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理想信念的理性辩思与现实选择

2017-05-31赵园园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

赵园园

摘 要: 信仰、理想和信念是一组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进行概念厘定和价值阐释是探讨理想信念议题的基础性工作。理性的看,理想信念不坚定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是现代性对信仰的冲击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的表现,而信仰教育出现偏差、党员理论修养不足以及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是重要的现实原因。坚定理想信念关键要解决共产主义信仰与共产党员生活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为搭建信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道,需要在学习中提高共产党员的理论修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关键词: 理想信念; 理性辩思; 现实选择

中图分类号: B848.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7.02.012

Abstract: Beliefs, ideals and faith are a set of concepts which are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Defining the concept and value interpretation is the basic work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ideal and faith. Rational, not firm ideal and faith is an objectiv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which is the impact of modernity to belief in China Communist Party. Meanwhile, there are some practical reasons, the deviation of belief education, the lack of cultivation of Party members theory and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ideal and belief,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accomplish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members in learning, adhere to the common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strengthen the purpose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Key words: ideal and faith; rational thinking; realistic choice

历史和实践表明,理想信念是政党的立命之本。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1]针对党内出现了诸如思想迷茫、政治立场不坚定、信仰缺失等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习近平反复强调要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2]共产党员是黨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当前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约束的制度原因,也有各种环境因素,但是归根到底,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党性不足,特别是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思想根源。如何理性看待当前党内存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的现象,并从中辨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探寻新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正确路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信仰、理想与信念的概念厘清与价值阐释

(一)信仰、理想与信念的概念厘清

信仰、理想和信念是实践中使用比较频繁的词,与之相关的词组还有最高理想、远大理想、共同理想以及理想信念等。梳理和厘清这几个概念,是坚定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的基础性工作。其中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体对终极价值的追求”。 [3] 从实现角度来看,一般认为信仰是超越理性的,即主观上认为其一定会在某一个未来的时刻实现,但是客观上很难验证这种相信的合理性。然而这并不表示信仰是脱离现实的,因为信仰是一种成熟的体系,其必然包含着理想的要素。“因为信仰不只是一种知识和观念,而且还是一种实践的精神。它在提供给人们一种关于周围世界的解释的同时,也向人们提供一种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信仰之所以能为人们指明奋斗的方向,就是因为信仰中有一种理想目标。”[4] 理想就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想象,其具有超越现实的特性,却又区别于幻想的不可实现性。“信仰主要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景仰,信仰转化为理想,就使信仰具体化,就会使信仰与人们的实践结合起来,就会强化信仰的作用。”[3]可见,无论是信仰还是理想都天然包含着确认、相信、坚信的成分,这就是信念。信念是“人们对事物的存在及其性质、状态、功能和变化等方面坚信不移的判断或命题”。[5]显然,信念是信仰和理想的重要内涵,同时又是信仰和理想坚定地重要支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仰、理想和信念是三个紧密联系却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中信仰在三者中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居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信仰①,对中国特色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坚信、笃信就是信念。其中最高理想、远大理想均是指共产主义信仰。在此意义上,坚定理想信念,可以理解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不移的相信和追求。

(二)信仰、理想与信念的价值阐释

从政党政治视角来看,政治信仰是政党的立命之本,任何政治集团都会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和追求,一旦这种理念和追求升华到信仰层面,并得到成员的信奉,其力量必然是强大的;而政治集团一旦失去信仰,就必然会走向分崩离析。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共产主义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力量。“信仰是神圣的,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6] 信仰,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信仰。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文化困惑”“精神荒芜”“信仰危机”等风险,如陈晏清在《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一文中就曾对该问题作过探讨。(1998)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化解“信仰危机”的风险,最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本身要有坚定的信仰,并能够用这种信仰的力量作为社会的精神调节。一方面,政党本身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对共产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共产主义的价值作为自身的行动准则。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7]。他还指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其中,理想是引领力,纪律是约束力,引领力至关重要。前苏联解体的教训充分说明,即使表面再强大也掩盖不了这种内在政治信仰缺失的虚弱。另一方面,以政治信仰为手段的政治调节,在中国国家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公方彬指出,西方有三大精神调节力——政治调节、宗教信仰调节、职业意识调节,而我国主要只有一个调节力,即政治调节。 [8]这里的政治调节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依靠政治信仰来调节社会的精神走向和价值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精神领域发挥调节作用的集中体现和具体承载。

2. 理想信念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提供了方向和保障。信仰、理想和信念解决的就是“真信”的问题,是为了确保党性修养的方向正确,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称为共产党,是因其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最高理想,离开了共产主义信仰,就动摇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将来的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社会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问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9] 刘少奇强调:“我们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只能是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邓小平也多次强调:“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 [7]110新时期,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10]显然,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初心,能否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在实践中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核心要义,同时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是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3. 理想信念与共产党员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有信仰的生活往往是一种更高尚、更有期待、更有价值的生活。有信仰追求的人生获得的幸福感会更高。古希腊原子论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指出,人活着就是追求幸福和快乐。而追求物质层面的是粗糙的原子运动,最终收获的是痛苦,唯有进入精神层面的才是精细的原子运动,那才是永恒的幸福。坚持高尚的信仰,能给繁忙的工作指引方向、能够熨帖人们浮躁的心灵。同时,“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党员干部,共产党人是有精神追求的人,对马克思主義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和追寻,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坚定理想信念的人生会让自身获得更多快乐。同时,共产党员对信仰和信念的坚守情况,还决定了其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前途。诸多事实表明,很多党员干部就是因为理想信念不坚定,才导致其政治变质、经济贪婪、道德堕落、生活腐化,最终在贪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理想信念不坚定的理性辩思

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思想迷茫、政治立场不坚定、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等精神之“钙”流失的问题。理性审视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探寻破解之道,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由之路。

(一)精神之“钙”流失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客观产物

分析当下精神之“钙”流失的问题,首先要研究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样也面临着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萨缪尔·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了著名的亨廷顿悖论,即“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11]信仰困境就是现代化过程带来的思想动乱。贝尔则直接指出“现代性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12]从文化视角来看,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是一个世俗“祛魅”的过程,一方面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碰击,各种思潮争相涌现。这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思想的困惑与迷茫。另外,现代化对信仰最大的冲击却来自于市场经济。正如学者万俊人指出:“如果说,一种西方式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现代性附魅,构成了现代信仰危机的认知根源,使现代人类的文化价值信仰在现代知识信息极度膨胀的挤压下不断萎缩的话,那么,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和由之而生的经济理性对人们日常生活日益强大的宰制性作用,则是现代信仰危机的实质性根源和社会背景。后者是人类经济生活与文化生活之固有张力的现代激化,也是人类本性中灵与肉矛盾的‘现代性发作。”[13]陈晏清(1998)也指出,“转型期我们所面临的信仰危机的主导方面当然还是在全面确立市场经济以后所产生的思想上全面的不适应性。”[14]正是在这个宏观背景下,尤其是经济理性的过度膨胀对理想信仰的挤压,我国出现了诸如精神道德没有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现代功利主义甚至把信仰推到了“灵魂幻灭”和“信仰危机”的严重程度。共产党员精神之“钙”正是现代性对信仰的冲击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的表现。

(二)精神之“钙”流失的现实原因考量

客观来说,信仰困境作为现代化过程中的客观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出现或者正在出现。但是一方面信仰困境并不是没有化解之策,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严重的“精神之钙”流失现象是与中国共产党党性严重背离的。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仰教育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首先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偏差上。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既是一种为未来社会的理想,又是一种价值追求。作为一种对未来社会的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分析,并基于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所处的历史环境做出了理想假设,这种理想假设未必适应当前中国的国情。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对他们当年的设想进行了修正。“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15]1893年,恩格斯在回答他和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看法时,更加坦率地说到:“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16]“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 [16]561 “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17] 1894年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一词我认为当前不宜普遍使用,最好留到必须更确切的表述才用它。即使到那时也需要加以注释,因为实际上它已三十年不曾使用了。”[18]如果将这种理想假设照搬用来宣传教育共产党员,并且要求共产党员照套当前的实践,必然会大大降低共产主义信仰的说服力、凝聚力。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未来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最终应当由未来社会的实践去回答。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关键是要践行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条件”。[19] 事实上,正是对共产主义信仰认识的偏差使得信仰教育本身出现了偏差。

2. 共产党员理论修养不足。坚定的理想信念发乎深刻的理性认同,理论修养是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各种思潮在社会上争相涌现,这种现象在党内的表现就是共产主义信仰缺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党员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了怀疑,甚至“不信马列信鬼神”,很重要的原因是共产党员的理论修养不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不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握不准。

3.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信仰蕴含并展示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信仰并不是一种纯然性的精神冥思,信仰说到底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内化。现实性是它首先具备的本质品格。[14]考量现实,一些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一方面是在公开场合大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抵制腐败侵蚀的决心,另一方面私底下大搞特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贪污腐败屡禁不止、政治品德缺失、职业道德缺乏、家庭美德不美、社会公德不顾等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信仰与生活相脱节、语言和行动相背离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示范效应是精神之 “钙”流失的根本原因。

当然,除了以上原因,苏东剧变的冲击、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尤其是腐败行为的出现,给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带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是信仰困境产生的重要因素。

三、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选择

坚定理想信念关键要解决的就是共产主义信仰与共产党员生活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任何信仰都不能仅靠纯粹的宣传,关键是要搭建好信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通道,让共产主义信仰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得到体现。具体来说,就是要从提高共产党员理论修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尊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一)提高共产党员的理论修养

理论清醒是政治清醒的前提,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地提高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区分大是大非不迷失方向;真懂方能真信,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地提高理论修养,真正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排除思想的困惑、行动的盲目,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参与事业的伟大价值,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自觉抵制其他思想的侵蚀。“善学者治,善学者胜,善学者强。”理论修养主要途径就是艰苦勤奋的学习。共产党员理论修养的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理论学习、业务技能学习、管理能力学习、国内发展形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等。但是其中最核心的学习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立身之本,也是评判共产党员理论水平的最关键指标。共产党员通过学习提高理论修养的关键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共产党员要通过理论修养,做到真懂真信,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共产党员要学以致用,用学到的先进理论指导工作生活实践,真正发挥理论的实践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共产党员在实践中要解放思想、拓展思维、敢于创新,切实用“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10]116客观而言,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靠“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而是要靠一步一步的努力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实现的。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这一阶段要完成的阶段性目标就是完成两个百年的梦想。理想信念要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离不开大多数人的认同和遵守。中国梦显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人理想信念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非常明确的时限和非常具体的目标。共产党员为了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就是为共产主义信仰努力奋斗。这就需要共产党员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把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追求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矢志不移地努力奋斗。

(三)尊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本质上说,信仰就是人们在对一种价值的终极追求中形成的精神生活模式。共产主义是一种政治信仰,其价值追求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其核心价值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还具体表现为平等、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观。共产党人真心实意地尊奉和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些价值观,就是坚持共产主义信仰的最好表现。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当代的具体体现,是理想信念的价值指导和具体承载。共产党员尊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践行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实践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共产主义信仰与共产党员生活的联系通道最终要通过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为搭建起来。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要与群众的共识重叠,重叠面越大,实现共产主义信仰的通道就搭建得越为牢靠。习近平同志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10]116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真的为了群众,这是价值观问题,是共产党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真的有所作为。其中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是正确对待和处理利益问题。这个过程中,第一要承认共产党员是存在个人利益的。“利益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20] 共产党员作为“社会人”,为了满足自己和家庭生存发展的需要,也一定会存在利益需求,这是共产党员作为“政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用共产党员的政治属性否定这一社会属性,就是违背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要为维护共产党员尤其是普通党员的合法、合理利益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第二要认清群众利益的优先性。共产党员的利益服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当党员的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遵循群众利益优先原则。“在处理党内利益关系的过程中,用市场经济的原则来调节经济利益关系,用党性原则来调节党内生活、政治生活中的党员关系,在二者发生矛盾时应突出强调党性原则。对于党员来说,必须以服从党性原则为第一要求。”[21] 第三要正视党员与群众的利益冲突问题。公权力作为历史的产物,产生于社会,往往也凌驾在社会之上。党的领导干部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往往会因为权力行使不当产生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的本质就是以公共权力牟取私利。现实中,党与群众的“服务与被服务”、“公仆与主人”的本质关系往往被“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形式关系所遮蔽,出现了诸如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严重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的问题。化解这一问题,除了采取高压反腐的事后处置方式,更应该采取事前处置方式,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共产党员不断强化自身宗旨修养,时刻保持“自重、自醒、自警、自励”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6:10.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 [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3]王玉樑.论理想、信念、信仰和价值观[J].东岳论丛,2001,(4). [4]刘建军.追问信仰[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157.

[5]魏长领.信念与信仰的异同[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7,(5).

[6]梁启超.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790.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8]公方彬.善于运用精神领域的调节力[EB/OL].人民网,(2013- 05-06)[2017-03-04].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06/ c49150-21373318.html

[9]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9.

[1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 :80.

[11]〔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 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31.

[1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2010:28.

[13]万俊人.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J].清华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14]陈晏清,荆学民.中国社会信仰的危机与重建[J].江海学刊, 1998,(4).

[15]徐琳.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254.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

[17]段方乐.历史 现实 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多维反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91.

[18]王伟光.社会主义通史: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2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86.

[21]龚先庆.党的利益、党员利益、人民利益和谐论[J].社会主义 研究,2010,(1).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中国梦”视域下的青年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