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2017-05-31
一
因茂盛的草不是我們想要的,我们称之荒芜。但这是植物的竞争,人为与野性的较量。放任庄稼和杂草,杂草必定浪涛一样淹没庄稼。所以农人必须随时扛着锄头。杂草让农人警醒。锄草剂的滥用,毁了野草和土地,名正言顺的庄稼,长在温床,放弃了抵抗,是更让人害怕的荒凉。像恐龙,独霸天下,横吃横长,最后大灭绝,个别的存活,为的提醒后世。
所以面对一棵小叶朴树,用千年时间,劈开亿年巨石,也不必惊奇。野性的力量,人只有臣服和学习。依赖荒野,我们才会得到力量与获救。不怕村庄消失成野;沙化,水泥化,毒化,才是真正的荒芜。
——绿 窗《低吟的荒野》
点读:前一段的“荒芜”指杂草丛生。这种荒芜是人的主观看法,实际上是一种荒野的生命力。后一段的“荒芜”指寸草不生。人类轻视并肆意破坏自然,使大地寸草不生,没有生命力。这也警醒我们:自然(大地)不属于人类,但是,人类却属于自然(大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而不是任意破坏自然规则。
二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了泥水中,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迟子建《泥泞的意义》
点读:泥泞给人们的出行带来种种不便,泥泞留下了各种动物的印迹,泥泞记下了儿时快乐的时光。作者的思路并不局限于美好回忆,而是更深一层地指出泥泞的意义:泥泞的生活缔造了伟大的人物,泥泞的道路铸就了民族的精神。正是有了泥泞,人们才懂得什么叫博大与深邃,什么叫勇气与力量,什么叫光明!作者借热爱泥泞来抒发对民族精神与灵魂的思考,意境深远,思想深邃。
【李 华/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