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
2017-05-31褚旭
褚旭
摘 要:近年来,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教育功能已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博物馆文化育人的主要目标、构建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的长效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为博物馆和高校文化育人模式提供思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 文化育人 校外实践基地
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免费开放政策的不断完善,教育工作对于博物馆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日渐凸显。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除了社会教育功能,博物馆又被视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在校生扩大知识领域、满足审美享受、培养生活情趣、陶冶身心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还是保存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机构。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博物馆育人功能的发展,我国亦不例外[1]。
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近年来,博物馆的定义在不断变化,教育功能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根据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1届代表大会对博物馆的定义所做的修订,“教育”已成为博物馆首要的功能。“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非盈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2]。在这个定义中,“教育”被认为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强调了博物馆功能的转变和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中国博物馆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在2008年发布的《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博物馆的概念也做了界定:“博物馆是指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3]。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4]和《中国博物馆学基础》[5]也都强调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在我国按照博物馆的性质和陈列教育活动内容可以将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和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6],每种类型博物馆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除了体现在它们各项具体业务活动中,也决定了它们的社会职能以及教育功能。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其基本功能就是收藏、研究、教育。在欧美国家,比较通行的博物馆三E功能,“Educate,Entertain,Enrich”,即教育国民、提供娱乐以及充实人生。我国也一直将博物馆看成是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机构,在收集保藏文物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文物和标本所具有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通过一系列的展览陈列,更加形象直观的进行社会教育,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服务,体现博物馆的教育和文化育人功能。
二、博物馆文化育人的主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博物馆的功能应该围绕博物馆文化资源,从收藏研究转向文化育人,尤其是在校生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手段上都要有所创新。
由于博物馆类型多样,各类型博物馆在育人内容上也存在很大区别,历史类博物馆着重于自然历史和人类历史文明的构建,传播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注重科学技术理念、知识的普及;艺术类博物馆的重点在于使普通观众融入艺术氛围,接受艺术熏陶。可以说每类博物馆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展品和研究重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力图将展品和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
在形式上,博物馆不仅要关注展览本身质量,而是要使博物馆展示及活动更为活泼和多元化,将“看”展览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更加开放式的展示。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都促进了各大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的“走红”,因为传统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数字博物馆、官网、官微以及公众号都极大程度的弥补了博物馆的一些不足,构建了博物馆多元宣传新格局。例如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都将其馆藏文物的高清图片及文字介绍放在官网上,供观众欣赏学习,观众可置身于博物馆外获取文物信息。
除了增加宣传途径,博物馆还在丰富展览内容、创新展览方式上下功夫。此外,现在各家博物馆都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普及类讲座、互动、专题考察或者考古夏令营类的活动,使公众更加近距离接触博物馆藏品以及博物馆的文化内涵。此外高水平的教育读物的编写也至关重要,这是博物馆收藏研究成果的另一个体现。
三、构建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的长效机制
1.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实物藏品、专业的人才储备,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文化育人基地。博物馆通过藏品、文字、图片等多维渠道,不断挖掘藏品的内涵和意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持续发挥博物馆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有4013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5.5%,每年约有7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可以说博物馆免费政策开放之初,的确吸引了如潮般的观众,然而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短暂的“井喷”、“爆棚”似的参观热之后,如何将参观博物馆变成常态化,是博物馆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在校生来说,将参观博物馆变成常态化,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功能,而博物馆也可以借此提升博物馆在高校传统文化培养中的作用,达到双赢的结果。
2. 加强高校博物馆建设,扩大育人覆盖面
高校博物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于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任务,还可以服务社会公众,是衡量高校综合水平的标准。目前我国已有高校博物馆300余座,已经成为博物馆系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首先是要将馆藏相关文物进行筛选、保护、建立科学完备的藏品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挖掘藏品内涵,从而推进相关学科建设。高校博物馆还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成为辅助教学、专业实习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通过对藏品内涵的深入发掘、开展各项展览、讲座、沙龙等,为师生及社会公众提供专业知识,丰富文化生活,达到文化育人的作用。
3. 以博物馆为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傳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一方面,博物馆是历史文物的保存和展示场所,是学校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应该通过展陈、教育讲座等不断挖掘藏品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持续发挥博物馆文化育人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应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通过各类实践课程、社团活动等走进博物馆参观,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学校还可与博物馆共建,以博物馆为校外实践基地,推动大学生到博物馆中去,在参观学习的同时,提供志愿服务,持续发挥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2]宋向光,《国际博协“博物馆”定义调整的解读》,中国文物信息网,2011年6月10日。
[3]《博物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全文),中国政府网,2008年2月29日,链接http://www.gov.cn/zwhd/content_905458.htm。
[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
[5]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6]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