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探究
2017-05-30谢景海
谢景海
摘 要:华西村从经济建设、思想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构建了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新村:经济上,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坚持共同富裕与合理消费;思想文化上,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素质,培养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树立长远意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生态建设上,加强环境治理,再造生态风光,重视环保监管,倡导绿色生活。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性,并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统一中构建生态文明制度。
关 键 词: 华西村;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绿色发展
江苏省华西村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发展的典范。多年来,华西村在坚持集体所有制,共同富裕的前提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不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华西村生态文明的探索和成就,能够为社会主义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益启示。
一、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成就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华西村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其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华西村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构建了社会主义的生态新村。
(一)经济建设奠定生态文明基础
经济体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华西村一方面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来支撑经济转型和注重发展的质量,一方面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势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障华西村经济运行朝着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发展。
1.注重发展的质量和社会全面发展
在全国大多数地区还在迷恋GDP增长,信奉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的时候,华西村就已经开始把GDP的重要性降低了。华西村在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上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升高,不再以GDP论英雄。华西村领导集体早已认识到“发展的目的不是GDP,而是人”[1],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也正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的价值追求。吴协恩说:“我们不追求大,而是追求好,好了自然就大了。华西发展经济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华西不跟别人比。不能为了面子,而牺牲老百姓利益,我们还是要走‘稳中求进的路子。”[2]华西村把人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促使华西村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从子子孙孙的长远大计来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態保护的关系。
华西村没有放弃经济增长的目标,但单纯经济的增长绝不是华西村发展的目的所在。吴协恩提出了华西“更富有”的八条标准:“环境营造生态化,社会管理和谐化,文化娱乐健康化,教育引导长效化,行为约束制度化,修养提升素质化,诚信打造品牌化,价值认同包容化。”[3]华西村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体现在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上,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更加关注生态保护以及人类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华西村确立全面性、整体性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为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指针。
2.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循环经济
在产业结构上,华西村敢于自我“革命”,从未停止转型创新的步伐。从农业转到工业,由工业再转到服务业,华西的产业一直不停在“转”。近些年,华西陆续关停了多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包括几个年产值达2亿多元的化工企业。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华西不仅保持了“锦上添花”的产业态势,而且架构了“产业转型、人的转型、村庄转型”的新格局。按照“体力转脑力、数量转质量”的转型思路,华西人拓展旅游服务、金融服务、远洋海运、仓储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新兴产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华西村改变了过去钢铁产业独大的格局,形成了海洋工程、金融、旅游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华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华西村在转型发展上,提出了实现“富裕梦”要坚持“三变、三不变”——“转型的方式、方法要变,道路、信仰不变;能力,创新要变,根基、底线不变;体制、机制要变,责任、使命不变。”[3]华西村经济结构转型,坚持推动创新升级,不改经济为主;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不改追求幸福。吴协恩说:“转型不是随便乱转,就是中国再转,不能没有水泥,不能没有钢铁,钢铁和水泥都要有。”[1]通过考察西方发达国家,华西领导集体发现发达国家也有钢铁厂、水泥厂等传统产业,但是发达国家工业区周围依然是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因为发达国家通过技术改造和污染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污染。因此,华西村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促进产业轻型化、发展清洁化。
华西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推动华西村整个产业链生态化。10多年来,华西村在环境治理设施上投入了巨额资金,引导200多家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对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利用,做到了零排放。华西电厂、钢厂、棉纺厂等传统行业在节能降耗、废物利用、技术升级方面不断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例如华西的钢铁企业已经建造并实施了“废物回收链”,将高炉、电炉、轧钢生产的煤气用于发电,回收烟气用作煤气,回收高炉渣用作生产水泥,净化生产废水后继续循环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动了华西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3.坚持共同富裕与合理消费
坚持共同富裕是华西村财富分配的原则,也是华西村引以为豪的鲜明社会主义特色。华西村在多年发展探索中体会到,共同富裕离不开集体经济的发展。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才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华西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通过做好集体经济做大“蛋糕”,又坚持公平“分好蛋糕”,实现了村民的共同富裕。在财富分配上,华西不搞“大锅饭”,也不搞“吃独食”,既能实现效率,又能减少分配中的贫富分化问题。财富分配上坚持共同富裕和分配公平也更能促进人们不把金钱、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更多考虑社会共同体和地球的长远发展。
华西村实行的是一种“劳、需、资”相结合的分配机制,对各种分配机制进行了融合,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华西村民的收入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即领取工资和奖金,多劳多得;二是‘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即人人享受各项基本福利待遇;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资本分红,即集体控股,个人参股,享受分红”。[4]按劳分配,能够充分发挥村民工作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促进效率的提升;按需分配,能够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降低村民生活工作压力,消除两极分化;按资分配,可以集中村民财力,充分发挥村民闲置资金的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民的资本性收入中,可以自由支配的也只是20%的现金分红部分,村民无法自由使用滚存部分的股金在外地购买房产或进行其他消费。华西村这种财富分配和约束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华西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实现了共同富裕。同时这种财富分配方式也有利于引导村民的合理消费,而不是盲目攀比,追求奢侈享乐的高级奢侈品,摒弃异化消费。
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帮助整个华西村实现了脱贫致富,自己衣食住行却非常简单,不讲究名牌和奢侈用品。当多数村民搬进新盖的别墅的时候,老书记一家长期居住在自己的老房子中。在财富分配上,老书记坚持自己的“三不”原则——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时时刻刻艰苦朴素。吴协恩以吴仁宝老书记为榜样,“从2013年开始也不拿奖金,每月只拿3500元的基本工资”[5]。这些年上级奖励吴协恩的奖金累计有1亿多元,他都全部留给了集体。华西村领导集体继承了老书记这样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全村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保持简单朴素的生活作风。理性绿色消费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华西村的消费生活正在不断向这个方向发展。
(二)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离不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和理想道德的提升。华西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特别注重村民道德水平的提升,培养集体意识和长远思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的保障。
1.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素質
华西村很早就提出了“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理念,注重村民文化素质的培养。“如果经济上去了,村庄富强了,人的素质却没有跟上,这样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6]吴仁宝老书记曾经讲过,华西达到了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如果人的思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那“口袋”富是富不长久的。华西村实施了诸多“富脑袋”工程:对小孩上学实行全免,给与考上大学的学生奖励;“对全体村民进行道德、法律、外语、技术、管理的‘五学活动”;[7]成立了专门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和一支集舞蹈、戏曲、地方戏为一体的艺术团。华西村通过发展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华西人的精神文化素养,提升华西人的文明素质和理想信念,实现了“精神”比“物质”更富有,“脑袋”比“口袋”更富有。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华西村持续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村民素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华西村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多种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使华西人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不断发展,成为建设“美丽的华西村更美丽、幸福的华西人更幸福”的精神动力。
2.培养奉献精神,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华西村特别重视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引导村民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抵制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价值观。华西村注重在全体村民中加强共同的价值观教育,培育这样一种观念:华西不是哪一个人的华西,而是每一个人的华西。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应该时刻多付出、少要求,多贡献、少享受,多感恩、少抱怨。“华西不仅是华西的,也是江阴的、无锡的、更是江苏的、全国的。”[8]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华西村不仅富裕了“小华西”,又进一步发展大华西,圆了华西人的“华西梦”,后来又在宁夏、黑龙江援助建设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同时积极帮助全国各地的基层组织科学发展,走向共同富裕。华西村培育的甘于奉献,着眼大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更利于人们关注社会和地球的整体利益,约束自身行为,保护共同的地球家园。
华西村还特别重视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和为民服务的理念。多年来,老书记勤政利民,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引领了华西村不断前行。吴协恩说,作为一名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好头,对自己看得轻点,对别人看得重点,对享受看得少点,对工作看得重点,不断增强“三个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特别在集体利益面前,要真正一心为公,做到不谋私利,不沾小便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9]华西村领导集体在吴仁宝、吴协恩书记的带领下,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大公无私,将华西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稳健、干群敬业奉献、素质提升全面、环境美丽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树立长远意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市场往往更关注局部和短期利益,着眼于人类整体和长远利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华西能够更好地解决该问题。吴协恩书记指出,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村庄建设,华西一定要着眼长远。华西村在多个方面关注长远利益,努力突破市场经济追求短期利益的狭隘眼光。经济发展上布局长远,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摒弃只顾眼前利益、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素质提高上放眼长远,全面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和道德素养。环境保护上立足长远,营造美丽生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华西村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只关注短期利益不是科学发展。
吴仁宝老书记谈到华西村为什么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时说道:“因为,我们有一个信仰,就是信仰共产党,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始终坚持爱党、爱国、爱集体。”[7](p17)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主义精神追求,始终是华西村的精神支柱,是华西人民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华西发展的决心始终没有变,坚定的共富理念始终没有变,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没有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让华西村在价值追求上着眼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把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解”和人类的全面解放作为终极目标。
(三)生态建设打造美丽华西
华西村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理念,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改善环境,把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变成牢固的观念和长效的行为。生态建设上,华西村靠绿化美化整治环境,凭监管整治保护环境,以自觉行动维护环境,来打造美丽华西。
1.加强环境治理,再造生态风光
华西村通过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生态和谐的美丽家园。“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如今要造生态风光”,华西村注重生态再造和修复,按照主体功能定位重新科学布局产业、居民和生态功能区。华西村实施了大型块状生态景区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并开挖了500多亩的龙西湖。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工程建设,华西村使曾经的荒废区变成了生态风景区,更好发挥生态区整体生态效应。
华西村专门成立了绿化公司,负责全村的绿化建设,使得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华西中心村的绿化种植面积727.5亩,占总面积的50.5%,有毛竹、乔木、灌木类138个品种,总共87 8305棵。”[10]华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开展了以美化、绿化、净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了“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幸福乐园”[7](p78)的生态和谐家园。
2.引入环保机构,重视环保监管
华西村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华西环保大楼,把江阴市环保局华士分局、华士镇环保所和华西村环保办三级环保监管机构“引进”村里办公。与很多地区害怕环保局不同,华西人主动把环保局引到自己的家门口。一方面因为华西的环保工作做得踏实,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监管华西的环保工作,激励华西村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得更好。华西村坚信,只有过硬的监管措施,才能确保企业在环保问题上不敢懈怠,才能保护蓝天碧水。
华西村在所有的工业企业中,均设置环保科,让各自企业环保科自己管理、监督本单位污染减排、总量控制和穩定达标排放等环保工作。华西村还单独安排工作人员对华西工业园各厂污水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检测,全方面动态监管各企业超标水排放,发现问题立即反馈解决。通过层层监管,充分发挥环保监督机构的监督职能,华西村严格把控企业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为华西村的环保工作上了“双保险”。
3.打造绿色环境,倡导绿色生活
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科学处理是环保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华西村成立了专门的环卫队,新建了一座生活污水处理站和集中收集的生活垃圾中转站。村居民小区内还实施了垃圾分类收集,对废电池、灯管、玻璃等危险废物实行了单独回收处理。村民买菜都使用竹篮,尽量不使用塑料袋。村里还对居民使用家用电器、装修房屋和娱乐活动产生的噪音进行了限制。通过对生活污染的科学处理和严格把控,华西村打造了绿色居住环境,降低了村民生活对生态的不良影响。
美丽华西、绿色华西离不开每一个村民在生活上一点一滴的节约和努力。华西村在全村倡导绿色生活,让每个村民成为美丽环境的建设者、维护者。吴协恩强调,环保不是简单地投点钱的问题,关键是环保的意识、自觉的素质和长期的坚持。华西在全村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村民增强了节能环保意识,养成了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为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华西村坚持环境优先、和谐发展,通过绿色发展、道德提升、美化环境等途径,建设成为“中华环保第一村”。华西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用制度保护生态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在资本和利益驱动下必然产生种种矛盾和经济危机。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积极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按劳分配制,社会生产实现了有计划、按比例的健康良性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在这个前提下,对自然资源、能源的索取与消耗就将采取有节制的、最符合人类社会长远发展利益的形式来进行。”[11]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远比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更加优越。没有华西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华西无法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的支撑。华西村正是发挥了自身社会主义制度方面的优势,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华西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坚持“制度胜于技术”,利用制度来保护环境。华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制度上的创新和突破,包括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集体所有制经济占据华西村经济的主体,这就保证了村集体能够掌握和调控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最大限度地消解市场带来的不良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华西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有利于促进村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华西村拥有的这些社会主义的特征使其有着更好的制度基础来调控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的走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把人类自由而全面地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而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个人的自由和解放,还包括整个社会有机体的全面协调和发展——“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12]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想是:“不是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视为分散零乱的和封闭孤立的存在,而是视为各个要素交互作用所构成的统一的有机整体。”[13]社会发展的实质是人以及人类的生存方式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既包括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关注人类的共同福祉和长远利益,囊括了整个社会有机体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体现和凝聚在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发展上。华西村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目的,注重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要实现同自然的“和解”,就必须在经济活动中关注长远利益和人类共同的福祉,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华西村早就认识到单纯的物质增长并不一定带来人民的幸福生活,应该建立全新的经济发展指标,改变过去以GDP的指标来衡量社会进步的方式。华西村不断提升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提高“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这四条标准的含金量,追求一个综合的幸福目标体系。华西村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社会的整体性,以整体性思维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这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应该尽快建立国民经济和企业的绿色核算体系,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公平正义等作为重要的指标纳入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统一中构建生态文明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文明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高度而全面发展的产物”[14],需要建立在“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15]的基础之上。生态文明建设同样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和科技上支撑。华西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面临转型难题。对此,吴协恩认为,中央加大力度调整结构,不是不发展,而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可以把社会上一大批“生病”的企业淘汰掉,能够为好的企业腾出更大的空间、整合更多的资源。华西在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创新升级,促进整个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恩格斯将“人类整个进步”的内容归结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这两个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资料公有制消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然、劳动的尖锐对立与严重分离,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新的更高级的和谐统一。“由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 [15]是在更高级的社会关系下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华西村作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正是在更高级的生产关系下通过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层面的协调,进一步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华西村是一个社会主义“共同体”,能够按照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华西村还依据生产力绿色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主线,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遵循。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离不开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也离不开对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其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華西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遵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原则,坚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华西梦,就是要建设百年华西[N] .华西月刊,2014-2-5(4).
[2] 打造“百年华西”人才最重要[N] .华西月刊,2015-3-5(4).
[3] 创新转型,为实现新时代 “华西梦”继续前行[N] .华西月刊,2014-7-5(4).
[4] 华西村:科学发展再出发[N] .人民日报,2011-12-20(5).
[5] 吴协恩的教育观[N] .华西月刊,2016-6-9(4).
[6] “天下第一村”掌门人的睿智心得[N].华西月刊,2014-8-5(4).
[7] 社会主义富华西[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17.
[8] 要当好基层干部,关键走好自己的路[N] .华西月刊,2014-9-5(4).
[9] 吴协恩的转型观[N] .华西月刊,2014-1-5(4).
[10] 人去德留为永恒[N].华西月刊,2014-3-5(2).
[11] 张剑.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76.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46 卷下,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0:36.
[13] 方世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9-16.
[14] 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70.
[1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