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探究教学”在《原子结构》上的应用
2017-05-31吴慧香
吴慧香
【摘要】“诱思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本文运用该理论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3-5第十八章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诱思探究教学 原子的核式结构 α粒子散射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60-02
“诱思探究教学”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通过介绍原子的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从而得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很明显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课堂先只是直截了当的给出了卢瑟福的实验原理图,然后通过动画来重现这一实验过程。虽然高中的条件没办法实际来操作这个实验,但我很期待学生置身于卢瑟福的时代,像他们一样的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他们研究科学的信心和兴趣。基于此,本节课笔者采用“诱思探究教学”。
1.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探究实验构思
在介绍完汤姆生提出原子的枣糕西瓜模型之后,我们开始了“诱思探究”之旅。
师:这只是汤姆生的一个猜想,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呢?(诱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生(齐声说):用实验。
师:那么用什么样的实验呢。(这是一个泛问,不期待学生回答,但有利于我的下一步启发。)
师:(进一步启发)假如有人吃了个硬东西进去,既不能出来,又不能消化掉。如果医生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生:可以开刀。还可以拍片子。
师:对。原子就像肚子,那么你想弄清它里面有什么,大家觉得该怎么办。
生:有学生嚷道——开刀或拍片子。学生同时笑,觉得不可思议,但很期待老师的答案。(“诱”让学生注意力相当集中)
师:那么怎么给原子开刀呢,要开刀得找个比原子还小的刀啊,找不到吧。那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给原子拍个片子呢。(狂笑)大家想想,拍片子的原理是什么,就是一些粒子能穿过软组织,但不能穿过硬东西,让人能看到影像。那么我们能不能用某种粒子来穿过原子呢?
生:哦!学生似乎明白了什么,他们的反映告诉我他们进入了我设定的物理场景。
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得到实验的实验装置图,我又引入了一个情景:有个西瓜装在一个黑箱子中,箱子不能打开,如果我想弄清楚它是红瓤还是黄瓤的,怎么办?
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方案,有人说砸开,用刀切开,用枪打……(发散思维,让学生积极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对,同学们的做法都可以,我们选一个做法——用支枪射击黑箱,打出子弹,看子弹上到底粘的是红色的还是黄色的。
生(若有所思)
师:那么大家想想能不能用这个办法来探究原子的结构呢?
生:似乎可以。学生沉默之后开始讨论。
2.运用“诱思探究教学”得到实验中需要的α粒子
实验的思路大体建立起来了,必须通过“诱思探究”去发掘实验的器材。α粒子是这样让学生得到的。
师:(我进一步提示)原子可比做什么呢?
生:箱子。(学生已经学会了对比,他们正在思索打开微观世界的办法)
师:对啊。
生:那么用什么当子弹呢?学生发问
师:是啊,应该找个什么东西呢,这个东西有什么特征呢?
生:要比原子小,要有大的速度,还要很坚硬能打透原子。学生很容易的得到“子弹”的特征。
师:对,我们有这样一个东西——α粒子,就是氦核,它符合所有的特征。我们的子弹就是α粒子!用发射器产生足够大速度的α粒子穿过原子内部。
生:哈哈(笑,似乎很满足,觉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在无行当中完成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
3.运用“诱思探究教学”得到实验中需要的金箔
知道了α粒子,我们必须得到金箔,如何引导学生去思考呢?
师:箱子是原子,单个的原子哪里去找呢。
生:讨论非常,最后有人提出,可不可以用很薄的东西代替。
师:我给出两幅图,说明问题。图3是原子排列的一个图像,图2是一张很薄的金箔,它是由一两层图4叠成的。
生:哦。(似乎在说终于解决了)
师:由于原子之间缝隙很大,即便有几层原子,“子弹”打进去也可以认为是单层的原子。这里我们用金箔来代替单个原子。
4.运用“诱思探究教学”得到实验中需要的荧光屏
到这里,学生往往觉得已经完成了实验设计,这里先引导学生思考粒子打进去之后实验还没完,还要检测得到粒子出来的信息。
师:但到这里还没完,我们用什么东西来检查打出来的“子弹”呢。打完西瓜之后,我能够捡起来看看上面粘的東西,这里我们用什么东西来检验呢。
生:(疑惑,讨论)得找个东西能摸到打出来的α粒子啊(有人狂笑)
师:找什么东西去摸呢,当然不能用手。
生:(哈哈)学生讨论,有人说找个接受器,有人说荧光屏,……
师:接受器在这里就是荧光屏。再引导,那么荧光屏应该怎样放呢。
生:沉默,思考
师:荧光屏的作用就是要接到这些“子弹”,不能漏掉一个。应该怎么样呢。
生:围一圈(学生很顺利的得到结论)
师:对,就是这样,用一圈荧光屏。展示图5。
5.得到α粒子的散射实验装置
结合上面的几点,我们就能理所当然的得到了实验的装置了(如图6):
师:实验中打出来的粒子打倒荧光屏上,直接用眼睛观察可以吗?
生:是啊,这个光应该很微弱,单但用眼睛来看行吗?如果不行怎么观察呢?可以借助于望远镜,学生说,像观察远远的微弱的星光一样。
师:说对的,卢瑟福当年就是在一个望远镜片上涂上了荧光粉在观察的,为了便于观察,他让望远镜可以移动。至次,我们得到了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小结
在老师的“诱”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终于完成了推理探究的过程。该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了科学规律,学生在获得满足感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同时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