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濑直美感谢戛纳的一路提携
2017-06-01
河濑直美感谢戛纳的一路提携
电影节交流的对象是导演,但重中之重还是对好电影的渴求,要么是主流经典,要么是小众尖锐。戛纳电影节从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以来,就有着“选择导演”的不成文政策,雅各布在采访中曾坦言戛纳电影节需要三种导演:“伟大的、还需要被更多认可的作者导演,以及那些待发掘的,也是我最感兴趣的。”
戛纳电影节的选片委员会就像躲在电影世界的哨兵,随时都在观察自己心仪的导演。而日本女导演河濑直美,就是被戛纳哨兵一手培养出来的种子选手,坊间甚至把河濑直美戏称为“戛纳的亲女儿”。因为从亟待发掘,到需要被认可,再到最后的成功,河濑直美一路走来都离不开戛纳的提携。
日本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的黄金时期”,标志性事件就是今村昌平、北野武、河濑直美、市川准在1997 年的戛纳、威尼斯、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上均获得奖项,让日本电影重获世界瞩目。今村昌平凭借《鳗鱼》二度获得金棕榈奖的荣誉太过轰动,以至于让同一时刻获得金摄影机奖的河濑直美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其实,凭借第一部35毫米的长片《萌之朱雀》就能斩获戛纳电影节的奖项,这对于一位日本女导演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在日本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导演在电影圈的创作是非常艰难的,她们经常得不到资金也得不到尊重,影片即使拍出来了,能否在影院放映也是个问题。而这些艰难,在河濑直美这似乎都得到了克服,她先后以参赛者和评委的身份五次参加了戛纳电影节,《萌之朱雀》之后,2007年的她又凭借《殡之森》获得了戛纳主竞赛单元的评审会大奖,2009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的金马车奖又颁给了河濑直美。戛纳就像是河濑直美的娘家,她的每一次到来,都不会空手而归。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在赠送给河濑直美的海报中这样写道:“直美,你启发了我。”这个“启发”,大概也是戛纳为何青睐河濑直美的重要原因。河濑直美早期的纪录片,镜头经常对准周围的四季风物,风中颤抖的花草、阳光下的小虫、随季节成熟的豆荚,多是零碎细小的场景局部。所有自然中有形或无形的材质都被她的影像细腻记录下来,事物细微的动态和折射的光泽多是拍摄时偶然出现的不确定性。
以往日本男导演的作品在戛纳总是给人一种肃杀、残酷和极度的反思感,河濑直美却一反常态,总是以一种还原性的自然观去展现影像的风格。尚未离去便已怀念、现代化的侵入和离开故土撕扯的痛,所有这些以出生地奈良为环境背景的主题创作,又让她的作品在精小的设置中更具私人体验感。所有的私体验都是温柔的,河濑直美用这种温柔突袭出了日本电影圈,将她的电影带向了戛纳,而戛纳又乐于接受河濑直美这种极具个人风格的作者导演。
在伪纪录片《山田孝之的戛纳电影节》里,河濑直美本色客串出演,教育前来取经的晚辈导演:“其实我根本也没太关注戛纳,感觉是我做自己想做的电影,然后奖项就找到了我。你要问怎么才能得奖,我真的帮不上忙。你自己主动地去靠近戛纳,我觉得反而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跑偏了。你应该表达你自己灵魂的东西。”戛纳成就了河濑直美,但戛纳并不是河濑直美的终极目标,她希望的是“通过影像表达生活中的一切,生命的喜悦,表现他们的思想以及那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