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中的道德发展和价值引导
2017-05-31吴俊杰
吴俊杰
如今,创客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的新兴焦点。创客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开放独立的创新型人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等。那么,创客教育如何体现品格目标,其道德价值体现在哪里?它对人格塑造有什么影响……本期就核心素养下创客教育的德育价值进行讨论。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是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目前推动创客教育,让人人都掌握“程序设计”“开源硬件”“3D打印”等创客基本功,不仅仅是在一个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展,让学生综合应用各个学科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这么简单,而且有着更为深刻的德育价值。讨论创客教育的德育价值,从操作层面来说,这是一个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问题;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探讨,则是一个价值观养成的问题;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说,则是一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问题。
一、创客教育与个体学生的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在其道德发展理论中指出,道德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并且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相对于其道德言语而言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因此,倡导“行动”的创客教育在德育领域的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科尔伯格指出,人做正确的事的理由可以作为其道德发展水平的一个依据。人的道德发展水平从低到高可分为三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2.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已能理解维护自己的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的重要性,而不理会那些直接的和表面的后果。3.后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儿童力求对道德价值和原则做出自己的解释,在评价时能超越普遍原则,考虑较多的是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道德准则。德育实质上就是要将学生从较低的道德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较高的道德发展水平。在创客教育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可以通过“你为什么要做一个创客作品”这样一个简单问题的答案来呈现。如,有的学生会这样回答:1.前习俗水平:我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我觉得做出来特别爽,而且还可以申请专利,拿很多奖,周围的人也很羡慕我。2.习俗水平:我觉得这个作品综合应用了很多知识,满足了自己或者别人的一个需求,在制作这个作品过程中,我和我的团队共同协作,我感谢他们。3.后习俗水平:我把这个作品分享到网络社区,我期望它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如果可能的话,我期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来,这一切源于我对开源文化的认同。这样,从行动的角度实现了道德的发展与超越。
当然,道德水平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学生做一个创客作品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这些原因并不存在刻板的优劣之分。那么,在学生造物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抓住教育契机,注重正向引导;要重视“悔过”的力量,促使其对道德行为主动进行反思;要关注自然和谐,关注真实的生活,克制地使用技术。随着创客教育跨出校园,有的学生开始将创客作品转化为创客产品,此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产品是否环境友好,是否可重复使用,是否能够真正服务到所关心的需求对象,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
二、创客教育与中国梦的价值引导
创客教育提出的大背景是国际上人工智能、大数据、桌面加工业和个性化制造要求人类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在国内的背景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地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十字路口,中国作为后起的大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客教育责无旁贷地应该成为众人手中的火炬,照亮中国梦。李克强总理倡导的“工匠精神”,就是希望国人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改进工艺,精益求精,树立中国在制造业的大国形象。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巧夺天工,创客教育在引导学生制造创意产品的时候,要把这种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发扬光大,要求学生高标准高質量地完成作品,追求完美、不断超越。
创客教育是一个核心清楚、边缘模糊的领域,具有低起点、高天花板、宽半径的特点。创客教育的核心技能是程序设计、创意电子和3D建模,这三种核心技能有助于学生锻炼计算思维、设计思维和建模思维,最终通过一个他人可模仿、可复制、可分享、可改造的创客产品原型的设计来体现创客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创客基本功与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与学生生活的交融创生、与优秀文化的碰撞反思等,创客教育的边界在自主实践当中不断扩大。这种对于“造物工具”的熟练运用,构成了一种创意的流动感,一种“才思泉涌”的可能性,让学生像优秀的文字工作者驾驭文字一样驾驭各种造物工具,并且像分享文字一样分享经验、知识和造物成果,甚至去创造新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创客教育,用分享来代替占有、用威望来代替权势、用知识来代替物质、用奉献代替索取,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层面的超越。而这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需求,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世界期许到中国梦的现实需求都非常契合,因此,我们应该创造各种各样的长效机制以促进创客教育在提高全民创新素养、坚定所有人的道路自信、培养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促进创新型社会的养成中起到示范作用。在这种价值观背景之下,那些善于造物、精于制造、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中国梦的践行者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不会成为一个“掌握技术权柄的利己主义者”,才会去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而不断奋斗、持续创新。
三、创客教育与人类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描述过这样一种社会存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和批判者”。这种“全面发展的人”,可以称其为“职业创客”。笔者在美国和中国的很多创客空间中都看到过他们,他们具有创造精神,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具有分享精神,愿意把自己的创意分享在共同的社区上;他们具有同理心,关心自己和周围人的需求;他们具有幽默感,常常做一些很有趣但可能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他们具有很强的回收意识,各种东西都可以变废为宝,他们不太在意自己占有了多少物品;他们具有学习力,通晓各种语言,并且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学会一项新技能;他们是连续的创业者,不喜欢被办公室拘束,更喜欢在家办公;他们更不喜欢被自己的创意拘束,因为自己每一天都有新创意……可以说,创客运动的实质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生产和生活的一体化。
这首先从知识分享带来的对“物”的超越开始:当我们有了一本书的电子版,随时可以用打印机把它打出来时,我们就不一定要购买这本书。基于知识分享的对“物”的超越,首先是从书籍、音乐开始的,随着3D打印机的出现和可重用电子模块和连接技术的出现,使得“拥有一个虚拟文件就相当于拥有一个实际的物体”,“二手的零件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在别人那里重新组装产生新价值”这样的想法离现实的实现越来越接近。而“想法即实现”的创客精神,给了马克思所描述的“物质极大丰富”以另外一种可能的解读,即“物的生产成本接近于零”,因为有了虚拟文件和创客空间,人类完全可以自己做任何东西,并且当这个东西不被需要的时候,所有的元器件都是可循环使用的。
“从现实个人发展的视角,而不是从物的占有、分配和享受来界定共产主义,由此得出结论:历史不是归结为‘物的占有和享受,也不是归结为抽象的‘人,而是归结为‘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这说明,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那种强制性的、固定性的分工和由分工带来的人的异化被消灭了,个人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人,人们能够从事任何职业。我们不难发现,构建一个超越“物”的占有的、人人都是创客的世界,应该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因此,创客教育在提升人类道德发展水平方面,还应有其超习俗水平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创客教育能够作为一种长期的教育思潮,长期地影响、温柔地改变教育的最终原因。
人造万物,万物有德,德在人为。老子在《道德经》中用“道”来表达这种所有事物间的潜在统一性。在创客教育中,这种合作、和谐和美的创造过程,这种心怀天下的同理心和道德担当,这种环境友好和追求平等的意识和理想,应该作为一种道德发展的终极追求贯穿始终。
(作者单位:北京景山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