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游戏精神,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2017-05-31朱成红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身心发展幼儿教育

朱成红

摘要: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活泼好动、对周围新事物好奇心强。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在教育中有效融入游戏精神。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对于游戏设计进行动态调整;引导幼儿参与,实现有效互动;转换角色,捕捉即时生成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精神;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5B-0069-03

教育心理研究发现,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普遍活泼好动、对周围新事物好奇心强。把握好这一时期的教育,才能使得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这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融入游戏精神,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差异,尊重个体,对于游戏设计要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教师也应该扮演好自我角色。

一、基于差异,设计个性游戏

以幼儿为中心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在创设游戏环境时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符合孩子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的游戏环境,关注孩子之间的差异,设计个性化游戏,使游戏能够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心理特点有所不同,男孩子比较喜欢激烈的游戏,而女孩子可能比较喜欢一些温和的游戏。因此,我结合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身心特点,为男孩子设置了一个军队角色游戏,游戏分为红蓝两军,蓝军负责保护驻地,而红军负责侵入蓝军领地,以水枪为武器。我事先为学生明确了游戏规则,并且告诉他们游戏过程中要保护好自己也不能故意伤害对方。之后男孩子自由结组分成两队,游戏过程中孩子特别兴奋,红军奋力侵入蓝军阵营,而蓝军也不甘示弱团结一致保护领地,最终蓝军获胜。游戏结束后我问孩子有什么收获,一位蓝队的孩子回答:“我很开心,因为我和我的同伴一起守住了领地。”而红队的一位孩子则回答:“虽然我们没有成功,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队员团结一致,下次一定成功。”这个符合孩子心理的游戏让他们体验到了快乐,懂得了团结。

关注差异,设置个性游戏,才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快乐,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动态调整,实现有效互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一个人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时间长了即使再喜欢也会出现厌烦心理。同样如果教师经常带领孩子玩同样的游戏,即使孩子刚开始非常喜欢玩,时间久了,孩子们也会厌烦,这样就体现不出这个游戏的教育意义了。因此,教师要经常对游戏进行动态调整,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和游戏的有效互动,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孩子经常在学校玩一些荡秋千,老鹰捉小鸡之类的游戏,久而久之孩子们都不喜欢这些游戏了。因此,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我专门根据节日设置了不同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不同节日的习俗和特点。比如去年植树节时我带领孩子们去郊外参观植树活动,在参观过程中,虽然孩子们还小做不了什么重活,但是令我震惊和感动的是他们竟然主动帮助大人扶树苗、浇水,一整天下来孩子们没有觉得累反而表现得非常开心和自豪。我问其中一个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啊,教师在这里植了一天树都非常累,你不累吗?”孩子回答:“我虽然很累,但是能够和大家一起植树我更加开心。”听到孩子的回答我既开心又欣慰,没有白白辜负我带他们出来玩。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身心也在健康发展。

想要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健康的成长,就要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游戏充满新鲜感,而这需要教师对游戏活动不断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实现有效互动。

三、引导参与,获得情感体验

年龄差异往往会产生代沟,这是我们公认的,因此游戏活动仅仅由教师凭借个人意愿设置,往往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不能使得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而想要真正使得孩子獲得情感上的体验,引起孩子的兴趣,就需要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的设置上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游戏创设,这样才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获得情感体验。

例如以前我在设置游戏时往往不会征询孩子的意见,更加不会让孩子参与到游戏的布置上来,因为我觉得孩子们还小,不懂得什么游戏好,只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但是后来我渐渐发现孩子们对我自主设置的游戏不感兴趣,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先让孩子将想要玩的游戏写到纸条上交给我,然后再选出适合集体玩的游戏。就像孩子都比较喜欢玩“医院游戏”,我就事先准备好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自己的衣服和道具,这样孩子在整个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参与游戏的快乐,还获得了情感上的体验。

教师通过转变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游戏的设置上来,不仅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亲自动手的快乐,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更加可以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和提升。

四、转换角色,捕捉即时生成

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同时教师要理解教师存在的意义是为孩子们服务,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特别是幼儿教师要更加明确在游戏教育过程中自身扮演的角色,将幼儿视作独立的个体,切不可因为幼儿年龄小而不尊重他们的想法。教师在扮演好自身角色的同时,也要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这样才能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例如有一次我在班里开展关于“使用餐巾纸好还是使用手帕好”的辩论赛活动,我在其中的角色是一个裁判员,规范游戏秩序。由于餐巾纸和手帕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孩子们对此次辩论游戏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孩子们在课下也收集到了许多资料。辩论也非常激烈,其中正方围绕使用餐巾纸较方便以及各餐厅基本都提供餐巾纸来维护自己的观点,而反方则以手帕更加卫生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正方辩论。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出现了秩序混乱的局面,于是我就根据游戏规则对不遵守规则的同学进行适当的扣分,而后大家都对游戏规则重视起来了。游戏结束后,我告诉孩子虽然发表自己的想法很重要,但是也要遵守游戏规则。这场辩论游戏,我在其中扮演教师和裁判的角色,在教师和裁判之间自由切换角色,及时处理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明确自身扮演的角色,正确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游戏精神的内涵包括让孩子更加自由、快乐,而游戏教育则是利用游戏精神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让孩子在认识上得到提升,身心上有所成长。因此教师要明确游戏精神,扮演好自身角色,引导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身心发展幼儿教育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
尊重幼儿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