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17-05-31卞倩倩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卞倩倩

摘 要:马克思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就一般规律和人类社会整体而言,社会形态的更替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运行。其开放的社会形态理论的发展和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184-02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统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主要是根据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把社会形态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并由此发现社会进化的规律。马克思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认为生产力必须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从而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特别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科学地表述了这一理论:“人的依赖性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以及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马克思的“三种社会形态”说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二、马克思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说:“我认为经济和社会形式是随着自然历史过程的发展而变化的。”马克思的话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關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不仅解释了社会宪法基本要素之间的等级关系,而且解释了人类社会在社会形式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即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所有的社会形态中,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比较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比较稳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必须改变或改变生产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改变原上层建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并且它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客观规律。

三、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马克思的社会形成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中国共产党正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应用,注重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注重新实践与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的领导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进入社会变革时期,社会变革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和对外开放,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再次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这是我们党赢得革命胜利,成功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党必须紧紧抓住思想工作的主动权、领导权,掌握正确的思想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当代中国社会思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6]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柯 黎]

猜你喜欢

马克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