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园林五维时空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5-30陈祺杨强旭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陈祺 杨强旭

摘要和谐的职业人生是以己所能(技能)、以己所爱(兴趣)和以世所容(价值取向)的完美结合。针对高职学生现实情况,五维时空教学模式立足教师的自我研究,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前提下,出于创新与创业融合目的,以思言行健康化、教学做一体化和自我的统整化为学习路径,以健康、求真、探美和向善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为教学框架,能够形成五维园林设计、五维教学实践和五维完美人生三步渐进时空序列,是探索师生联手健康快乐追逐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园林;五维园林;时空序列;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1-0250-04

AbstractHarmonious career life i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what you can (skills), love (interest) and worldly (value orientation). In view of the re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based on teachers selfstudy, the learning path of the five dimensional space and time teaching mode is the integration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elffivedimensional, while the teaching framework is "Four in one" curriculum system of healthy, truth, beauty and goodness, which is thought to be a three step evolutionary time series of five dimensional garden design, five dimensional teaching practice and five dimensional perfect life,an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explore the healthy and happy pursuit of happy life.

Key wordsVocational garden;Fivedimensional garden;Spacetime sequence;Teaching model

隨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能够发展特长爱好和敢于展示自己个性潜能的学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是好学生;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容易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将自己与真实的社会隔绝,而不愿意与人交往。而能否正确引导学生,既事关教师的自身发展,追求职业尊严、延续教育生命和实现人生价值,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根本途径。尤以构建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最为重要[1]。

笔者总结30多年的教学经历,大体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大多学生都有生活阅历,因媒介单一,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教师主要从实践角度梳理教学环节,围绕技能中心,重点解决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9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逐步兴起,围绕视角兴趣中心,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点解决教学形式问题;21世纪初,在互联网大背景及4D手机的普及中,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如何围绕社会价值取向,从教育心理角度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特别是高职学生将学习内容选择和兴趣激点转移在本专业和正能量上,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因此,笔者以自我研究为切入点,在“双融”“三化”和“四体”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探索五维时空三大渐进序列教学模式。

1研究思路:“一自”“双融”

1.1以教师的自我研究为轴心以教师的自身学习经历为研究对象,主要从4个方面把握,形成研究轴心:①掌控课堂第一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爱心与激情,不是个别教师,而是整个教学团队;其次从教师自我做起,带头动手实践示范;第三,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交流,以改变单一思维方式,接受不同观点,共同提高教学质量。②享受自我研究乐趣,把握五大步骤:建立五维教学团队,注意课堂观察;及时收集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教学情境的细节描述,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准备论文大纲,梳理总结研讨结果;经常与学生分享,以学生认可为前提。③总结实践经历,探寻自身潜能:总结在园林咨询服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通过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与学生分享交流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形式多样化,注意学生的反映。④收集反馈意见,观察规范化:平时和学生多交流,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坚持记好课堂教学笔记,特别是思想火花要及时记录,定期分析、整理汇总[2]。

1.2以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为右翼人类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并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错,关键是使用科学技术的人及其行为。我国现实的许多危机并非源于科学技术的落后,而是源于人文精神的失落,源于职业操守、社会规则和公民道德的失范。只有人文理性的张扬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史密斯认为人文教育乃是关乎学生生命个体的生存、发展与终生的生活与幸福,关乎家庭与生命主题所在的群体,关乎社会、国家与民族,甚至关乎人类的现在与未来的重大而深远的问题。科学教育只是发现、分析和解决与事物相关问题的过程,而人文教育是发现、分析和解决与人类相关问题的过程;科学之求真必须以美善为导向,人文之向善也须以求真为基础。科学与人文分离的极端结果就是两种畸形人:只懂科学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侈谈人文精神却不懂科技的“边缘人”,这两类人在当今社会都是无立足之地的[3]。园林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所以科学和人文的融合就显得格外重要。

1.3以创新与创业的融合为左翼创新与创业互为因果、有机融为一体,单独强调某一方面没有意义,尤其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

(1)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为一项重大而迫切的任务。不仅是以科技创新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需求,还要有精神需求的创新,因为渴求心的愉悦和满足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再充足、再优越的物质满足都不能代替精神需求,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给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个人,由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而提高创业能力和生存竞争能力已是必由之路。

(2)只有存在着大量的创业者,才能为广大劳动者拓宽就业渠道,才能使每个人的才能无论大小都能得到发挥,就业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创业是理论创新或科技创新等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由实际过程和具体结果来体现;其本质是一种经济投资,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活动。近现代世界发展史一再证明,每一个民族要振兴,必须要靠基于创新的创业。

(3)离开创业,探讨创新就失去了意义和目的;而不首先弄清楚科学的理论创新、创新能力及其开发问题,创业就缺乏理论支持和灵魂。即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都具有“开创”的性质,只不过创新偏重理论与思维,创业是实际活动中的创造。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理论指导,靠创新不断推出新的职业和行业,并把各种职业提升到新的高度;创业是创新的目的和归宿,发扬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其初衷和归宿就是把这种精神和意识用于指导具体实践,贯穿于经济建设之中[4]。

2研究途径:“三化”“四体”

2.1思言行正向化健康自我是研究的出发点,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从引导学生爱惜自己着手,传递正向能量。孔子将所有人文社科的书归纳为“思无邪”3个字,说明了“思想健康”的重要程度。课堂与实训中心是高职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如果不能形成健康的学习环境,教学效果就无法保证。一塑健康心,引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懂得珍惜现在,使自身平静下来;二说健康话,使用文明语言,简明扼要,说完整话,准确写规范字;三行健康事,分清是非与美丑,巩固已形成的健康习惯,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四构建健康的师生与生生关系,相互尊重,经常善意沟通,争做一个近乎情理、自然和谐的人。通过阳光体育、唯美书画、名曲鉴赏、经典名园、社会实践和文明细节系列活动,形成健康教育的完整内涵,即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从关系和谐到有效的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以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口头、书面和图形表达能力,使其最终学会将自己高效地推销出去[5]。

2.2教学做一体化陶行知与张伯苓共同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主张: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从教师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教师的关系说,做便是学。教师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即须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这样做的人要用心思去指挥力量,轻重得宜,以明对象变化之道理。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必须把人间的劳心者、劳力者、劳心兼劳力者一齐化为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然后万物之真理都可探獲,理想皆可实现。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也唯独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6]。

2.3身心灵整合化自我是统整人的内心世界的核心力量,是以第一需要为目的、以机制为装备的反身性的心理动力系统,是身心灵的统一整合。自我的系统化梳理工作实际上既是一种对人的内心世界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勤奋的自我体察与学生观察;它不仅是为实现对人的精细化理解的基础,也是提高教育文明程度的基本途径。每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观察去理解他人,才能对他人有责任感。①自我的身份:包括心理组织者、动力系统、行动过程和心理结构。②自我的构成:主要由第一需要、机制和自信构成。③自我的本质:自我的核心是需要;自我接近主我,客我是自我活动的素材和结果,影响到自我的成熟度和自信;自我是协调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的,就是对本我与超我和环境的协调;自我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模式,也就是每个人与他人交往形成的一定关系。④自我的功能:在众多需要中决定第一需要,协调第一需要和其他需要的关系,适当保持对身体健康的敏感,对自体进行探索以拓展自体的疆界[7]。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2.4“四位一体”课程体系①以健康的启智行为养成规划为前提:通识课包括公共基础课、文化艺术课和行为养成课3部分。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良好习惯为目的,所有课程教学以身体理财、冷静觉醒和人性和谐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先做一个身心健康、有爱心的人,自觉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②以快乐的求真专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专业课分为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综合能力培养课4部分,在系统学习相关知识、训练技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进行二三人的课程组合形式,重点把握设计的核心理念,从物之道明确设计的表达形式,通过观察实验构筑快乐的科学旅程。③以超越的探美独特个性行为为动力:个性发展课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行业要求自修、选修的学习活动及成果,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寻觅自己喜爱的艺术门类、锻炼方式,培养成功的个性形象和良好习惯。④以和谐的向善创新创业行动为灵魂:创新创业课包括论文、专利、作品、社会调研、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或自办企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基础上,完成就业指导,以宪法为基础,广泛涉猎人文科学门类,积极进行情商训练,完成先就业、再创新、后创业的良性循环行动。

3实践做法:五维时空渐进序列

时空序列学习是以资源建设为重心,教师在平台上完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如教学视频、空间链接列表、工作管理中心、课程教学资源等,及时反映最前沿的理论、最新颖的技术、最贴近的案例。灵活运用实景现场视频、超链接、图片及各类表格来重构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线下课内与线上课外联系起来,通过网络教学将知识、技能、实操、案例贯穿起来,让整个教学点线面体结合成一个立体多维的时空知识体系[8]。

3.1五维园林设计时空序列一般园林设计仅能将园林各要素搭配合理,达到满意的三维立体效果,这是园林设计的基本阶段;如果在三维空间中引入时间因素,也就是让游人在园林游赏的过程中左顾右盼、举目所望的都是优美的画面,从而构成四维时空序列,这是园林设计的高级阶段;在时空序列中,如果在园林设计时能有寓意和内涵体现,并以巧妙的形式表达,让游人产生一种共鸣的激情,从而达到五维空间,这就是园林设计的顶级阶段。

五维园林是笔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当然更有待业主、管理者、施工队、养护队等的共同努力。2002年成立杨凌五维园林咨询有限公司,集园林教学实训、科研服务、技术推广、规划设计、清单计价和招标代理的全程咨询于一体,突出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含量,充分发挥学院园林专业骨干教师的人才优势,使公司始终保持强劲的良性发展势头,始终站在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领域的最前沿。五维园林必须全身心动用眼看、耳听、嘴问(鼻闻)、身感、心想(动脑)五维器官。如果在策划时没有很好的立意和构思、独有的特色和表征,就不会成功;即使勉强展开规划设计,不是在施工时变更,就是在施工几年之后推倒重来。

3.2五维教学实践时空序列

3.2.1示范引领时空。以自觉开启动力系统为前提,立足“真美善”三角锥台关系,驱动于责任力、自控力和执行力的“三力”平衡;在理论与实践融合过程中,处处留心“直觉”的悸动,以充分体会人生最大幸福的感觉过程。读书札记分为拨动爱的主旋律、经营人生协奏曲和教学之道独奏曲3个部分,在课堂上随时与学生分享交流。笔者在《绿色科技》教育与心理栏目发表了有关学习的论文,可供学生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学习,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技术路径、真美善导向的全身心学习实践与思考和完美人生导向的宗旨学习思考与实践等6篇。

3.2.2咨询实践时空。从优秀咨询者角度,构筑“确立问题、收集数据、解决问题、提交方案和实施建议”五步招,以“三维空间”为基础,不仅安排其在第四维(时间轴)上进行表现,并在第五维(主题意境与能量场)上调整合理,最终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涉及城市道路与广场案例论文8篇,居住小区与陵园案例论文8篇,厂矿企业与商业街案例论文4篇,城区公园与风情景观案例论文10篇,旅游观光景观案例论文12篇。

3.2.3教学交流时空。五维园林时空教学抓住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这一龙头,着眼于实践视角,跟上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针对高职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因材个性施教;探索用较少的时间让高职学生掌握基本规划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要领,为社会提供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现场教学与综合实训探索实践6篇,课堂教学梳理与教改试点探析7篇,分步设计与分类教学有效对接研究6篇。

3.2.4科研服务时空。农业不仅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产业,也是民德归原的精神家园。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乡土资源、以创新农耕文化为核心和灵魂的田园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杨凌作为我国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產业示范区,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古镇采用非对称式自然布局九街十八巷,城墙顺势为近似六边形,状如金龟,五门走向、角楼点补、城内布局、街巷名称,均富有传奇,颇具设计意趣。杨凌与武功农耕文化专题包括生态型田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国家农业示范区杨凌为例、武功古镇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特色探析、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研究等11篇。

3.2.5艺术活动时空。①学生专业兴趣小组QQ空间中华龙评价专栏:以三爱七创意活动为例,包括“五彩T恤衫,文化艺术显”——手绘T恤创新大赛观后感;“垚森棚中汗,生态景天梦”——多肉植物微景观大赛观感;“孤灯夜雨情,指间艺术梦”——模型设计与制作创意大赛指导教师点评观感。②国花精髓赏析:应邀在河南鄢陵参加2016年第4届文化建园论坛,同期参加第15届全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开幕式;用心欣赏每一盆景,在心情悸动的瞬间,即兴记下赏梅感受19首;并与《许昌晨报》记者牛志勇交流,《吟春》一文在“全国花事盛会在花都鄢陵开幕”报道中采用。每年四五月与学生共赏西校牡丹与芍药,随性赋诗6首。③十大节庆社团活动点评:包括“生态最强音,校园文化情”——生态环境工程分院歌手总决赛观感,“党在我心中,我在行动中”——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党95周年歌咏比赛有感。

3.3五维完美人生时空序列完美人生是以清晰的愿景为前提,以集中精力、专注思考的头脑为基础,以温馨的家庭和良好的团体为保障,尽可能让自己免于冲突的状态,始终沉浸在“爱”的状态中,以全身心的终身学习、有效学习和宗旨学习为手段,既需要谦虚与恭敬的态度,又需要联想与发散的方法,还需要融合与贯通的过程,更需要顺其自然和悠闲无为的心态。以国学经典为指引,毕生研究怎样缩小灵魂中的阴暗面,成就最美好的真实自我。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为理想,以类比联想、阴阳辩证、五行相克、整体统筹和中庸和谐思维为方法,经历知其然(爱自然、爱自我、爱众生)和知其所以然(求真身、探美心、向善行)达到完美人生时空(启智、求真、探美、向善、成圣),最终都会关注自己内在的两极:身体与灵魂、光明与黑暗、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个性与弱点等,并能将两极统一起来,做一个真正的智者和圣者,用实际行动拥有成功的人生[9]。

4成果启示:健康快乐,追逐幸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带来了巨大改变,也深刻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只有主动顺应这种规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只有把多种资源的使用融合到日常教学和实训中,并且形成资源库开发、使用、评价、完善的闭环建设机制,才能使资源库建设项目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10]。总结五维时空教学模式,体会如下:一是立足健康自我,将客我、主我与超我进行系统化,从思言行3个方面自觉传递正能量。二是干好本职工作,从五维园林全程咨询转移到五维园林时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自觉融为一体。三是坚持修心养性,从五维园林时空教学升华到五维完美人生,让自己始终沉浸在“爱”的状态中。四是心随感觉使命,从技能、兴趣和价值取向三方融合角度来综合解决教学问题。五是就业创新创业,先要顺利就业,力争优秀;在工作中努力创新,积累工作与经营管理经验;再将积累成熟的创新想法付诸实施,经过创办企业为其他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总之概括为,以教师的自我研究为轴心,以科学与人文和创新与创业的双融合为两翼,以思言行健康化、教学做一体化和自我的统整化为学习路径,以健康、求真、探美和向善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为教学框架,以五维园林设计时空序列为基础,以五维教学实践时空序列为关键,以五维完美人生时空序列为保障,师生联手、齐心努力健康快乐地共同追逐幸福生活(图1)。

参考文献

[1] 赵章彬,李秀华.定位高远执着创新 打造现代农职教育新旗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4):21-27.

[2] 萨马拉斯.教师的自我研究[M].范晓慧,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4,7,27,78,87,103,193,208,239.

[3] 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5-61.

[4] 邓泽功.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18.

[5] 李静.学校特色建设思考与实践:基于“五健康”特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9,18,140,155.

[6]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24-130.

[7] 季苹,崔艳丽,元玲.理解自我:教育文明的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4,138-157.

[8] 杨楚欣.高职院校知识共享应用案例分析:以湖南职教新干线为例[J].职教论坛,2012(15):26-30.

[9] 安塞尔姆·格林.怎么过上美好生活[M].何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 杨诚.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15(14):89-92.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三元重叠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