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解读凝固的历史

2017-05-31程奥冰

旅游 2017年4期
关键词:释迦牟尼宝座宝塔

程奥冰

一座佛塔,绝世无双

说起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可玩可看的地方,想必大家第一反应是北京动物园,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背后还有座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出了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往北,沿着高梁河的河沿逶迤向东,不远便可看到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指示牌,顺着绿树掩映下的街道往前很快便可抵达。

令人惊奇的是这座博物馆大门上镌刻着“真觉寺”,而它的俗称却是“五塔寺”。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刚宝座塔。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建造了五座小塔,中塔高于其它四塔,而其余四塔互相对称。五塔寺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

可能是寺中的五座宝塔名声太大,老北京人都不称这座寺院为真觉寺,而是直接叫它五塔寺。说起北京的佛教宝塔,北海白塔、玲珑塔、天宁寺塔,随便一数就一串,与这些显眼有名的宝塔相比,这座金刚宝座塔就不那么显山露水了。

这种高台上建有五塔的特殊类型佛塔,在建筑学上称之为金刚宝座塔,造型独特,在中国内地十分少见。像北京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云南妙堪寺兰若塔及内蒙古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舍利塔,多为喇嘛教的产物。但上述这几座,无论是年头、来头,还是造型,都无法跟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相媲美。

在它身上您既可以看到历史留下来的痕迹,也可以欣赏到古代石刻技艺的精湛。说它是镇寺之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金刚宝座塔基座代表着释迦牟尼成佛的坐处,五座小塔代表着五方佛,塔座上还雕刻有精美的梵文。而石刻的内容更是十分丰富,菩萨、天王、罗汉等人物形象和五方佛的坐骑,狮子、孔雀、金翅乌、象、马等动物造型都栩栩如生。虽然历经500年,仍能依稀看出石像上的彩绘痕迹。可见这座庙宇当年有多么辉煌。佛足石,形小位重受崇拜

在观赏这五座宝塔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去看看宝塔中塔坐北朝南那一面雕刻的佛足石。佛足石在佛教里表示慈悲足迹遍天下,这在国内的佛教寺院中并不多见。而在北京地区,更是独一无二。

佛足石形小位重,在佛教界备受崇拜。据传,佛足石是佛教中比释迦牟尼还要早的崇拜物。在早期的佛教流派中没有偶像崇拜,它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圆寂才流传下来的。古籍中记载,释迦牟尼圆寂的时候是在七月份,而印度的七月是非常炎热的。可这个时候只有他的小弟子阿难在他身边。可是要火化师傅的时候,火怎么也点不着,这时候师兄迦叶回来了,阿难向迦叶说明了情况,但是迦叶认为是阿难没有照顾好师傅才导致师傅圆寂的。正在二人争执不下时,释迦牟尼的一双脚从棺木里伸出来,迦叶立刻就明白了师傅的意思。他的圆寂和阿难没有关系。这时候身下的檀香木自燃了起来。所以,后人们就刻佛足石作为对佛祖的一种崇拜物。

大火后,涅槃重生

明王朝随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而覆灭。但这座明皇室兴建的寺庙却在清朝迎来了更大的繁荣。清乾隆年间,乾隆为给其母做寿曾两次重修五塔寺。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十大寿,五塔寺作为祝寿的主要场所之一,又进行了全面修葺:寺内主要建筑屋顶全部换上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尽显皇家寺院的威严气势。此外,寺庙还请来一千名喇嘛念经,各国使臣都进贡了寿礼,场面热闹非凡。

当时热闹繁华的情景也被宫廷画师绘制在一幅彩图中,时至今日在五塔寺塔内还能看到。图画再现了五塔寺当年的全貌:宏伟的庙宇南临长河,南北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后大殿,东西分列钟鼓褛、廊庑配殿等大小200余间,头戴红顶花翎的大臣们奔波于殿前塔前,为老太后祝寿。

不过如今来到塔前,图画中的大雄宝殿早已不见了踪影,空留下一座大殿基座以及不少的柱础。原来在清朝末年,五塔寺着了一场大火,大小殿宇200余间顷刻间毁于一旦。一座大寺就剩下了一座砖石结构的金刚宝座塔以及塔前的两棵白杏树幸免于难。说来也陉,这两棵白杏树与宝塔同龄,是建塔时种下的,历经几百年的风雨,虽然枝繁叶茂,但树的高度却永远不会超过宝塔,只是与其相齐。似乎两棵古树也已通灵,对宝塔怀有敬畏之心。

这场大火使寺庙彻底荒废,宝塔也随之遭到破坏。到民国初年仅剩一塔兀立于一片瓦砾中。由于无人看管,宝塔的铜质鎏金塔刹多次被盗。之后迫于无奈,北平市政府于1937年至1938年对五塔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修缮,增添了院墙、门楼及门楼两侧六间南房。如今寺院门口的一排平房,便是那时修建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给予这座所谓的“破烂儿庙”以极高的评价,1961年将金刚宝座塔定为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可是与故宫享受同级待遇了。

稀世珍宝馆中藏

如今在博物馆内,您能看到很多各个年代的石刻。1982年,真觉寺开始筹建石刻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我说:“那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人们特别喜欢新鲜的现代化产品,民间经常有用一把清代黄花梨太师椅换一把电镀椅子的事情发生。对于古物的不重视是那个时代普遍的状态。”痛心疾首之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便去收集那些散失在北京大街小巷、甚至旷野荒郊的石碑。这些在别人眼中的破石头,在他们这里却成了宝贝。如今馆中不少的镇馆之宝,都是当年从垃圾堆里刨出来的。

以巨大精美的古塔为中心露天陈列的石碑与古塔相得益彰,让人如入碑林的世界。据介绍,如今这里展出历代石刻文物有500余种,加上库藏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这些在北京城出土的石刻文物,对于研究北京的历史,有着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还有汉阙,全国出土的汉阙不过十余座,而北京出土的仅此一座。上刻的文字古朴大方,介乎于篆书与隶书之间,对于书法的研究也有很大的价值。

镶嵌在金刚塔东面碑廊内的,则是大量会馆石碑。位于金刚塔东北角,还展览有30余通石碑。与一般石碑小楷書写碑文不同的是,这里的石碑皆是仿宋体的文字。细看之下,原来都是耶稣会的传教士墓碑,比如大名鼎鼎的蒋友仁、张诚、白晋等来华传教士墓碑皆陈列在此。这些珍贵的中外文化交流史文物,正是从海淀区正福寺村的废弃防空洞里抢救“刨”出来的。

猜你喜欢

释迦牟尼宝座宝塔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
抢宝座
单宝塔诗
是谁找回了玲珑宝塔
宝塔加高
面对辱骂
视觉
算术宝塔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