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未病在区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2017-05-31黄晨昕沈宇清邵伟立等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学调查研究

黄晨昕 沈宇清 邵伟立等

[摘要]目的调查中医治未病在区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姜堰区域内前来健康体检或咨询的人员计217人进行访谈与问卷填写,调查受访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情况。结果75.12%的居民能正确理解“健康”,78.34%的人对中医治未病有一定认识,并认为治未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健康与亚健康者,79.72%的人认为治未病主要用于预防,90.32%的人认为体质可调,77.88%的人认为改善体质是促进健康的基础,61.69%的人曾接受过中医体质辨识,92.63%的人接受过治未病服务。结论区域内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中医治未病在区域健康管理的应用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学;区域健康管理;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47-04

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较早源于美国,旨在全面检测、评估个人或人群健康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干预。健康管理当前已成为医疗服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所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却早已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的思想。将中医治未病理念有机地融入到现代健康管理之中,运用中医独特的治未病理论与技术,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对促进个体及群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中医治未病在区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作一初步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姜堰区域内前来参加健康体检或咨询的人员计217人为研究对象。所有接受调查者均年满18周岁以上、具有民事与正常思维能力、小学以上文化、无明显心身疾病、且自愿接受并配合调查。

217人中,男性146人、女性71人,分别占67.28%、32.72%;未婚(含离婚、丧偶)32人、已婚185人,分别为14.75%、85.25%;年龄23~64岁、平均43.6岁;职业:无业8人、工人59人、务农33人、教师24人、自由职业35人、公务员31人、退休27人,分别占3.69%、27.19%、15.21%、11.06%、16.13%、14.29%和12.44%;学历:小学7人、初中44人、高中77人、大专以上89人,分别占3.23%、20.28%、35.48%及41.01%。

1.2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工作开展前对参与调查工作的所有人员进行健康管理与中医治未病相关知识及问卷填写要求等进行培训,以确保问卷填写准确及数据的客观、有效。

1.3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中,并采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对健康的认知情况

本调查发现,约20.74%的居民对健康的认识仍有一定的缺陷,片面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或体检、检查、检验指标正常,多数居民(约占75.12%)对健康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认为健康应是心理、生理、社会适应及道德等诸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是仅仅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见表1。

2.2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情况

78.34%的人对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认为治未病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或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另约占21.66%的人认为治未病就是养生保健、或体检。见表2。

2.3对“治未病”服务对象的认知情况

数据表明,多数居民已认识到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健康者与亚健康者,分别达到25.81%与52.53%。但仍有7.37%的被访者认为治未病的服务对象为患病者,14.29%的人认为是康复患者。见表3。

2.4对“治未病”服务目的的认知情况

约占79.72%的大多数调查者认为中医“治未病”的应用领域是预防,其目的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人们健康,大约20.27%的人认为治未病服务领域是治疗与康复。见表4。

2.5对体质及中医体质辨识的认知情况

数据表明,民众对体质及体质辨识已有一定的认识,90.32%的被访者认为人的体质是可调的,77.88%的人认为改善体质是促进健康的基础,调理体质对促进健康具有较好作用。超过一半的人(61.69%)曾接受過中医体质辨识,认为中医体质辨识可以补充常规健康体检的不足,通过体质调理可以促进人们健康。见表5。

2.6对“治未病”干预技术的认知情况

调查发现,人们普遍认为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可用于治未病服务,分别占69.59%、68.67%、89.40%及83.41%;多数人对膏方及穴位贴敷也已有一定的认识,分别占82.49%和74.65%;但对情志、起居、饮食、运动养生指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药浴、足疗的认识尚属不够。见表6。

2.7接受“治未病”服务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绝大数人曾接受过中医“治未病”服务,比例高达92.63%。见表7。

3讨论

3.1健康管理与区域健康管理

关于健康管理的定义,苏太洋认为是利用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调动全社会各个组织与成员的积极性,对个体及群体健康实施有效地干预,实现维护、促进个体与群体健康的目的。陈君石等则归纳为,所谓健康管理实即是对群体或个体的健康进行监测、评估,并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同时对一些影响健康的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健康管理已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正逐步由单一的健康体检模式向体检、评估、干预和跟踪等综合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变,并可通过“三个步骤、五个流程、六种策略”实现,并具有差异化、主动性与廉效性等特点。

区域健康管理是指对生活、工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个体实施健康监测、评估,分析其存在的健康风险因素,给予适当的健康指导与健康教育,并采取多种措施与方法、多途径、多环节实施风险因素干预,以提高个体健康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区域群体健康状态的改善。

3.2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

中医治未病源于《黄帝内经》,郑氏等研究认为,“治未病”在《黄帝内经》中分别可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刺热论》与《灵枢·逆顺肥瘦》等篇中,其内涵包括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与瘥后防复等含义,首要是未病先防。可见,中医治未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现代健康管理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治未病的过程实即是对个体进行健康管理的过程。因此,积极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指导并融入现代健康管理之中,在“治未病”中引入现代健康管理的疾病风险评估过程。如此,既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临床服务功能及预防保健作用,又同时为现代健康管理提供技术应用与干预支撑,使现代健康管理更具实践性与技术性,也更有益于构建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正如陈希、吴伯平等认为,中医治未病,要置于健康管理层面之上,要充分了解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与习俗,在天人合一的原则下,倡导规律生活、健康生活以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治未病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采集个体健康信息、评估其健康水平和状态,借助各种干预技术措施与方法以及饮食、起居、运动、精神调摄等手段或技术,调整人体阴阳,扶助正气,以达到祛病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区域内78.34%的民众认为治未病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或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服务对象是健康者与亚健康者,目的就是主动防范疾病的产生。正如孙悦等研究认为,中医“治未病”特别是在调控亚健康方面更具特色与优势,能有效地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可见治未病的理念正逐渐被广大居民所认识和掌握。

3.3中医体质辨识是中医治未病的基础

研究认为,偏颇体质是疾病产生的根源。其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种倾向性。通过体质辨识不仅可以把握个体体质特征,评估个体健康水平,发现个体患病风险因素,还能够从中探析区域群体疾病流行趋势,从而为辨体施养、健康干预、群体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中医体质学的建立,为治未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与评估工具。王琦等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研究制订了《中医体质量表》与《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指出体质辨识是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其体质九分法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

调查数据表明,90.32%的人认为体质可调,已有61.69%的居民曾接受过中医体质辨识,可见中医体质学说与体质辨识已被区域内民众广泛接受。

3.4健康宣教是區域群体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讲健康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区域内民众的健康卫生知识知晓率,更能提高区域健康管理的依从性,让所有居民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树立健康养生理念,促使区域内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健康习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个体与群体健康水平。

3.5干预技术是中医“治未病”的具体手段与方法

中医治未病在近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与时俱进,逐步完善,不断丰富与发展。技术包括饮食干预、精神心理干预、运动干预、起居指导、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贴敷等经络干预、膏方、中成药、汤药、药茶等药物干预等,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技术干预体系。这些方法重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注重扶正祛邪、而且简单便捷、效果显著,在防病养生方面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区域内人们普遍认为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膏方及穴位贴敷可用于治未病服务,分别占69.59%、68.67%、89.40%、83.41%、82.49%和74.65%,可见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已越来越为广大居民所喜爱,并积极运用于养生与保健。

尽管中医治未病在区域健康管理中已初见成效,但中医治未病与现代健康管理的有机融合仍是一项处于不断探索与思考的课题。提高中医治未病在区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与能力,首先,要求我们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与策略,构建高效完善的治未病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区域健康管理智能化与信息化建设;其次,要在区域范围内继续大力开展治未病知识科学普及活动,使区域群众科学地了解中医“治未病”的内涵与方法;第三,要积极培养“治未病”专业人员,构建一支既具有现代健康管理知识又精通中医“治未病”的专业队伍,为广泛开展融合“治未病”理念的区域健康管理提供专业支撑;第四,中医“治未病”在区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应多环节切入、多措施并举、多途径共行、多方法并用,从而形成科学高质的具有传统医学特色的健康管理新体系,既符合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发展规律,又能体现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并积极推进基于“治未病”理念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让用户能够自助体质辩识、自动从云数据库提取养生方案,足不出户即可进行适当的调养活动,继而提高区域健康管理水平,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更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治未病中医学调查研究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