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2017-05-31黄小惠王兰芬胡姑长吴淑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抑郁症脑梗死心理护理

黄小惠 王兰芬 胡姑长 吴淑清

[摘要]目的研究对脑梗死疾病后抑郁症患者提供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47例脑梗死疾病后出現抑郁症患者,作为普通组,为患者提供一般院内护理服务,于2016年2~12月间收治的47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HAMD、SDS)心理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HAMD、SDS评分结果均较高(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患者满意度为78.72%,观察组为95.7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普通组患者自护能力、家庭成员相处、疾病知识认知能力、沟通等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提供常规院内基础护理服务,同时加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均表示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生活质量评价较高,且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心理抑郁状态得到较好改善。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症;心理护理;生活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110-03

脑梗死疾病是一种常见脑部血管病变,疾病特点包括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诱发因素包括机体存在基础性疾病、如脑血栓、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等,发病后患者临床症状多为失语、偏瘫等表现,且多数患者发病后可能伴随机体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导致残疾。且大部分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可能因病程长、后遗症、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等因素产生抑郁情绪,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表现为沟通能力较差、食欲减退、心理情绪低落等,而抑郁症是脑梗死后常见心理并发症疾病之一,抑郁情绪会影响患者遵医行为,不利于疾病恢复,因此为此类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指导及心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对于脑梗死疾病后抑郁症患者提供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47例脑梗死疾病后出现抑郁症患者,作为普通组,包括男29例、女18例,年龄37~72岁,平均为(53.6±8.9)岁。于2016年2~12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男30例、女17例,年龄38~71岁,平均(54.1±9.0)岁。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影像学检查,结果符合脑梗死疾病诊断标准;需排除昏迷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确定为抑郁症;排除机体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器官病变患者。

1.2方法

普通组患者接受一般脑梗死院内护理服务,包括为人院后患者测量体征变化,综合评估病情,遵医嘱指导用药,提供24h护理监护,定期巡视,了解患者内心情绪变化,提供脑梗死疾病知识讲解,与家属保持交流,评估患者机体运动功能,提供基础生活护理,保持身心舒适度,为患者提供肢体按摩及康复锻炼,做好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

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首先为患者提供早期入院用药护理服务,护士应全面记录患者体征变化,了解病情现状,与患者积极交流,双方交流疾病治疗计划,为患者强调脑梗死疾病治疗及护理要点,告知不良情绪对预后不良影响,提前告知患者脑梗死后遗症表现,评估心理情绪变化,提供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2)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关心患者,介绍院内环境及主治医师,采用良好温和态度面对患者,通过医患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情绪变化,安抚紧张焦虑心理,提供对应知识教育,与患者保持沟通,根据每位患者性格特点提供不同沟通方法,及时采取手段转移患者注意力,了解患者对脑梗死疾病认知能力、心理情绪及生活质量。(3)为患者讲解脑梗死疾病发展、转归、主要治疗措施、药物原理、康复过程及自我生活照顾要点,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联合家属共同为患者提供个体心理护理服务;在住院期间及时为患者提供言语沟通及安抚,耐心倾听并解决患者疑问,帮助患者缓解心理抑郁表现;鼓励患者家属及亲属积极陪伴,给予社会支持,提供亲情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1.3.1评估两组患者心理抑郁评分分别采用HAMD与SDS评分表,分别于入院时、患者出院3个月后进行评估,HAMD评分表格满分为50分,由护士负责测评,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94份,回收率100%,标准分为7分,<7分为无抑郁;轻度:8~17分;中度:18~24分;重度抑郁:>24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此种评分表为4级评分,共有20道题,每题为1~4分,由患者本人填写调查问卷,护士负责总计评分,根据总分得出考评参考值,满分为100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

1.3.2评估两组患者对于院内护理服务满意度科室自制表格总结患者对院内护理服务评价,发放调查表格,回收率100%,指标包括服务态度、生活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情绪等,采用百分制评分,指标为十分满意:患者主诉对院内生活护理感到满意,基本身心需求均得到满足,沟通能力较好;一般:主诉护理满意度一般;不满意:提出护理改进意见。

1.3.3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科室参照QLQ-c30生存质量评估表,自制调查表,于入院及出院后3个月时分别为患者评估,所有表格均由患者本人填写,共包括4个观察指标,为自护能力、家庭成员相处、疾病知识认知能力、沟通等,每项指标均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较高者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心理抑郁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后HAMD、SDS评分结果均较高(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评分均低于普通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普通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3。

3.讨论

3.1为脑梗死患者早期提供康复锻炼措施十分必要

为患者提供基础院内护理服务,待患者体征平稳后,应及时视患者病情变化,协助患者完成康复锻炼,对于存在偏瘫患者,护士应做好体位护理,进行肢体锻炼指导,告知患者肢体康复锻炼的意义;为患者进行床上肢体锻炼,提供基础生活护理,定期更换床单位,按摩受压肢体,做好护理交接班工作,及时查看患者皮肤表现,提供被动肢体运动指导,包括踝部运动、膝关节运动等。

3.2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脑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应选择适宜沟通方式,使用通俗语言与患者保持交流,帮助患者共同分析抑郁症出现原因、治疗手段等,评估患者情绪反应,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鼓励患者多与同类型患者保持交流,树立治疗信心。

综上所述,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提供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即在发病早期通过语言沟通、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抑郁情绪,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临床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告知患者导致脑梗死后抑郁症出现病因可能与神经损伤有关,并强调提供认知干预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通过加强院内生活护理协助、疾病知识宣教、监测病情变化、加强护患沟通,及时了解患者抑郁表现,联合家属共同关心患者,遵医嘱妥善用药,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脑梗死疾病早期康复锻炼的优势;大部分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主诉护理满意度较高,生活质量状态较好,且患者抑郁状态得到良好改善。

猜你喜欢

抑郁症脑梗死心理护理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