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需求视角下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7-05-31吕仙利

现代交际 2017年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体系社区

吕仙利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国首个关于百姓参与体育健身的明确规定,由国务院于1995年颁布并实施。当前城市社区已经慢慢成为市民们生活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们进行日常锻炼的最主要场所之一。体育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最重要部分,是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城市体系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断完善和发展服务体系,能够带动我国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更能为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关键词:体育的基本需求 城市社区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26-01

我们对于“体育”这个词可以说是非常熟悉,它是可以让人们强身健体并且身心愉悦的一种方式,更是一个城市、民族甚至是国家的文化符号。而体育又以其独特的方式体现在现在的人类聚集地——城市社区。这使得城市社区体育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人们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金字塔中位置越来越高,对服务要求也随之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也不例外。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不仅仅是针对社区内的成员,更涉及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达体育其最本质的目的——强身健体。

构建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我们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体育强国的建设是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不是靠几个人、几个城市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要实现全民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建立一个完善的体育服务体系是当前噬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但尚不能完全解决我国所面临的问题。社会上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生活节奏变得过快,人们的身体机能不能与这么快的生活节奏相适应,因此适当的体育锻炼成为人们解决此问题的首选。而交通的拥挤和时间的紧张成为参加体育锻炼的一道障碍,故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应运而生。

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构建面临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不断挑战中寻找发展机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完善有关体育的法规制度,转变政府的职能

我国应快速推进相关体育的法规政策的建立,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准则,保障我国公民在体育需求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更要将城市体育服务体系构建完善区域的经验进行交流及宣传,做到以点带面不断进步。而在整个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将其作为市场主体的法官,要公平合理地去处理一些纠纷。资源配置做到最优化,引导企业参与到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来,达到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在体系构建中引入市场机制,合理整合体育场地资源

目前我国体育方面经费来源相对单一,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支持,造成很大的资金缺口。为此我们要将体系构建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不断拓宽体系发展所需费用的来源途径,调动整个社会乃至其他国家的社会物质、资金参与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当下的城市寸土寸金,我们更要合理整合体育场地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可以将一些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场馆作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向市民免费开放。同时也可以将社区的体育服务面向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开放,这样既减少了资金的投入,又使得公共服务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三、不断地提高体育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将城市社区体育的内容由单一变得丰富多彩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更应该参与到服务体系的构建当中来。城市社区中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决定了服务体系的质量。由于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基数大、公共设施不足、工资待遇低等因素,很难吸引到真正的专职且专业的服务人员参与其中。因此,我们可以每一个城市社区为着眼点,从本社区群众中选取并加以培养。而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是:结合居民群众不同的体育锻炼需求从而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的是对体育健身锻炼的关注增强,我们在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壮大的时候,也应同时引入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将城市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发展,根据不同社区、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特点,建设满足居民全方位需求的良好体系。

体育需求在现代社会已经上升为民生需求,而民生问题又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而目前解决体育需求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城市社区服务体系,该体系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目前发展尚不健全,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完善和健全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满足人们日益匮乏的休闲生活的一种手段,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庆锥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中央党校学报,2005(2):58-64.

[2]刘旭涛.行政改革新理念:公共服务市场化[J].中国改革,1999(3):9-11.

[3]厲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经营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1999(3):3-1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体系社区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影像社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