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精准支持问题研究
2017-05-31关付新解月张靖卓
关付新+解月+张靖卓
摘 要:河南省家庭农场存在着土地资源约束紧、劳动成本上升快、资金需求大、农场主素质和能力不足、政策不适用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安排支持项目、优化政策形式、落实金融服务、培养农场主等政策措施,予以精准、有效和到位支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关键词:家庭農场 精准支持
发展家庭农场是河南省实施国家粮食核心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切实措施,是落实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关键点。家庭农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发展方向,河南要适时颁布和实施政策,采取精准支持措施,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状况
河南省家庭农场数量较少,不适应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需要。河南省农业产值占全国的7.13%,家庭农场数量只占全国的4.07%。相对于乡镇数量、农业产值、农村人口、农业劳动力和农场专业合作社数量等方面,家庭农场明显数量不足。河南省有1808个乡(镇)、46115个行政村,以此平均计算家庭农场占有量,每个乡(镇)19.58个,每个行政村0.77个。2016年,河南全省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39461个,是家庭农场数量的3.94倍。所以,家庭农场有待加快发展,加速推进。
发展路径多样化和主体形式混合化,家庭经营性质不突出,形式不规范。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主要有四种路径。第一,农民是从种植或养殖开始发展,通过扩大经营规模和产业拓展而成。第二,农业企业通过发展关联性产业,从企业延伸发展家庭农场。第三,城镇职工利用亲戚和朋友关系,到农村流转土地兴办家庭农场。第四,返乡农民工流转土地,把家庭经营扩大成为家庭农场。为了更多得到不同政策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公司制企业“头冠三衔”的现象较多,或兼有其中二者。家庭农场情况复杂,参差不齐,规范性不强。河南被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认定为示范性家庭农场的有2282个,占28.09%,低于全国的42.27%。
家庭农场的行业分布过度集中于粮食种植,种养结合型数量少。河南全省家庭农场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养结合和其他的分别有7264、346个、37个、332个、145个。全省有91.73%的种植业家庭农场种植粮食,从事粮食种植业的家庭农场占全部家庭农场总数的82.02%。与全国相比较,河南省家庭农场行业分布呈“二多二少”的特征,即种植业多,种植业中种粮多,畜牧业少,种养结合的更少。
商标注册与“三品一标”认证比例低,家庭农场品牌作用不明显。河南全省注册商标的农场占农场总数的2.81%(全国为12.19%,浙江50%),地市以济源、郑州、漯河和信阳的比例较高,注册商标比例高的区域的家庭农场,其产品认证也较多。河南有产品认证的家庭农场占1.30%(全国为13.57%),多认证为无公害产品。通过调查了解到,进行“三品一标”生产的多是依托企业和合作社,普通农民兴办的家庭农场没有注册商标和产品认证的动力和能力。
获得的财政扶持和贷款支持少,家庭农场发展困难多。河南获得财政扶持的家庭农场占总数的1.37%,得到扶持的家庭农场获支持额为8.26万元。家庭农场获财政扶持率最高的是信阳市,达到32.64%,但其平均扶持额很低,仅有1.24万元。家庭农场财政扶持平均额度最高的是济源,为45万元,其次周口市为37.06万元。全省家庭农场的发展正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家庭农场在发展初期,面临扩大规模流转土地、建设设施转用耕地、添加设备增加投资金,以及修路、打井和仓储等设施建设的困难,对土地、金融、财政和技术等各方面的需求迫切。
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约束紧,发展初期用地困难多。河南省人均耕地1.14亩,乡村人口人均耕地2.08亩,农村户均耕地5.98亩,并且细分为多个地块,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经营面临三重土地约束。首先,流转土地的交易成本高,土地连片难。按100亩的经营规模,需要流转16个农户的土地,约40个地块,土地连片流转困难,规模经营效益提高受限。其次,租地成本高。河南作为传统农区,耕作条件好,再加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提高了租地价格。第三,扩大规模后设施用地困难。由于河南省土地利用率高,基本农田比例大,耕地保护严格,难以改变土地用途用于修建设施。
劳动力和农资等要素价格上涨较快,盈利更加困难。由于土地用途管制和耕作制度及习惯等原因,家庭农场多从事粮食生产经营。由于土地、劳动、肥药、灌溉和服务等投入成本高,盈利微薄,若出现旱灾或病害导致减产,粮价下跌,规模化生产经营就出现亏损。再加雇工、农资、土地租金等生产成本上涨较快,盈利难度不断加大。另外,流转过程中,部分存在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全、违约成本不对称等问题,影响农场主的正常生产秩序和积极性。同时存在用电贵问题,很多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不是按农电电价,而是工业用电价格。
家庭农场资金需求大,融资难问题突出。融资难是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融资难主要表现为贷款手续繁、贷款规模小、贷款期限短。农场没有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抵押物,而农场流转到手的土地和购置的生产性资产又不能作为抵押物。即使获得贷款,也因额度小,期限短,不能有效满足农场需求。农场场主希望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家庭农场经营者经营管理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看,农场主需要具有懂农技、善经营、会管理等综合技能。但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家庭农场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多由种粮养殖大户转身,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其经验主要来自传统农业,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不足,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特别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账务记录和核算,需要提高生产经营者素质和农场管理水平。全国接受过经济管理知识培训的家庭农场所占比例为44.91%,河南省为36.59%。
基础设施条件需要继续改善和提高。当前,相当一部分农场起步阶段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在水利排灌设施方面的支持。但由于部分农场流转的是一些地形地貌生产条件差、水缺肥薄的土地,若要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才行。不少农场主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家庭农场完善水利配套设施,以及晾晒、存储等其他生产性辅助设施的力度,降低用水、用电成本,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政府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缺乏系统的配套政策。从当前家庭农场发展实践来看,家庭农场享受有不同程度的支持政策,如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及农机购买中获得一定比例的补贴优惠。但政府支持家庭农场的政策不系统、不协调,并且政策支持力度,与家庭农场发展需求尚有差距。家庭农场发展需要制定和落实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政策重点支持,并需要整合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给予倾斜。
投资较大风险多,迫切需要政策支持。农业投资大,回收期长,存在较多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受气候变化、病虫害和市场供求关系等影响,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影响农场的生产经营。农场土地、劳动、服务和农资刚性支出,以及减产和降价都会使农场出现亏损。家庭农场需要烘干设备、仓储设施和农业保险等生产条件和保障措施,降低生产经营风险,稳定农场收益。为此,需要资金支持和政策服务。
促进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精准支持政策措施
执行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和统计制度,认定农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身份,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引导家庭农场规范发展。按照现行的工商登记制度和市场主体类型,家庭农场可以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为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以职业素养、教育培训情况、知识技能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和生产经营效益等为参考要素,明确认定条件和标准,对家庭农场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农业部门要把家庭农场纳入现有支农政策扶持范围,给以倾斜重点支持,支持家庭农场稳定经营规模、完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经营管理等。
加大财政扶持,以项目、补贴、奖励等形式,优先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村道路建设等项目要优先安排在家庭农场比较集中、符合相关条件的地域实施。支持具备条件的家庭农场承担和实施粮油高产创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现代农业发展项目。鼓励涉农资金向家庭农场倾斜,符合申报条件的农业项目要优先安排,新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要重点扶持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担任农业科技示范户,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进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扶持、担保抵押、农业保险、设施建设用地等相关政策。
深化农村金融创新,开展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建设信用体系,满足家庭农场发展资金需求。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灵活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创投基金等方式,帮助家庭农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引导涉农银行机构为家庭农场进行融资增信,创新家庭农场信用贷款产品。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要贴近家庭农场开展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拓宽涉农贷款抵押担保范围。推动建立健全农业信贷风险的补偿分担机制,对家庭农场给予贷款贴息、贷款及其担保损失补偿等优惠。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在财税方面政府要对农业保险专门进行规范和保护,提高家庭农场对农业保险的购买力。同时,对保险公司涉农保险提供费用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保险经营,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满足家庭农场风险需求的保险产品,开展家庭农场综合性保险试点。
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主企业家能力和素质。落实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培养和造就大批有文化、会技术、能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经营观念和现代管理水平。圍绕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对农场主培训。
丰富服务内容,建立服务平台,培育服务主体,完善服务体系,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建立农技人员联系家庭农场制度,主动为家庭农场提供农技应用、良种引进、疫病防控、检验检测、技能培训等服务。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家庭农场与消费者的直达通道,改善家庭农场农产品流通机制,提高农产品收购、存储、运输、加工和销售的市场配套服务水平,帮助培育家庭农场优质名牌。全面准确掌握家庭农场基本信息,逐级建立家庭农场数据库系统和电子商务网络。引导和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面向家庭农场的代耕代种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经营性社会化服务。
推进家庭农场信息化建设,突出绿色化发展,保证家庭农场产品质量安全。把家庭农场纳入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和物联网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网络平台、信息采集、硬件配置、站点建立和家庭农场信息员队伍等基础建设,实现省示范家庭农场信息化基础建设全覆盖,推进网上交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指导帮助家庭农场开展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标准化生产、生产记录档案、农产品自律检测、产品包装标识、合格产品准出、质量安全追溯等工作。鼓励家庭农场在种植业使用绿色防控新技术,在养殖业使用生态养殖新技术,开展种养结合生态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重资源约束下华北平原营粮家庭农场发育机理及政策精准支持问题研究【16BJY110】相关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