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解读北洋军阀统治
2017-05-31韩艾村
韩艾村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般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算起,到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归附国民政府为止,共计16年。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其统治特点是:政局动荡、内战频繁、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笔者运用唯物史观,多视角解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对近代中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这一时期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有:(1)形式上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制度,(权)力受到监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得到一定的尊重和保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都赋予人民空前的权利和自由,即有体现袁世凯独裁集权的“新约法”,也有保障人权和自由的规定,如“中华民国人民,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法律上均为平等”。“新约法”第五条到第十条详细地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如身体、家宅、财产、著作、集会、结社和信教等。这就使人民在法定的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权利和自由。该时期的宪法已从立法角度确定个人权利并提供保障,并包含平等原则和保障权利观等内容。(3)司法独立体制得以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和《天坛宪法》都明文规定了独立、公开审判的司法原则。如“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无论何人,不得干涉之”,“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以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特别是最后这一条对法官自身权益的保护,更保证了司法的公正和独立。
二、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除了西方列强由于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外,也与北洋军阀奖励实业的政策有关。具体内容有:(1)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业企业的限制;(2)对工矿业者采取保护和奖励政策;(3)对新办企业实行保息和补助政策;(4)对民族工业产品及所有原料实行减免捐税政策;(5)劝导创办实业,鼓励利用外资。客观地说,北洋政府的经济成就是显著的。据资料显示,1912—1920年,按总产值计,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为16.5%。经济的发展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三、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
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启蒙时期,中国完成了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向近现代文化教育制度的转型与过渡,范围涉及思想、文学、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这一时期,随着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法制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民国建立后推动了民主思潮的传播,使人们对中国照搬西方民主产生怀疑和焦虑;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还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拓展时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高等教育体制日趋完善;公立、私立高等院校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已初具规模。
四、通过外交努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方面袁世凯、段祺瑞出卖国家主权,另一方面以巴黎和会拒签对德合约为转折点,表现出力争国权的努力。发起修约运动,废除和德国、奥地利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废除列强在中国七个方面的特权,目的虽未达到,但第一次向外国列强表达了要修改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权益的主张和要求;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再次表达了类似的主张和要求,列强通过了《九国公约》,表示要尊重中国的主权及领土完整;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1923年宣告“二十一条”无效;1926年废除与西班牙、比利時的不平等条约。总的说来,北洋政府在外交上表现出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挽回了一些国家主权,为中国赢得一些国际尊严,为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废除不平等条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当中的一个特殊阶段;近代中国历史新旧结构交替的一个重要时期,现代化正是在这种交替和冲突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