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及其防治
2017-05-30韩斌
韩斌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7.10.062
摘要:针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诊断与预防相关内容,本文做了简单的论述。为有效预防此病,要明确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致病原因与临床表现。
关键词: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诊断;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10-0070-01
1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特点
近年来,猪传染疾病高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猪的新型疾病,具有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若仔猪患得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死亡率高达100%;若母猪患得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产率高达30%,会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基于此,加强此课题的研究,提出防治措施是必要性。
2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
2.1 病症的临床表现
当猪患得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其临床表现如下: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可达到41℃以上;日渐消瘦;便秘;呼吸困难等。病猪死亡征兆为身体呈现青紫色,难以独自站立。带毒母猪与感染母猪多表现为发情障碍,包括滞后产与不发情等情况。母猪怀孕后期则极易流产、生产死胎、木乃伊胎。若仔猪患得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率可以达到100%,死亡率高达50%[1]。
2.2 病症病理学分析
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作为急性高致死性疫病,是由于猪繁殖,加之感染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发的。PRRSV病毒属于有囊膜病毒,类似球状,其直径为45~65nm,表面有纤突,较为平滑。剖检病死猪,病死猪内部表现如下:多个器官以及组织出血;皮下组织呈现弥漫性出血;肺脏出现严重淤血;胸腔积水增加;心包液增多;气管存在黏液,多为淡黄色或者泡沫状;全身淋巴肿大等。结合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相关规范,进行PRRSV病毒鉴定,来诊断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3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治
3.1 做好卫生工作
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传染性较强,传染速度较快,若某只猪感染此病毒,则整个猪场就极易感染此病。传染速度最快为3d,最慢为1个月。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治愈率较低,为急性传染病,危险系数较高。卫生状况差是引发和加快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与传播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做好卫生工作。通常养猪场比较脏且臭,尤其是夏天,温度较高,极易滋生细菌,在密闭的空间下,极易加速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传播。基于此,要做好养猪场通风,定期做好猪舍清理与消毒,保证猪舍内干燥。定期给猪洗澡,以抑制细菌传播。若发现猪患得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则需要做好豬舍日消毒与清理工作,减少病毒传播,避免其他猪被感染此病。可以使用2%火碱消毒处理,每天2次,保持猪舍整洁。若使用福尔马林熏蒸,则需要在消毒3周后,再让猪进舍。使用高压水,对猪舍进行反复冲洗。使用0.05%过氧乙酸,做好带猪消毒[2]。
3.2 科学免疫措施
使用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进行免疫预防。采取注射方式,在猪耳朵后根肌肉,进行灭活疫苗注射。仔猪要为3周龄以上的,注射剂量为2mL/头。对于孕猪,要在猪护怀孕40d内,做好首次疫苗接种;在怀孕60d后,进行二次疫苗接种,此后每隔6个月,便进行1次,使用量为2mL/头。对于种公猪,首次接种疫苗,要和母猪一起开展,过20d后,再次进行疫苗接种,此后每隔6个月,便接种1次,药量和母猪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免疫药物使用前,要放置在冰箱内2.5h,恢复室温后使用,在使用前要摇匀。
3.3 规范饲养管理
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具有反弹特点,因此要做到规范饲养管理,围绕养殖场以及养殖流程,做好改进与监督管理。从饲料质量入手,要确保使用的饲料无污染,能够保障猪生长所需的营养价值。同时需要确保水源的清洁性,避免水质不清洁,降低猪的免疫力。做好猪排泄物及时处理工作,切断病毒传染源,减少细菌传染。需要控制猪群饲养密度,建立多个猪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在养殖区域和外部环境之前,布置生物安全保护设置,控制人员与车辆的进出,实施全进全出饲养制度。除此之外,要在养殖区域内,做好常规卫生消毒工作,当发生疫病时,则需要增加消毒次数,减少传播媒介数量,控制病原微生物。
3.4 进行药物防范
使用70%水溶性阿莫西林,使用量为600g/吨,结合使用清开灵颗粒,使用量为1kg/吨,将二者均匀搅拌在饲料中,连续使用5d。当猪患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时,进行肌肉注射治疗,连续5d。并且要在饮用水中,掺入葡萄糖以及电解多维,并且喂饮中药制剂或者白虎汤。在治疗前3d,使用药品磺胺间甲氧嘧啶,在第3~5d,使用药品林可霉素[3]。
综上所述,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要按照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结合病猪的临床表现,进行病毒分析,来确诊疾病类型。为有效预防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可以采取药物防范措施以及疫苗免疫方法等,做好猪养殖管理工作,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孙光野,张洪友.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和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J].猪业科学,2017(3402):72-74.
[2]吴锦松,曾文娟,林少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03):101-102.
[3]卢春平.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持续反弹的原因及防控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15(17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