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31刘传花
刘传花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乡土地理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为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作参考,為教学创设一个浓厚的乡土氛围,从而有力地激励学生自主地学习乡土地理,提高地理素养。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的案例
【案例】天气和气候探究(以赣榆县为例)。
1.多变的天气。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以下资料,总结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共同经验。
2.气温和降水。
根据《赣榆县近十年来的月份气象要素平均值》(见下表)绘制赣榆县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这种气候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
通过校园气象站的实践活动和动手绘制赣榆县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充分拓宽了同学们的科学视野,延伸和补充了课本知识,提高了他们学地理、用地理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培养了绘制图表的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更加热爱和探究自己家乡的情感。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融合应用的策略
本人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总结和提出了以下实践策略。
1.乡土素材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乡土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材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欲望。
2.乡土案例教学,凸显学科特色。
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乡土案例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分析材料,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凸显地理学科的乡土性特色。
3.运用学生经验,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乡土地理教学不能离开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对家乡进行细致观察、调查和走访活动,避免课堂学习变成空中楼阁。
4.乡土实例教学,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课堂教学中,对于有些复杂、抽象或遥远的地理问题,可通过列举身边的乡土地理事物来说明,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对于时空感较强的地理知识,宜从身边熟悉的环境谈起,采取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熟悉到陌生,逐步延伸、拓展的策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到的地理知识就更加牢固,记忆深刻了,抽象的课本知识就显得形象具体了。
5.地方成就展示,培养爱乡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它要求学生要关注家乡的建设、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适时地选择家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巨大成就作为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通过展示家乡建设、发展成就,激发了青年学生学业完成后参与家乡建设、立志报效祖国的热情,增强了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乡土地理教学与教材知识的地理教学有很多相互融合应用的方法,目的为教学创设一个浓厚的乡土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只有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