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应用
2017-05-31叶德美
摘 要:文章立足教学、教研实践,在大量的课例研究基础之上,对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索,提出了有效利用时间策略、教学方法优化策略、重视实验教学策略、信息技术整合策略.课堂教学通过应用一定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课堂能够高效运行.
关键词: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应用
作者简介:叶德美(1961-),男,福建仙游,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关系学生能力培养、学习质量优劣的关键.有效课堂教学是所有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在教研实践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低效的课堂,教学完不成任务或没能实现教学目标.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我们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课例分析与研究,总结了有效物理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检验,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创造新的价值.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应用好下列策略.
1 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教研实践中发现,教师因为没有了解学段的教学内容的衔接,把握不好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课堂教学效果低的现象,尤为突出的高中物理课堂.因此,时间有效应用是一个关键的策略.
要使学生的学习建构主动、准确、有效,找准学生的邻近发展区至关重要.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然后才能设计出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程序.其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部分的内容有: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造一艘小船、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因此初中物理的浮力教学,应该在小学科学常识的基础上,突出浮力定义、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的定量表达.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物理课程的知识内容.如,高中物理功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以及P=Fν的应用上,因为功率的意义、定义以及定义式初中已经学习过.其二,日常课堂的讲评教学、复习教学都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讲评教学要讲学生理解、归纳、应用不了,不讲过易、过难、过偏的.要讲究主次、重点,做好归类、分型.坚持有考必有改;有改必查惑;有惑必有议;有议必有答;有答必规范;答后必练惑.复习教学要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温故知新、拓展加深;发展能力、综合提高.其三,在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准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衔接,才能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握重点、难点,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实践证明,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准确把握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 根据学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策略
教学方法选用,应该理解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道理.首先必须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择优选择教学方法.要寓德育在物理教学之中、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做到重視德育,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其次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如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设备、教师特长、教学时间等,进行优化选择,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第三,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师必须全面地、深刻地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合理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掌握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和组合.
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策略,应该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坚持三个原则选用教学方法.
2.1 综合运用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博采众法之长,加以综合运用.一般来说,一节课应以一至二种教学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的方法,发挥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扬长补短、 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如“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的教学,开始可以用讨论法和讲授法相配合,讲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而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要改变传播方向,由于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就要用观察法或实验法.最后,关于光的传播速度,是介绍性的知识,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学法解决.
2.2 择优选择原则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特点,亦有它的不足之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相同的.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具体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初中“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一节课可选择三种教学方法.一是采用讲授法.因为“物体的沉浮条件”与学生已有的“二力平衡条件”知识密切相关,可以运用讲授法.通过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再结合F浮=ρ液gV排和G=ρ物gV物分析沉浮条件应用.二是采用观察法.通过教师完成系列演示实验.把铁块、木块放入玻璃缸的水中,铁块沉入水底,而木块浮在水面.把一枚大头针和木块(大头针的重量小于木块)放入玻璃缸的水中,大头针仍然沉入水底,木块浮在水面.把一个空牙膏壳放入水中,浮于水面,再把同一空牙膏壳拧成团,则沉入水底.引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三是采用实验法.
将上面三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分析实验所提供的物理情景,从而认识物体的沉浮条件.这三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可根据学校实验设备条件和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教师本身的擅长加以选择.
2.3 相关因素原则
制约教学方法运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权衡利弊,抓住有利的主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如,有的课运用实验法费时较多,但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有好处.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就要用实验法进行教学.但是,如果教学时间实在难以调剂、安排,也就只有割爱了.有的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对教学效果考虑得比较少.也有的教师习惯于某一、二种教学方法,担心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我们既要有改革的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还要努力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只有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中,逐步掌握优选教学方法和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功,逐步形成具有自身個性特色和艺术风格的教学方法.
3 发挥学科的特点优势,充分完成实验教学策略
物理教学,应遵循“一观察、实验,二思维,三运用”的认识过程,观察、实验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前提.课堂教学要多做演示实验、按要求完成学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训练学生技能,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建立和验证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活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课外要适当布置一些小实验,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物理和技术的学习兴趣以及独立工作能力.
课堂教学要通过演示实验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帮助学生学习使用仪器、进行规范实验操作,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想方 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要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开展探究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 重视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策略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促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革传统课堂教学,也要注意保留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融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要求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与教学媒体很好的结合起来并呈现出高度的和谐与自然,保持整个物理教学过程协调一致,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教学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化难为易,以利于突破教材内容中重点和难点.辅助实验教学,直观形象,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营造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丰富实验教学,以弥补实验设备的不足.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复习、讲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官文栎.走进高中物理教学现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阎金铎.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开明出版社,2003.
[4]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M].(必修1、2).山东科技出版社,2016.
[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M].3~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