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潼南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2017-05-30刘庆

大东方 2017年10期
关键词:潼南现代农业农产品

刘庆

目前,潼南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亦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举措。建设潼南现代农业,就是要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和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一、现代农业化的含义及特性

(1)现代农业化的含义。现代农业化就是指的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农业,其基本目标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现代农业化的特性。动态性。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因而作为动态历史进程的农业现代化,只能有阶段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阶段目标和在不同的国民经济水平层面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区域性。农业现代化需要向先进国家学习,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生产要素和技术时必须加以改造,以适应本国農业生产的实际。整体性。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也包括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特别是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相协调,与农地制度改革、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配套。

二、潼南发展现代农业的资源优势

(1)土地资源。潼南县现有耕地面积111万亩(水田59万亩,旱地5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98.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

(2)气候资源。潼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较好,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季气溫回升快,夏季日照多,冬无严寒,霜雪少见等特点。县境内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7.5℃,气候的变化较为稳定。

(3)水的资源。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涪江和琼江穿境而过,流程达194公里,涪江年径流总量达145.2亿立方米,琼江年径流总量为8.4亿立方米,另有大小溪河73条,呈树枝状排列,总长1022公里。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16座、小二型55座,农业生产用水排灌极其便利。

三、如何建设潼南现代农业

(1)优化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应该加快推进10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涪江沿岸20万亩标准化绿色蔬菜生产带、人工运河沿线5万亩特色经济林果带、崇龛镇临江村--白沙村沿线5万亩稻-油效益农业示范片、小渡-塘坝-太安1万亩生态水产养殖示范片、太安食用菌立体种植示范片等六大优质农产区。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打“绿色”牌、走效益路,重点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打造优质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林果、茶叶供给基地。

(2)加大力度发展田院经济。在“菜花节”主景区、人工运河沿线、太安现代农业示范区、东升茶山、马鞍山森林公园等区域,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创新经营模式,重点开发城镇郊区农庄、民俗文化村落、农业科技园,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示范区。

(3)提升深加工技术,壮大加工产业。立足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提高转化率。重点抓好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兴办农产品加工项目,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每年提高4―6个百分点。培育壮大一批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产地初加工,通过以奖代补,对符合标准的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支持。

(4)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蔬菜、油菜生产及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等环节的农机具推广普及。创建3个市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10个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机专业大户50个。做大做强农机企业,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质量。构建现代农机流通体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制度。

(5)打造本土蔬菜品牌。推广“潼南绿”蔬菜品牌和“潼南萝卜”地理商标,抓好“三品一标”工作。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需要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基地农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产地环境优良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

(6)构建信息服务,畅通交换平台。构建面向“三农”的统一综合信息服务和交换平台,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500名信息员队伍。扶持壮大潼南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大中型农产品流通市场、企业、营销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产品流通协会、营销大户、农产品经纪人,流通主体达到1000个,农产品经纪人达到1万人。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农产品市场(配送中心)为纽带,大型超市、城乡菜市场为终端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办好蔬菜博览会(采购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农超”、“农校”、“农餐”和“农企”对接300家,建立社区直销店500个。

(7)推动农村改革,提升抗风险能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健全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入股,采取“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方式,与龙头企业结成合理的利益共同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基地”、“合作社+基地”等经营模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培育新型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加工、销售等服务。鼓励风险投资机构对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担保,探索多方出资设立风险金,提高抗风险能力。

(8)强化农业法制保障。一是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抓紧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界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之间的权利关系,保障好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统筹推进与农村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改工作。抓紧研究起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二是健全农业市场规范运行法律制度。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交易,营造农产品流通法治化环境。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适时启动相关立法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产地环境保护,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和生产经营行为。逐步完善覆盖农村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方面的法律法规,适时修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三是 健全“三农”支持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制定规范各级政府“三农”事权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支出责任。健全农业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依法推进耕地、水资源、森林草原、湿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保护,制定完善生态补偿和土壤、水、大气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明确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支农责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农业保险健康发展。加快扶贫开发立法。

猜你喜欢

潼南现代农业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