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基础课”实践性教学设计及其有效途径研究

2017-05-30林碧纹毛高仙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基础课教学设计途径

林碧纹 毛高仙

【摘 要】基于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启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的实践性教学中,围绕学生现实生活和成长需要构建课堂实践教学的三环节和课外实践的双渠道,使学生于暴露真实问题、反思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提高立身处世的能力。

【关键词】基础课;教学设计;途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而“生活即教育”是这一思想的本质和核心。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中曾说:“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在给一朋友的信中陶行知指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以此可见,“生活即教育”就是倡导使教育寓于生活,在为了人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一、课堂实践性教学要重视三个环节的设计

“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要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必须聚焦学生真正关注和困惑的问题,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有的放矢地教育引导,形成实效。因此,“基础课”课堂实践性教学要从学生生活中暴露出的真实问题和需要展开,重视三个环节的设计:

第一,线上世界的真我流露——“互联网+”创情境。

互联网浪潮汹涌向前,在校的“95后”大学生无不被裹挟其中。但无法忽视的是,在高职院校,学生在无时不刻包围其的网络自媒体中娱乐消遣,在良莠不齐的信息和多元对立的观点中对现实生活表现无措、迷茫或漠然,缺乏借力互联网实现自我创新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始终保持对互联网下学生生存状况的了解,并努力学习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工具,积极引导学生理性融通线上线下两个世界,融合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的两种交流互动方式,使沉浸于互联网世界的学生跨越交流壁垒,流露真实自我。

目前在“基础课”教学中对“蓝墨云班课”APP工具的运用就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尝试。利用“蓝墨云班课”教师建立相应教学班级的云班,在该班级中开展该课程的教学情境创设,形成师生互动的问题驱动。

第二,讲台之上的自我发现——小演讲。

在自媒体高度发展的社会现实中,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世事的把握呈个体化、片面性、无导向的趋向;同时学生更沉浸于线上网络空间的交流而疏于线下现实世界的沟通,从而回避着现实生活,这直接影响着高职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形成,阻碍学生辩证认识和理性处理现实的社会关系以及健康走向未来的社会生活。因此,良好的沟通交流需要一个人的自信勇气、平等态度、合作精神等,高职生需要在交流中习得更多的有益经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设计了内容开放的小演讲环节;同时考虑到课程的特殊性和师资力量的局限,针对“基础课”很多的动辄百人左右的大班教学现状,在教学中就试行分组教学,一般3-5人为一组。按照事先分解的小组及安排的顺序,在课堂伊始轮流让每位學生用不超出2分钟的时间,向大家作一个有关社会热点、新闻事件、一个人物、一本好书、一部电影、某种经历体验、有益的微信公众号、APP工具、网站……的分享与思考。

第三,团队之中的合作——小组协作。

现实的教学活动中,高职生也往往不善于针对现实生活提出问题、表达出自己切实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提出问题和提升认知的契机,把提炼出的学生实际问题作为课程相应教学的切入点。在实际的小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提前创建并随时更新内容丰富而典型的教学案例库——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以备小组探讨学习所需。当教师把平时教学行进中提炼聚焦的一系列问题随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应的教材内容,形成重点或难点,结合准备的教学案例,推动学生在小团队探讨中思考解决方案、发现新的问题,并继续新的关于生活问题的探索。

二、课外实践性教学的两个有效渠道

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是目前基础课实践性教学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使学生在完全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新知。本着就近、便捷又有效的原则,基础课的课外实践教学要使学生走进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中完成学习。

第一,关注自我,深入校园进行主题调研。

学生的校园生活是可使学生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观察自己周围的生活、交流探讨应对的措施,这是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中,从生活提炼认知、把知识融入生活,开启现实思考并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行动力的重要手段。在基础课教学中,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学情,设定校园主题调研方案,提供一系列有关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自我成长的调研主题,如我的大学我的梦——大学生理想追求调查、我的闲暇我做主——大学生自我價值增值,等等。校内实践调查的开展立足高职生的校园生活,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促使学生积极思索生活现实,在反思、选择和评析中达成自我的成长。

第二,因地制宜,利用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利用学校周边的有利社会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时间、财力和学生安全上突破原有的局限,可以稳定开展课程的社会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 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 吕朝?.教育伦理探微[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

[4]马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范式建构[J].高等教育,2015(08):116-117.

[5]何龙安.生活教育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启示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1):51-52.

[6] 李红艳,李森林.论高校思政课教学法改革 ——围绕移动课堂展开[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7-18.

[7] 李远杰,宋美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理阐释[J].前沿,2014(12):174-175.

猜你喜欢

基础课教学设计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