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圈水深火热,受欺负的不只是玩家
2017-05-30二妹
二妹
提到手游行业,很多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在玩家心里的第一印象就是“黑”。但是这是一个“黑吃黑”的时代,在手游市场中,玩家未必是整个食物链中的最底层,有时候某些厂商也会不小心阴沟里翻船,变成别人眼中的赚钱工具。
跨界合作,看起来有点美?
说到现在手游圈内比较火热的关键词,跨界合作肯定会位列其中。现在一个手游产品如果没什么跨界合作案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人气手游。但是优质的合作方就那么几个,就跟优质IP一样,一个不小心就被别人先占了位置。这时候有合作方主动上门,说自己想要和手游搞个跨界合作,而且手游开发商运营商的付出几乎是零成本,是不是很吸引人呢?
而当很多人食指大动的时候,也许就已经进入了别人的圈套之中。
前段时间有不少人气手游开发商表示,自己就遭遇了“假跨界合作”——中间商自己上门,然后大谈自己的成功合作案例,以及与相关厂商之间的“过硬”的关系。
最后这些中间商就提出,可以免费帮手游与知名厂商牵线搭桥,手游开发商这边只要提供一些礼包,就能完成这桩跨界合作。
对于手游开发商这边来说,这种合作看上去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买卖,于是乎他们砸出了各种礼包,将其交给中间商。期间中间商也会时不时提供给手游开发商这边跨界合作的相关证据——比如什么地铁广告和印有礼包码的饮料瓶等,以证明自己正在做事。
目前为止,看起来一切很正常对不对?但是如果手游方去查—下这些礼包的激活率以及在合作开启之后,手游的注册用户有没有增加,那么就会发现礼包激活率极高,而注册用户却并没有显著提升。这显然与正常逻辑不符。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想要捡便宜就中招了
为什么说好的跨界合作,感觉却在什么地方有点不一样?让我们把镜头转向中间商这边。中间商在忽悠到了礼包码之后,就会转头将这些礼包码全部挂到淘宝等交易平台中去,以低于礼包自身价值的价格卖出去。由于这一产业链实在已经过于成熟,以至于很多玩家要深入体验某一款游戏的时候,首先就是跑到淘宝上去找游戏礼包以及各种所谓的“首充号”。但是这样的玩家通常本身就已经是游戏玩家了,所以他们兑现礼包的行为并不会为游戏本身带来什么新鲜客流量。
在此过程中,谁是受害者?看起来谁都不是。手游方贡献的只是数据,并没有出哪怕一分钱、玩家以很低的价格买到了高价值礼包、中间商狠狠赚到了一笔。虽然看起来谁都没有受到损失,但是就是让人不爽。
不爽怎么办?很多手游方干脆就拿起“封”字诀,既然这些礼包只能通过交易平台买到,那么只要按图索骥把激活礼包的玩家给封号不就完了?但是这样于事无补,且公司声誉会受影响,还会直接导致玩家流失。
于是乎,很多手游开发商只能一边不爽一边在游戏里刷屏,警告玩家不要使用非法渠道获得的礼包码,但是又无法对已经使用了的玩家实施真正有威慑力的惩罚。
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只要发生了一次,就不会发生第二次了。在手游方中招了第一次之后,中间商会通过“友情推荐”,将其介绍给其他圈内好友,大家一起痛宰肥羊。甚至还有手游方在受骗之后,浑然不觉,又将中间商介绍给其他手游方的事情发生。谁能搞清楚,下一次主动上门要搞跨界合作的人,背后到底是谁在操控呢?
骗子为什么能屡屡得手?
那么,为什么这些专门盯着手游方的骗子能屡屡得手呢?原因很简单:
除了上文提到的手游方不需要为此支付费用,所以有一种“不做白不做”的心理(很多厂商就是因为不需要支付合作费用,所以不用签订合同,导致就算东窗事发,也难以追责)。另外还在于跨界合作更看重品牌曝光,手游方对数据量化提升诉求不强烈,很难及时发现问题,甚至有些人发现了为了不担责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不知道。
此外,这些合作模式通常会安排在手游开发商触及不到的地方,比如手游开发商明明公司开在广州,中间商却以“我认识南京地铁的老大”为名,把所谓的“合作地点”搞到南京地铁去,事后再给几张PS过的照片交差。对此,手游方往往不会亲自跑到现场去看,以至于很多开发商恐怕至今不知道自己已经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