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应成为青海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

2017-05-30赵英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10期
关键词:藏区民族团结青海

赵英

一、青海干部教育培训中大力加强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在青海这样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力度,其理论与实践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一)满足各族民众核心利益的客观需要

青海历来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的省份。目前,全省总人口587.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80.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7.71%,少数民族成分达54种之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以上,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民族区域自治面积比重最大的省份。全省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齐全,寺观教堂遍布全省各地。目前,全省拥有信教群众292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宗教活动场所2200多座(所),教职人员4.9万人。全国共有10个藏族自治州,其中有6个在青海。青海藏区面积70.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8.2%,占全国藏区总面积的53.6%;全省藏族人口148.25万,占青海总人口的25.23%,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一半左右,占全国藏区总人口的23.2%,占全国藏区藏族人口的16.9%,是全国除西藏以外最大的藏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连接祖国内地与新疆、西藏及甘川藏区的重要纽带。在地理延伸、制度传承、文化承载等方面,与西藏一脉相承。全省兼具汉羌文化、汉藏文化、鲜卑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移民文化、河湟文化、环湖文化、柴达木文化、三江源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各文化间又互联互通,兼容并蓄。尽管历史上不乏族际不和谐的现象,但总体来看,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一直是青海时代发展的主流。多年来,民族关系多元一体、宗教关系多元通和,文化关系交汇融合,早已成为全省各族民众的社会与思想共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开展以来,全省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民生改善力度显著增强,民族和谐因子不断彰显,不断探索和积累维护藏区社会稳定及宗教事务社会管理的实践经验,得到中央的高度赞誉。要实现省委关于从人口小省转变为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战略目标,仍需各级党政干部不断提升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水平,更进一步深化省情,既要成为维系党和各族民众情感关系的桥梁与纽带,更要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探路者与领路人。

(二)培育民众价值认同的客观需要

价值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近年来,民族地区的社会价值认同不断得到强化,同时又呈现出与时代多元发展变迁之间极为复杂的关联度和交合度,这对执政党的执政水平与能力来说,必然是一场严峻的考验。青海因其特殊的地理、历史方位以及文化生态,历来受到来自境内外各种思潮与价值观的多重挑战,其中,青海藏区作为全国第二大藏区,因其宗教氛围浓厚及区位战略复杂,民众社会价值认同一直倍受国内外高度关注。近年来,从各种优惠发展政策实施,到各级政府大力宣传教育,确使青海藏区进入了民众价值认同和社会共识提升最好的时期。在社会、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加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宣传教育,自觉树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理念,是领导干部引领各族民众建构和重塑社会共识与价值认同的有效范式。

(三)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客观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奋斗目标,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重申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即“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使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源”。民族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见物,更要见人,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更要顾及各族民众日益多元的精神与文化需求。对此,中央的基本精神是,从保护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出发,从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入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以民族团结、文化进步和社会和谐为内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引起注意的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取消民族差异,而是在民众自愿、自觉、自为的基础上实现取长补短、资源共济,而非在忽视差异基础上以行政命令强制推进,更非在无视民族共性基础上放弃自觉引导。各级党政干部只有具备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正确把握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正确认知,才能引领广大普通民众克服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等思想倾向,正确看待各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渊源关系,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携手共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在青海干部教育培训中扎实推进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

(一)確立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承担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应严格将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引导各级党政干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提高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自觉性。通过进行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使各级干部深刻认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使各级干部全面理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的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大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目前各级干部培训单位工作实际来看,有很多培训单位是聘请同级或上级统战或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来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此种做法有利有弊。“利”在于相关领导掌握实际工作情况,讲课能紧密联系实际,“弊”在于领导易于将讲课等同于“工作汇报”,在理论性系统性方面往往不及专业教师。因此,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单位应着力培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到高等院校进修等多种途径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系统掌握我国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系统掌握中央领导人关于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论述,系统掌握党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

(三)紧密联系实际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党的民族工作有不同的重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应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做到与时俱进。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既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又要紧密结合当时当地民族工作实际,有的放矢。既要融摄历史学的视野,研究民族起源、形成、民族与宗教的互动历史等,还要融摄文化学的视野,研究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与人文历史;既要融摄社会学的视野,研究民族现象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还要融摄政治学的视野,研究民族在当代社会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之,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既要仰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星空,更要植入民族社会发展的土壤,不仅要解释人类民族现象,还要探索与民族现象相关的所有社会发展问题。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组织部门和培训单位要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中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教育的组织领导。要加大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加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的重要性;要把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纳入各级干部培训规划;要选择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组织专门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提高教育效果;要结合本地实际把民族政策教育研究列入当地课题研究规划,保证经费投入,加强科研成果的交流,使其服务于当地民族理论和政策教育工作。(作者单位: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藏区民族团结青海
民族团结之歌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大美青海
打造人民调解升级版 维护藏区和谐稳定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青海“闯关”
论藏区社会控制与赔命价习惯法的治理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