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7-05-30石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高职教育互联网+

摘 要: “互联网+”时代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混合学习模式结合了在线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面授学习的优点,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剖析“互联网+”、混合学习的内涵,对高职学习者进行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和效果分析,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高职院校培养“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

关键词: 互联网+; 混合学习模式;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1-0022-04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标志着“互联网+”时代到来。高等教育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形成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各类新型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模式以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突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学者的主导地位,较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节约教育成本,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中指出,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社会各行各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推进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23。同期,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重申 “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2]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提高高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高职院校培养“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

关于混合学习的研究,在国外,美国的教育界和培训界具有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并形成可以被借鉴的案例及模式。2003年,美国培训和发展协会确定混合学习为知识传输产业中出现的十大趋势之一。[3]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长认为融合在线学习和校园面授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4]混合式学习最早应用在企业培训中,主要是多种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的混合,达到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如美国的IBM公司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企业培训,实现了节约培训成本、达到培训目标、提高培训学习效果的培训目的。[5]15混合学习模式在高校的教学实践应用中,最具代表性是美国的翰斯·普林(June G.Sperling)于1976创办的凤凰城大学中的教学实践。通过实践,成功实现了学习者学习方式的多种选择,提高了学习效果,节约了教育教学成本。[6]在国内,混合学习模式自21世纪初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2003年10月,祝智庭教授在《远程教育中的混和学习》论文中首次对混和式学习进行系统介绍,2003年12月9日,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提出了当前众所周知的混合式学习[7],开启了国内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尝试使用混合学习模式展开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的热潮。通过文献研究,当前关于混合学习模式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较多,真正进行模式构建并进行实证检验的比较少,混合学习模式的实施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本文通过探索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用混合学习模式,构建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有效课堂,尝试混合式过程性评价,验证混合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并为其他课程实施混合学习模式提供实践借鉴。

一、“互联网+”和混合学习的内涵界定

(一)“互联网+”

“互联网+”是在创新2.0背景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通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方式、大数据理论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和传统教育深度融合后的新形态,引起教育界的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巨大变革。混合学习模式就是在这种变革背景下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结果。

(二)混合学习

关于混合学习 (Blended Leaning)的释义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比较有代表的释义来自于美国的Michael Orey教授和中国的何克抗教授。其中Michael Orey教授从学习者、教学者以及教学管理者三个方面的观点分别释义了混合学习。学习者的角度,混合学习是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混合地选择设备、媒体、工具、教材、平台等,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教学者的角度,混合学习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选择相应的设备、媒体、工具、教材、平台等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实施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达到施教目标。教学管理的角度,混合学习就是有效的组织各种资源,在达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同时,有效节约教育成本。[8]何克抗教授则认为混合学习是网络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有效融合,体现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其优势互补,实现学习目标。[9]

本文的混合学习模式的内涵释义以何克抗教授研究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网络在线学习(E一Leaning)和课堂学习(C一Leaning)的实践和反思,结合两种学习过程的优点,体现“学习者为主体、教学者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学习者和教学者的课堂角色转换。在模式实施过程中,既发挥了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生生互动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学者的设计、引导、启发、师生互动及时的主导作用,核心是混合多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学习媒体、学习内容以达到低成本、高效果的目标,促使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10]

二、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

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要针对学习者的学情,其实践的对象是注册入学的高职新生,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对直接动手操作类课程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对感兴趣的课程愿学、善学、乐于学;同时具有基础差距大,学习不主动、不自觉的弱点。针对高职学习者的特点,把课堂从教室移到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运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三类任务、三重实践”,其中“三类任务”分别是单项训练任务、综合训练任务、特色拓展训练任务,“三重实践”训练分别是模仿训练、巩固训练和提高拓展训练。[5]16

如果将这三类任务都放在课堂上进行三重实践,在当前公共课时大量减少的大环境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基础弱的学习者也不容易消化。基础弱的学生需要反复进行单项训练才能进行综合训练以及特色拓展训练。为了体现因材施教、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任务的需求,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都以混合学习的模式进行,包括混合式学习资源平台的构建、课前混合知识的获取、课中混合知识技能内化、课后特色知识拓展提高以及混合式过程评价设计。

一是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平台构建混合式学习资源。为了实践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原有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学习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混合式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教学标准、电子教材、微课视频、演示视频、学习课件、动画、习题库、试卷库及其他精品课程网站等混合学习资源。并构建交流空间,以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二是利用混合媒体进行课前混合知识的获取。学习者通过课程网络平台、学习空间、QQ学习群、E-Mail获得视频、PPT课件、单项训练任务素材,进行模拟训练。教学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指导学习者如何运用各类媒体进行课前单项任务模拟训练,了解学习者理解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的水平,为课中的综合训练和课后的拓展训练打好基础。

三是课堂中利用混合教学手段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利用网络、多媒体、电子教室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融教、学、做、评于一体,让学习者走上讲台,实现角色转换,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者在课堂中上讲台讲课内容主要集中在重难点操作技能方面,教学者指导其利用课程网站资源,教材和参考书提炼讲课的知识点,帮助学习者的角色转换,并提高学习者使用教材、参考书、网络平台进行自主操作学习的能力,主动参与教学。

四是混合式过程评价以及操作技能的提高拓展训练。学习结束后,进行自评、互评、师评等混合式过程评价,并根据学习者前期学习的情况,教学者利用课程网络平台进行课后特色拓展任务的布置并进行在线指导,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亦体现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特色。

通过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意在夯实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的基础,提高其计算机操作水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技能训练及结果归纳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信息素养,为以后的专业学习、生活、工作,搭建一个计算机操作的基础衔接平台。

三、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

为验证混合学习模式的效果,笔者以九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Word电子版报制作”为例进行教学程序设计,以会计与审计技术(本)15-2班级的36名学生为对象,开展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通过学习兴趣、学习成绩改变、毕业生反馈、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分析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效果。

(一)课前混合知识的获取

一是学习任务的分层分解。教学者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基础,按学习目标的设定,将任务从简单到复杂,能力的训练从单项到综合,给出体现分层学习目标的三类任务,包括小论文排版、电子版报制作、个人简历、健康小报制作4个单项训练任务;徐州电信业务拓展策划、广告宣传单设计2个综合训练任务;招投标书的设计、产品营销策划、旅游宣传刊个性化设计等针对专业学习拓展训练的特色任务。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能力自行选择单项训练任务进行模拟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课前准备的充分性,设定每个任务分值,完成多个任务实现多倍加分,体现因材施教,亦体现突破课程重难点的策略。

二是混合知识的获取。利用网络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课前,学生通过课程网站平台查看关于“Word电子版报制作”学习内容的讲稿、课件、学习视频、习题解答等混合式的数字资源,并进行单项训练任务的模拟练习,同时做好预习笔记。教师利用课程交流空间、Email、QQ群等网络通信工具,实现碎片化的异步辅导、答疑,也可以通过发送远程协助请求,进行同步指导,在课前指导和交流的过程中收集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知识技能的内化巩固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现角色转换,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讲解模拟训练过程中的难点内容,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补充。并创设情境进行任务导入,播放一组电子版报和贺卡的图片,通过图片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导入本次课的学习任务——Word电子版报制作。

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提示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元素,包括艺术字、首字下沉、文本框(3类)、页眉页脚(3类)等,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的设计元素。并列举操作过程中常见错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操作处理方法。使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综合训练任务布置,并进行分组学习,分组学习主要是针对综合训练任务中的难点,并由各小组的学生代表(每次课代表不同)进行操作难点的演示陈述,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教學者为主导”的教学实施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协作学习法、目标学习法、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等混合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协作学习、分组讨论、反复练习不同的综合训练任务,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完成知识技能的内化和巩固。

(三)特色拓展任务的设置

课后任务的布置体现与专业相衔接的特色,体现为专业服务的理念。混合了各大类专业衔接特色拓展任务,包括面向经管类专业的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年度收支预算报表、专业论文的排版、专业知识汇集及展示PPT;[1]24面向汽车专业的使用Excel建立购车分期付款查询系统、运输公司远景规划PPT、汽车产品发布演示文稿、Word电子产品说明书项目;面向机电专业的机电专业知识汇集及展开、机电产品推广演示PPT等;面向土木专业的Excel家庭装修材料计算、简单CAD图形的制作项目等。在实践班级主要使用面向经管特色任务(也可以自选任务),要求必须包括这次课所有的操作元素,并进行自我创新,素材可在课程教学平台网站、班级QQ群、E-mail发送等方式获取,并进行在线自主学习。教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交流指导。

(四)混合式过程评价

针对混合学习模式构建混合式过程评价,首先进行学习者自评,学习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以提高学习者表达与总结能力。然后学生分组互评,做到取长补短,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最后教学者点评,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的作品,找出亮点进行鼓励,同时表彰班中最优秀的作品,树立榜样,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学习者,安排同组的优秀学习者给予帮助,教学者进行特别指导,使其完成任务。

教学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记录学习者学习任务的情况,并将错误点及时反馈给学生,利于学习者改正和提高,并把出勤、网络自主学习情况、三类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融入过程评价,形成了混合式过程性评价体系。

(五)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效果

通过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应用,通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模式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提高,例如,通过“小先生”选择,使学生能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作业,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再例如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总是很认真地进行前期准备。混合学习模式实践班级期末平均成绩为84分,比同期其他班级的平均成绩都要高;该班级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过关率为100%,同期的平均过关率为57.5%。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变传统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混合学习模式顺应了这一新的课程模式改革方向。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应用,不仅能解决当前计算机基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提升高职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并能根据高职学习者学情实现个性化学习,符合学习的建构主义思想。通过在九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践混合学习模式,能够为其他课程实践混合学习模式提供借鉴。但是如何更好地协调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之间的时间、空间、知识的衔接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还需要在更多课程中实践、探索、验证。

参考文献:

[1] 石玲.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23-26.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15-03-06)[2016-12-10]. http://www.ict.edu.cn/laws/new/n20170216_39732.shtml.

[3] Rooney,J.E. Blending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educational programming and meetings[J]. Association Management,2003(5):26-32.

[4] Young,J.R. “Hybrid”teaching seeks to end the divid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online instruction[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2(3):33.

[5] 林雪燕,潘菊.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15-20.

[6] 刘子潇. 美国高校混合学习模式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 何克抗. “混合”:通向未来之路——何克抗谈教育技术发展新动向[EB/OL]. (2010-05-23)[2016-12-10]. http://www.zhixing123.cn/ziyuan/.

[8] Michael Orey.Definition of Blended Learning[EB/OL]. [2016-12-01]. http://www.arches.uga.edu/.

[9] 何克抗. 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5-10.

[10]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Abstract: As internet plus times raised the new requirements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Blended learning model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learning, conform to the new direc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notation of Internet plus, blended learning, teaching practice and effect analysis of blended lear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lear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rners' interest in learning, training Internet plus the era of technical talents servi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Internet Plus; blended learning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模式高职教育互联网+
《民航基础知识》课程SPOC混合学习模式的教学创新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
试论混合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电子书包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