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与菲律宾大学课堂模式的差异

2017-05-31盛雪

现代交际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

盛雪

摘要: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逐渐频繁,同时也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教育差异。本文着眼于中国周边小国(菲律宾)的教育改革成果。此外,区别于大多学者宏观上对中西方教育体制的研究,本文则以教育体制为方向,着重于中菲课堂方面的微观差异,以此来比较中国和菲律宾的教育文化差异。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硬件设施 课堂安排与课程内容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60-02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思想的更新,新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都是我国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和转变必不可少的元素。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和菲律宾大学之间的课堂模式的差异,提出有益于中国大学教学模式的建议,我们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分别走访了吉林省十多所各层次高校和菲律宾十几所不同学校。真实地、详细地观察、了解和分析中菲之间的课堂差异,取长补短,补充完善中国的教育体制。

一、硬件设施对课堂的影响

许多人对硬件设施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课堂质量这一说法甚是不解,且认为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与教室的硬件设施毫无关联。

在中国,教室修建得方方正正,桌椅摆得方方正正,座位排得方方正正。因此,很多后排的学生对老师的授课内容听得不是很清楚,并且也不能及时地同老师互动。此外,很多大学里只有少数大教室是阶梯座位,在非阶梯教室若是前方的学生身材健硕些,更是看不到老师本人,更不要说老师的肢体语言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兴高采烈地举手,想要回答问题,然而由于座位的原因,老师并没有看见学生,学生会觉得很失落。这会影响到师生双方的沟通了解以及相互印象。

在菲律宾,无论是百人大教室还是几人小教室,桌椅摆放都是阶梯半环形。这样的座位设计保证了教室里每一位学生看老师、看黑板的视角都是一样的。又由于后排总比前排高,无论怎么坐,前方的人都不会挡住后方的人。更重要的是,半环形保障了学生双眼直视前方,其异于中国传统的整齐座位排列,需要间隔一段时间调换座位来防止学生眼睛近视或斜视。

令人称赞的是,中菲两国大学课堂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做到了与时俱进,完善了课堂教学方式。而中国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大多学校采用黑板、白板与多媒体三合一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菲律宾只采用了白板和多媒体两种手段。

虽然有人认为这种差别微乎其微,但据科学验证,传统黑板因其板面粗糙不平,反射能力更强,学生可以更清楚且正确地接收、认知老师所讲内容,防止误学。

二、课程安排与课程内容

课时分配上,中国大学的理论课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实践课(即使是需要实验的专业)。研讨会和讨论课少之又少,辅导课通常只有理工科才会有,外部专家讲座虽有却不多。菲律宾的课程设计安排恰好与我们相反,推崇“实践出真知”,遵循着从实践中学习再运用到现实实践的套路设计课业。因此,动手动脑的课程占据很大比例。

教材方面,中国课堂基本上照本宣科,每一学科都有限定的版本教材。例如,思想政治课,中国全国都釆用全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菲律宾与我国迥然不同,其不以考试为中心选取教材,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围绕学生学习来决定是否采用教材、采用什么教材。例如,政治经济学课,菲方学生没有既定的教材。在老师带领下利用多种渠道阅读大量相关的专业书籍或文章,了解研究学者、经济学家以及political scientists的理论观点,来形成报告或论文。

三、课堂二要素

1.授课者与其方式

中国的授课主体很单调,一般为老师。授课模式是传统的“传道授课解惑也”,表现为老师单方面以教材为蓝本向学生灌输知识,讲解课业;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来接受知识,特点为记笔记。在中国大学课堂里面,老师一节课自始至终都在讲解的画面已是常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作为知识讲授者的地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教师在掌控全场,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和发散性思考,使学生缺乏独立性和求知性,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然而,学生没有了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效果更是大打折扣。

菲律宾的授课主体则是师生双方。受历史的影响,其教学模式是典型的西式教育,有很明显的欧美风格。授课形式一方面表现为老师主讲,但鼓励学生自由提问,进行发散性的思考;也可以表现为学生主讲,老师辅讲。授课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甚至大多为课外内容,知识结构及来源较为多元化。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考核方式判定和运用。注重学生个体的创造性与独立性,注重知识的丰富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中国的教学手段缺少丰富性和创新性。老师在课堂上甚少会借助其他实物来表现或证明所讲内容,学生对于所讲内容容易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师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方面有所缺乏,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与设计不合理,易形成沉闷的课堂气氛,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菲律宾的教学手段十分多元化。课堂多方辩论学习的模式是常态。教师喜欢利用其他平台(模仿、视频、表演等)和道具(模型、实物等)来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讲授social science时,教师会组织学生去参观市政府,了解政府的各个部门,确认政府机构的职能,详细了解政府机构的工作流程与步骤,并将此次考察算入学分和学时。

2.“收课者”及其态度

学生是接收授课与吸收课业知识的主体,是主要受益人,所以我称其为“收课者”。想要完成整体吸收,就要先吸后收。学生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刺激教师传授更精彩的内容。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呆坐于室收掉自己学习的天线。中国大学生愿意深藏不露,深谙“敌不动,我不动”之真理,课上很少发表自己的观点。菲方学校在这一点还是较为乐观的,菲律賓的大学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即重点非重点),学校是平等的,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学生的个体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很强,乐于在课上展示自我。上课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协作成长。

四、课堂效果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和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夯实,重在知识本身。该教学模式确保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主导者的地位,有利于教师组织、管理和掌控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巩固基础的作用,促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课堂缺乏双方沟通互动,教师向学生单方面的填鸭式教育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求知欲,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菲律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该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记忆,还能进行拓展补充,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念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个性的发展。

五、结语

现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方式,信息总量极其丰富,已不同于过去信息贫乏、信息传递困难的时期,只依靠课堂来完成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国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培养信息能力的引导者过渡。中国学生应充分发挥个体主动性,不仅把大学课堂作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应熟知“怎么做”。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菲律宾大学的教学模式也并非十分完善,但其优势之处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在改革的过程中,在保持自身的优势之外,借鉴国外良好的经验,使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蔡云清.菲律宾大学教学方式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2(4).

[2]李桂芳.MOOCs背景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Tulio,Doris PHD.Foundations of Philippine Education, Book One[M].2010.

[4]Albert,Jose Roman PHD. Are We Making it Easier for Our Teachers?[M].201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