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常州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对策

2017-05-30陈天时吴颖周丹婷黄倩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金坛供给侧SWOT分析

陈天时 吴颖 周丹婷 黄倩

摘 要:生态休闲养生旅游是满足休闲经济时代消费者的精神文化方面新需求的新型业态。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供给侧改革下常州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规划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完善人本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内涵丰富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加强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对策。

关键词: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SWOT分析;供给侧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7)01-0124-0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内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已成为一种“刚需”。然而现有的旅游产品已难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消费升级促使旅游供给侧改革。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主要是以生态环境为背景、休闲养生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1], 也是一个绿色环保的民生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新业态,是供给侧改革下推进常州金坛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抢占巨大的旅游养生产业市场,是促进 “强富美高”新常州生态旅游城市建设重要路径。本文拟用 SWOT分析法 ,对常州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从而为提升常州金坛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一、供给侧改革下的常州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SWOT分析

(一)发展优势(Strengths)

1. 丰富的自然资源

金坛地区远离喧闹的城市,空气清新,农产品质量佳,是绿色有机食品的源头产区。并且金坛水质良好,森林覆盖率较高,山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很丰富;气候宜人舒适,是气候养生、避暑度假的适宜地区。茅山自然风光清新秀美,四季景色迷人,同时,茅山属低山丘陵地区,土质大多属黄棕土壤,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盛产林、茶、果、竹和药用植物,是天然的药物宝库[2]。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给金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提供了基础条件。

2. 优质的生态环境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养生旅游的基础需求和本底资源,去一个环境质量好、景观赏心悦目的地方去放松身心、修身养性、亲近自然是养生旅游最基本的动机。而常州金坛有优质的空气、水体、山林和气候等自然要素,整体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可以满足优质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是一个理想的生态休闲养生场所。

3.良好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在过去三年中,金坛区旅游局认真按照《金坛区旅游业突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要求,在旅游品牌项目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市場规模和旅游产业效益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如茅山旅游度假区依托茅山山水风光、茅山盐矿和道教文化优势,围绕“问道茅山,养生金坛”的主题,加大盐湖养生、温泉度假、运动健身、商务会所、主题小镇、乡村休闲等产品和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形成“一心三带”(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茅山道教名胜带、五湖休闲度假带、生态农业观光带)的空间规划格局,正成为国内一流、长三角地区首选的养生养老旅游目的地,其重点项目“东方盐湖城”全力打造的国家级山水养生养老旅游度假区的一期核心项目“神奇山镇·道天下”景区已经开门迎客。再如:金坛长荡湖旅游度假区依托湖泊生态、湖鲜美食和渔乡风情等资源优势,围绕“碧水长荡湖,渔乐休闲湾”的主题,重点建设了湿地公园和开发湖鲜美食、水上休闲、湖滨度假等旅游产品,把本区正在建成湖鲜美食引领、生态湿地体验、禅修养生聚合的长三角地区一流的渔乡风情主题旅游度假区,该区被授予“2015年中国年度休闲养生度假胜地”。

4. 优越的区位,便捷的交通

从区位来看,金坛区地处江苏省常州市境内,区内距常州奔牛机场、南京禄口机场不到45分钟的车程,扬溧、沿江两条高速公路在金坛横贯东西,纵越南北,构成长三角中心地带的交通枢纽。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常州港、镇江港和常州机场临近金坛北侧,距离均在50公里之内。区内的茅山风景区交通十分便捷,形成了与周边城市间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大交通网络。长三角区域里有十几个城市到景区的时间只需要用30分钟左右。这一优势,为外来游客进入金坛提供了便利,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游客了解这一地区,对知名度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发展劣势(Weaknesses)

在各级政府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常州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不仅在全区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特别是茅山旅游度假区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制约着金坛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 缺乏前期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

从目前情况看,金坛部分地区休闲养生旅游的开发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的点式开发,只依据当地的生态养生资源进行孤立开发,缺乏统一规划与科学论证,没有运用全域开发的理念,造成生态休闲养生旅游景点布局还不太合理,产品有些同质化,无法实现区域内生态养生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休闲养生旅游巨大发展潜力不能有效发展。

2. 缺乏具有竞争性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环境

目前,制约常州休闲养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硬件与软件条件急待改进。(1)生态休闲养生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金坛有些休闲养生景区智能化水平较低,大数据运用成效不明显,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交通集散枢纽功能比较欠缺。没有以养生食疗为主题的特色酒店、餐馆,缺少一定的医疗保健中心、运动、健身设施等。有些景区的各种公共设施不完备,需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内导游标牌指示较少,缺少游客休息场所,自驾游停车位不足等。(2)休闲生态养生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还不完善。金坛区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对养生旅游的支持力度不够高。如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投融资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的不够完善,影响资源共享和提高服务效率。

3.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够高

近几年来,常州市政府、旅游局带领主要景区和旅行社的领导到周边省、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开展“畅游江苏·乐在常州”旅游推介会,加大对常州旅游的宣传,但在旅游宣传标语、宣传片、宣传海报和等设计制作上创新不够,难以在众多的旅游宣传作品中脱颖而出,造成其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吸引力还不够强,养生旅游品牌知名度不够高。

4.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金坛专业从事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與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缺口。部分养生旅游企业一般都是以家族式经营为主,缺乏既懂旅游服务,又懂养生保健相关知识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导致旅游服务水平偏低,从而影响了景区旅游综合质量和整体品味。休闲养生旅游因其地域特征而很难吸引或留住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在管理层中缺少养生产业的中高级研究和管理人才,他们素质不够高、管理能力差、管理过程中缺乏生态文化保护意识、先进的养生理念、管理经验和方法、重设施建设轻环境营造;缺乏具备养生资源、养生旅游、养生文化和丰富文化历史知识及较高艺术鉴赏力的导游来为游客提供深层次的认识等诸多问题。人才、管理和服务等方面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生旅游产业需求,仍需要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提高养生旅游专业化水平。

(三)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1.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

所谓休闲时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进入3 000至5 000美元阶段以后,在居民生活方式、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相继形成休闲化特点的一个发展时期。[3]根据国际上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时,也就意味着社会进入了休闲度假消费和旅游消费的极速增长期。我国从2011年超过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的门坎,可见,注重发展休闲度假产业的机遇已经来到。随着休闲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休闲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且变成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面对休闲时代的来临,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渐渐进入人们生产活动之外的“休闲”,以体验性作为基本需求,倡导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各级政策对发展养生养老旅游产业的大力支持

2013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江苏省政府关于全面构建“畅游江苏”体系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苏政发〔2014〕85号)、 2015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将会有力地推进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尤其国务院出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实施旅游新业态的旅游投资促进计划,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建设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和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这将为金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业提供难得的政策机遇。

3.老年人出游需求旺盛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 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 386万人,占总人口10.5%。可见,我国早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15年江苏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 648.2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1.36%;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 115.0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4.45%,比全国约高近5个百分点;而常州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82.2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17%,又比全省略高0.8个百分点。常州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老年人又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和可随意支配的收入,有更加强烈的养生旅游需求。所以,老年人无疑是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四)发展威胁(Threats)

江苏省生态环境优越,生态养生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世界休闲养生旅游蓬勃发展,金坛区周边城市的一些景区也竞相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对金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构成一定威胁。如茅山道教文化同时也被镇江句容所开发使用。在旅游开发中,形成相近地区采用类似旅游资源、相同旅游产品定位竞争的局面,难以使地方旅游资源特以凸显出来,而且加剧了客源市场的相互争夺,不利于金坛道教休闲养生文化品牌的树立。特别是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旅游产品与省内众多生态旅游区相比如果没有明显特色,那么将受到极大威胁。因此,金坛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针对目标市场积极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品方能更好地规避威胁。

二、供给侧改革下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对策

根据上文分析,本文认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坛可实施“开拓型”发展战略即充分利用内部优势,积极抢抓外部机遇,进一步加快金坛区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开发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系列产品,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科学规划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

目前,我国旅游已从小众旅游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人们的旅游理念和旅行体验方式已经发生趋势性变化,从景点景区旅游转入全域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金坛区首先要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发展。即围绕实施金坛区发展战略目标,全面树立全域旅游理念,坚持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灵魂,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相统一,实施全域化旅游发展战略,通过全域规划和全域打造,努力把金坛区建设成“长三角休闲生态旅游及养生度假目的地”。其次要树立国际化视野本土特色产品发展理念。养生旅游在我国发展还不够成熟,应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发展模式,以中国地域特色的养生文化为核心卖点。市场要立足“长三角”,放眼全国。金坛培育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业,首先要充分满足江苏省内及周边地区客户群体的休闲养生旅游需求。在此基础上,将产业服务辐射到更远的地区。

(二)完善人本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进一步延伸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一是加快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常州市中国‘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全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宽带、泛在、智能、安全、融合的信息高速公路。二是拓展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渠道。加快建成 “智慧旅游云”,形成涵盖产品推广、服务预订、产品预售、信息查询、车辆调度、旅游安全监管系统、游客流量监测系统和导游服务系统等智能化、人性化服务体系,实现旅游行业实时监管;完善以旅游咨询中心、资讯网站、服务热线和手机APP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公共服务信息服务渠道。

2.进一步促进城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

一是加快提升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休闲环境。养生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景区要充分配置公共资源,按照一流旅游城市的标准,加快城镇旅游化改造,大力实施清洁、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加快打造旅游厕所升级版。二是鼓励推出更多便民旅游举措。重要旅游中转站、集散地和窗口单位,要遵循国际惯例,逐步实行免费开放公共旅游休闲场所,增加免费景点的开放。制订健全的旅游应急救援方案,加强旅游景区的定点应急救助点建设,提供紧急医疗、紧急情况快速救助等服务。

(三)打造内涵丰富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品

金坛区在新一轮的《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将继续围绕以中心城区为依托,茅山、长荡湖旅游度假区两大版块及美丽乡村特色旅游建设为主线,来大力发展金坛旅游业。建议金坛要要依托优美的长荡湖、温泉资源、茅山道教文化和其他生态和人文景观等生态养生、食疗养生和民俗养生资源,以休闲为方式,以养生为目的,突出游客的养生诉求,重点瞄准“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五大主攻方向,积极培育系列以养生为主题的有生态养生沐浴、长寿养生保健和生态养生康疗等旅游产品,尽快形成生态特色养生旅游产品谱,来打造类型丰富、优势明显、吸引力强的多元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品体系。

(四)塑造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形象

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全方位宣传推介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项目(产品),在短期内来提高“仙都金坛,养生家园”城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使生态休闲养生旅游项目成为金坛区旅游的核心品牌。

1. 策划高端活动宣传推介

第一,节庆活动。地方的每一次文化节庆活动都是难得的一次旅游盛会,精心策划举办 “常州旅游节”“金坛乡村旅游节”“采摘节”和 “ 畅游金坛”等旅游节、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邀请全国各地旅游大咖走进金坛,利用活动的启动仪式、现场会,通过微平台以图、文、视频的形式,传播金坛的山水之美、文化之韵,把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叫响炒热。

第二,设立养生旅游论坛。定期开展道教养生主题活动,借助当地学术团体的力量,与文化团体、宗教团体、民间协会联合,在金坛召开与养生相关的学术研讨会等,进一步提高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的知名度[4]。

2.多种媒介宣传推介

第一,利用纸媒。可以在各级电视台、报纸、专业杂志等主流媒体和制作广告册,来大力宣传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项目。

第二,利用电子媒体。可在各级电台、广播做广告;利用火车站、大型户外广告宣传牌等,进行金坛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广告图和视频宣传;可借助国内知名旅游网站如新浪旅游、搜狐旅游、网易旅游等门户网站首页循环播放金坛养生旅游广告;在“去哪儿旅行网”“艺龙行网”“同程旅游”等旅游网站合作进行团购促销;做好金坛旅游官方网站,建立专门的养生旅游板块进行宣传养生旅游,吸引更多游客关注金坛旅游;此外,还可利用第五媒体(手机媒体)进行宣传推介。

(五)加强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休闲养生旅游服务人员的培养

对城乡各类求职人员开展养生旅游服务就业培训,引导其从事养生旅游服务业。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鼓励职业院校或大中专学校在校学生参加养生旅游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为发展养生旅游服务业储备人才。还可以培养一批集旅游服务和养生服务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2.规范调整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对从事养生服务工作的在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真正能够承担休闲养生旅游服务的各项工作,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金坛发展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业具有道教养生文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区位及交通等多方面的优势,发展养养生旅游产业是金坛“产业立区、旅游兴区”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金坛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金坛应抓住这一机会,依托生态养生资源优势,打造成为苏南独具特色的生态养生旅游休闲基地。

参考文献:

[1] 金天超,余子萍.养生生态旅游地核心竞争力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39-41.

[2] 翁李胜,江姗,常亚甫,杨旺生.茅山道教休闲养生旅游开发研究[J].绿色科技,2013(9):261-263.

[3] 楼嘉军,徐爱萍.试论休闲时代发展阶段及特点[J].旅游科学,2009(1):61-66.

[4] 李建辉,革荣周,卢永雪,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四川民族地区高校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2):4-5.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cological Leisure Health

Tourism in Jintan under the Supply Side Reform in Changzhou

CHEN Tian-shi, WU Ying, ZHOU Dan-tin, HUANG Qian

(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Ecological leisure health tourism is a new form to meet the new needs of consumers in the era of leisure economy. B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the four factors of ecological leisure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inferiority,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re analyzed under the supply side reform in Jintan.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leisure health tourism, improving the humanistic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creating a rich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leisure health tourism produc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health tourism.

Key words: Jintan; ecological leisure health tourism; SWOT analysis; supply side

責任编辑 张栋梁

猜你喜欢

金坛供给侧SWOT分析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金坛茶叶 香飘海内外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