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2017-05-31唐静
唐静
摘要: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本文主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究分析,希望可以对其具体的影响进行了解,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129-02
目前,高校已经逐渐提升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教学内容。基于信息网络环境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正确的引导,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为对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于网络环境背景之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好奇心理。当前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稳定,还处于一个不断完善与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很容易受到影响。网络作为新事物,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大学生会通过网络进行各种知识的探究与分析,但是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很容易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2)情感需求。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其生理与心理都具有一定的情感需求,网络环境恰恰为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学生会通过虚拟世界获得一定的情感慰藉,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导致大学生对其过度依赖,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
(3)自卑不满。在经济发展缺乏平衡的状态之下,大学生自身家庭状况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学生就会通过虚拟世界寻求慰藉,释放情感,通过这种代偿的形式获得心灵的解脱。同时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各种不公平遭遇、误解以及壮志难酬等状况的时候,学生便通过网络对其进行弥补,这种状况导致学生对现实与虚拟无法进行有效区分,是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的。
(4)娱乐冒险。现阶段,各种基于电子媒介的娱乐方式,往往加入一种隐性的赌博形式,学生如果辨别能力较为匮乏,就会导致其养成不良的嗜好,这种状况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影响
基于网络环境背景下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心理知识讲解、心理问题剖析,此种方式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使学生重新认知自我,探究自身价值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网络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有效地冲破了时空的制约与限制,通过各种信息资源共享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的活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发表言论、吐露心声,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其在实践中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完善,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所以说,网络环境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冲击。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积极影响
网络环境对一些应用传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完善,学生从自身的具体状况以及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求助。此种模式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对于传统心理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与完善。在实践中此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信息性,通过快捷的、即时性的信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真正做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可以说其为今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向,是新时期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重要途径以及措施,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模式的有效补充。其具有教学模式的拓展、教学资源的整合的实际教学效果,有效满足了各种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需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增强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警示功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二)消极影响
网络具有双面性,其在发挥自身效能与优势的同时势必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网络的一种内在缺陷。这一问题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基于被教育的人员来说,网络的存在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主要就是因为现阶段的网络技术以及管理尚待完善,其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其中一些不良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的侵蚀。同时对于教师来说,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校的教育能力。同时由于一些教师网络技术操作能力较为欠缺,导致其无法有效地应用各种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就会导致其无法利用网络模式进行信息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工作开展的难度。
三、基于網络环境背景之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创新网络环境背景之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现阶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践中,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应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干预,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此高校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一定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学观念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对学生的具体状况以及特征进行系统的探究,了解其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一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契合的网络教学环境。同时,基于网络环境开展的心理教育的过程,不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进而提升整体教学的连续性。在学生出现各种状况与问题的时候,通过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开展教学,辅以网络教学模式对其进行疏导,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对此教师要充分地融合二者,通过优势互补的模式,全面有效地促进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构建系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之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庞大的教学工程,其在实践中不仅仅要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以及内容对其进行指导,也要通过系统的规划分析构建一个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明确教学的重点内容,设置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网络心理健康教学系统。对此教师要基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一个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网络心理咨询室,教师从现实以及虚拟的两个维度对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咨询服务,进而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同时,高校也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相关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的选学,进而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系统。
(三)构建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网络队伍
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要在科学的心理健康理论指导之下,不断提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视,对其加强培训与指导,进而提升其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断丰富其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基于大学生的具体思想、情感以及生活实际等相关方面对大学生提供系统的指导,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效能。同时,教师也可以依附网络资源构建一个网络互助小组,通过在小组中分享自身的想法与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基于网络环境之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具有复杂性、虚拟性的特征,其相关教育对象范围在扩大,具体的教育途径也在逐渐拓宽。对此,教师要基于现阶段大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根据网络环境的具体特征,通过科学的手段,不断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洪健.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陆建兰,李宪伦.网络话语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新模式探研[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
[3]彭艳.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6(1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