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分析

2017-05-31贾绪银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肺癌

贾绪银

[摘要]目的分析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方法收取我院80例肺癌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一2016年3月,将肺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模拟机下明确肿瘤位置后,实施相关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数字重建,将两组肺癌患者检查后的计划靶体积缩小、心脏剂量下降、骨髓量下降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计划靶体积缩小(56.01±13.21)cm3、心脏剂量下降(19.63±5.65)cGy、骨髓量下降(13.29±4.02)g优于对照组计划靶体积缩小(30.19±10.13)cm3、心脏剂量下降(9.69±2.72)cGy、骨髓量下降(8.01±3.12)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增加体位选择的准确性,改善计划靶体积缩小、心脏剂量下降、骨髓量下降等指标,减少放疗的体积,值得临床肺癌放射影像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数字重建;肺癌;放射影像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134-03

肺癌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死亡率及发病率高等特点,为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许多国家的肺癌发病率显著增加,男性肺癌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肺癌主要是由于人体肺部细胞发生纤维化癌变以及实质性癌变而引起的,为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困难等,研究显示,肺癌的发病机制和长时间大量吸烟密切相关,吸烟患者肺癌发病率为不吸烟患者的15倍左右。在临床中主要治疗方式为化疗、手术切除等,而放射治疗近年来在肺癌患者治疗中取得可观效果,通过采用数字重建,能直接从CT数据获得清晰成像效果。因此,我院对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数字重建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取我院80例肺癌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2月~2016年3月,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肺癌患者分为两组。8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肺癌诊断标准,排除伴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患者。80例肺癌患者均签署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1-59岁之间,平均(43.3±2.1)岁,女10例、男30例,平均病程为(1 01±0.23)年。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1~60岁之间,平均(43.1±2.2)岁,女11例、男29例,平均病程为(1.10±0.11)年。两组肺癌患者的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肺癌患者在模拟机下明确肿瘤位置后,实施相关检查(明确患者肿瘤部位后,进行CT扫描,将患者胸腹部金属配饰去除,告知患者保持屏气动作,对患者采用本院提供的螺旋CT机进行检查)。

观察组肺癌患者实施数字重建(根据患者肿瘤位置在Y轴、x轴方向进行移动,CT定位方式和对照组相同,将x线模拟定位片以及放疗定位片图像输入系统中,矫正患者体位准确性,扩大照射范围后,扩大范围约为190mm×200mm,采用软件对患者照射范围扩大差异进行比较,再采用肿瘤骨性标志和转移情況对误差进行判定)。

将两组肺癌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肺癌患者检查后的计划靶体积缩小、心脏剂量下降、骨髓量下降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将两组肺癌患者检查后的计划靶体积缩小、心脏剂量下降、骨髓量下降等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各项指标采用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计划靶体积缩小(5601±1321)cm3、心脏剂量下降(19.63±5.65)CGy、骨髓量下降(13.29±4.02)g优于对照组计划靶体积缩小(30.19±10.13)cm3、心脏剂量下降(9.69±2.72)CGy、骨髓量下降(8.01±3.1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环境污染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导致肺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肺癌为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恶性肿瘤,具有死亡率以及发病率高等特点,肺癌主要是由于人体肺部细胞发生纤维化癌变以及实质性癌变而引起的,为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困难等,若未及时控制肺癌病情进展,易造成严重后果,对肺癌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由于肺癌的癌细胞主要在人体颈部淋巴结上,并伴有转移情况,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后,能有效控制肺癌病情进展,放射治疗具有快速、无创等优点,目前在临床肺癌患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分解患者病变位置,能抑制癌细胞转移和扩散,从而延缓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

而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放射靶区精确程度易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影响,通过进行数字重建,能减少放射误差情况,能较好判断放射治疗靶区的误差,数字重建主要是从CT数据中获得x线相关成像情况,通过采用非x线曝光过程,其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部位:基于深层剥离混合显示算法、基于CUDA生成算法、J基于ITK生成算法等,ITK为医学图像开发包,具有功能强大等特点,在放射影像中取得较为可观的效果。通过采用数字重建,能对放射视野进行定位和校正,能显著降低患者非自主变化或者自主变化造成的误差情况。而肺癌患者进行CT检查时,易受到辐射,易对患者造成伤害,而数字重建通过对放射视野进行定位和校正,并进行双图全览,能使影像学视野较为宽阔,避免检验误差情况发生。

研究显示,对肺癌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后,不仅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反复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易造成患者心肺功能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增加病死率。而在肺癌放射影像中实施数字重建,能减少放疗体积以及体位摆放的误差,从而增加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使的体位摆放准确度,减少对患者心肺功能的损害。因此,数字重建技术为肺癌患者首选检查方式[13-151。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肺癌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后,观察组患者计划靶体积缩小(56.01±13.21)cm3、心脏剂量下降(19.63±5.65)CGy、骨髓量下降(13.29+4.02)g优于对照组计划靶体积缩小(30.19±10.13)cm3、心脏剂量下降(9.69±2.72)CGy.骨髓量下降(8.01±3.1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综上所述,数字重建在肺癌放射影像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增加体位选择的准确性,改善计划靶体积缩小、心脏剂量下降、骨髓量下降等指标,减少放疗的体积,值得临床肺癌放射影像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肺癌
CT诊断中心型肺癌的准确性及MRI补充诊断的意义
肺癌那些令人困惑的事儿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肩背痛竟然也是肺癌信号
不吸烟也要防肺癌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如何预防肺癌?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低剂量CT筛查适合哪些人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