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公众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7-05-31路玲
路玲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众意识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现在诉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初中生的公众意识现状,我们自行编制了公众意识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等几大块。本文用数据分析说明当前初中生公众意识的具备程度以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如何促进公众意识的养成提供数据理论基础。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公众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是指公关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应当具有的一种以公众研究为主、公共利益至上、一切以公众为出发点的思想,即一切公关活动均应根据公众的需要来制定策划的原则。它基于公民对在国家中所处的社会地位、权利义务关系的自觉认识,如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公德意识、合作意识、诚信意识等,强调公民具备对他人及社会事务的关怀意识,把“个人善”与“公共善”结合起来。
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难免在一些是非观念问题上受到很大的影响,倘若不能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处事态度与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而了解初中生公众意识的现状,在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公众意识培养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为了体现问卷调查的全面性与有效性,我们选择了南京市雨花台中学七年级一个班级、八年级两个班级、九年级一个班级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所涉及的班级层次,包括了平行班、实验班、强化班三类班级,基本能反映出我校学生整体的公众意识现状。
2.调查方法。
在阅读大量书籍的基础上,我们用符合初中生理解与思维能力的方法自行编制《中学生公众意识调查问卷》,共三大块31个项目,发放问卷179份,收回问卷179份,无效问卷0份,有效率达100%。问卷围绕热点时事、国情、学生对社会问题关注度、法律常识、思想品德、环境保护、对公众意识的理解与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三、调查研究结果
1.国家意识与民主意识有所欠缺。
学生知道要热爱国家,但是对于国家的重大事件的关心度不够。70%的同学都喜欢娱乐性节目,关注时政评论、新闻、法律类的节目只占30%,上网的目的更多的也只是查找学习类的资料与放松娱乐为主; 78.2%的同学比较能够赞同个人利益不超越国家民族利益,72.1%的同学认为自己有一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能力,8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行为还是需要考虑到社会整体利益,但主动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大事的同学只占了60.9%;超过50%的同学认为媒体的迅速发展提升了他们对时事的关心程度。
反馈回来的数据足以说明,学生对于关心国家的必要性都是有一定认可的,也能正确理解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但是,从事实上来看学生对于国家的关心程度是不够的,关注热点时事新闻的参与度也有待提高。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首先要学会和懂得的就是要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注意识的缺乏是中学生公众意识不强的首要因素。
2.法律意识淡薄。
98.6%的同学都知道《义务教育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但遇到问题知道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的相对较少,38.8%存在经常或偶尔不遵守交通秩序的现象; 76.7%认为自己对公共事务是有发表评论的权利的,但31.3%认为学校的各项事务尤其是规定类的事务与自己没有关系;94.5%认为自己应该从小事做起遵守法律法规,93%认为无论男女、民族、地域,每个人都享有一样的权利。
从数据来看,学生有一定法律知识,知道用一定的方法保护自己,具有一定的权利意识,这得益于教材对知识掌握的要求。但与现代民主法制观念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而且从认知到行动还有很大的距离。虽然学生的权利意识比较强,但是自身的义务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更多的还是强调自己的权利,而对于义务的履行并没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与落实。
3.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有待提升。
责任意识是不仅要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还要有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意识。14.4%的同学认为可以适当在公共场所抽烟,53.2%的同学不会在户外分类扔垃圾,36.4%同学平时会使用塑料购物袋;95%的同学能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应该给予保护。
77.6%同意关怀社会是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74.6%愿意用业余时间去帮助别人,73.6%在遇到危险时不会因为事不关己就不关注;74.6%的同学不认为社会的好与坏是共同的问题或是认为在于一部分人;85.1%的同學认可各民族文化价值,肯定少数民族的平等性。
学生在公众意识的理解上,选择民主、守法、诚信、公正、爱国、自由、平等、权利、开放、创新的较多。
从数据总结来看,初中学生注重社会公德,关注自己的公众形象,有一定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这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体现,学生对社会公德行为的认知是正确的,他们也会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表示出不满,但在自律方面很难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很熟练,而在生活中,不关水龙头、浪费纸张、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现状依然不少,爆粗口、不爱护公共财物、随意践踏草坪、吐痰、丢垃圾的现象依然有很多,有的知而不行,有的知而不完全行,有的知而不行却要求他人行,“宽以待己,严于律人” 。
通过分析,我们明显地发现学生对于公众意识的理解、执行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在执行上,更多的学生没有执行力,或者说忽视了执行的意义和价值,而对于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来说,中学生具备公众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角色意识,培养自己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对于增强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