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7-05-31赵向东

现代交际 2017年7期
关键词:政治课价值观核心

赵向东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革,对正处在社会转型和人格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极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正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研究工作,有效发挥专业通识课程的渗透教育效果和慕课、翻转课堂的主动学习优势,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贯彻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14-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上的本质规定,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体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不断积淀和积累的过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把握好“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做到“持之以恒、注重积累、循序渐进”,既要体现紧迫感和艰巨性,又要看到长期性、复杂性。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1)内涵的普及程度不高。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的认知较为深刻,但其内涵的普及程度不高。有将近73%的大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有45%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的内容比较熟悉,有86%的大学生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方针能做到应知应会。在对“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主要表现方面的调查中,选择“友善”“诚信”、 “敬业”和“爱国”分别排在第2 位、第4位、第6位和第7位。社会公平缺失和家庭是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因素。

(2)教育的认可程度不强。调查显示,有72%的学生认为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有89%的学生认为“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实现要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有40%的学生仍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高达66%的学生仍不能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有高达22%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对其仍比较遥远,甚至有11%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早已过时,没必要去学。有38%的学生更乐于选择思政课上通过老师生动的教学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仍有4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现实与理论存在差距。

(3)利益的倾向化程度明显。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改变经济模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蔓延的社会消极现象和逐渐趋利化的人际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90后”“95后”当代大学生,更多地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注重和追求个人利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多样化的价值主体,造成了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外界事物对思想的影响较大,追求时尚和潮流,好奇心强。

(4)理想和目标模糊。目前我国大学生在政治观念方面,主流是比较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主张以自我发展来看待政治问题,对政治理论课普遍冷漠,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道德理想上评判标准模糊,诚信意识缺失;社会责任感缺乏、协作观念较差。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政治观念形成时期,政治观念尚不稳定,思想又比较活跃、好奇心强,对外界的变化比较敏感。特别是西方思潮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人云亦云,在政治信仰上呈现盲目性与多元化。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路径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研究工作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缺少能够真正“接地气”、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的内容,思想政治课更多的是偏重于浅层次了解和理论性研究,学生很难做到深入细致地学习和把握其精神实质,也难以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等问题。调查表明,有94%的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其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54%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际脱离,有16%的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落后。 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题研究工作,首先要寻求一个合适的教育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大学课程教学之中;其次,要进一步改进当前的大学生的课程教学现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创新实践课程设置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一是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课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更加有针对性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二是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细致入微搞教学。精心设计主题教育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增加案例教学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三是要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精讲释惑法、专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四是要加强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师之间的观摩交流,不断学习和研究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成果,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实践组织能力。

(二)要进一步强化专业通识课程的渗透教育作用

观念和文化并不能改变世界,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专业通识课程作为大学学习的基础课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蕴含着价值观的教育和传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就是要通过专业通识课学习来影响学生的认知、影响学生的行为。一是要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教育资源,在教授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水平。二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思想状态。要做到专业通识课程中价值渗透的艺术性和灵活性的有效结合,要结合专业通识课程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完美统一。

(三)要进一步利用和发挥慕课及翻转课堂的优势

慕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打破常规提供了更加优势的学习方式,学生不用交学费,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名校名师最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承载着远程知识共享、改善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重任。网络公开课和慕课的区别表现在,网络公开课是将传统课堂搬到互联网上,学习者是以一名旁观者的身份获取知识;慕课学习者是最直接的教育受众,学生是作为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一对一“贵宾”,也具有定期开课的特点,拥有完整的教学模式。利用和发挥慕课及翻转课堂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教育,一是要通过大力推广开展慕课学习,在翻转课堂中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更高形式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完美结合。在现代慕课中,学生的每一次登录,观看的每一段视频,提交的每一份作业,都可以作为数据和资料,随之能够检测其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在线下收集整理这些资料、线上互动交流,从而更加容易发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理解的重点及难点,老师也可以从学生中获得启迪,发现新的突破,指导其线下的教学工作。而线下的课堂就犹如教学经验分享会,学生可以进一步查阅、修正同学之间分享、交流的学习成果,老师可针对个人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和答疑。这种课堂形式下,教师的作用实现了真正的转型升级,其价值更多地不是体现在“教会”学生知识上,而是体现在“激励”学生思想变化上,让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思维上变得更活跃、更加真实。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动学习的优势,从而得到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更加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孙泊,陈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3]李曉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途径的探讨[J].重庆行政,2008(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政治课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答案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