的“男女平等”思想及他们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贡献,更使他们的3个女儿感受至深。日后,性格迥异、立场不同的三姐妹皆热心于中国的妇女运动,并程度不同地从事中国的慈善事业,不能不说受她们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做慈善受母亲的影响

三个姐妹中,大姐霭龄自成为孔夫人后,即从台前退居幕后。两个妹妹庆龄、美龄则始终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的前台,她们发表了许多有关妇女解放的论著,更直接从事或领导了中国妇女运动。在中国的慈善事业方面,福利事业是宋庆龄与宋美龄长期从事的一项事业。众所周知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即由宋庆龄创办与领导,从1946年7月开始,宋庆龄将中国儿童福利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主要事业,直至去世,她为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宋美龄自成为蒋夫人以后,保育孤儿工作就成了她从事社会慈善事业的一个重心,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宋霭龄在这方面的作为是阶段性的,主要是在抗战时期。抗战爆发初期,宋霭龄在上海为伤兵和难民做了不少工作。

倪桂珍不仅是位良母,更是位通情达理的贤妻。对于丈夫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交往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倪桂珍虽不甚了解,但她始终坚信丈夫、支持丈夫。宋耀如去世后,倪桂珍非常伤心,从此更加专心于教会工作,而很少过问别的事。后来,宋老夫人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1931年7月23日,倪桂珍在青岛别墅去世,享年62岁。

据中新网等整理

猜你喜欢

宋氏宋美龄宋庆龄
从私家书信看宋美龄的婚姻观
宋庆龄,三城记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宋美龄的“美丽吃货经”
困扰宋庆龄一生的疾病
宋美龄——中国抗战中一位睿智坚毅的女性
《宋氏女科撮要》版本及学术思想探要
辛亥革命后的宋庆龄与日本
《世纪》独家披露宋氏老宅百年风云广受媒体关注
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