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创意产业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发展

2017-05-30姜鑫玉姚子颖

工业设计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意产业城市发展产业结构

姜鑫玉 姚子颖

摘 要:创意产业率先由英国政府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尤其在西欧、日韩等国家取得瞩目成绩。创意产业建立在原有设计产业基础上,以无形资源为城市发展创造出经济效益和产业效绩。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创意产业依托政府和城市力量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主要由供求因素、相关产业、政府支持、原始环境等构成,国内城市发展创意产业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时要考虑自身发展状况,因地制宜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为建设创意城市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创意产业;城市发展;产业结构

1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1.1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建立

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能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营平台,更有利于吸引生产要素投入和创意价值实现,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意产业竞争力。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借助设计产业的基础与平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间设计产业发展阶段和成果的差异会影响到创意产业确立的格局和发展趋势。设计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在产业格局变更时会更加具有实力。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计产业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已有较为深厚的发展经验,在开展创意产业工作时,能够调动的资源更为丰厚,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预期效果。城市与城市间的发展轨迹千差万别,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也会受到这座城市原本环境的限制。例如同样以水为城市公共符号的意大利威尼斯和中国苏州,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差异甚大,一个以水上商贸和贯穿各大水系的船只而享誉世界,一个是以吴侬软语,亭台楼榭的园林文化闻名中外。

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细化(如下图1所示),主要由供求因素、相关产业、政府支持、原始环境这四项主导因素共同构成。社会供求决定城市发展趋势及策略,城市之中创意人力资源、居民文化素质、社会可支配资源将会引导城市发展战略趋势,而城市所提供的艺术教育、市场容量、创新价值观等因素又会影响城市发展轨迹,这是城市元素提供给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另外,城市对于创意产业的需求才是其发展壮大的核心元素,创业市场的消费、市场产品竞争等会不断向这个城市的创意产业提出新的需求。因此,创意产业的实现需要依据城市供求因素来宏观控制。

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具有较为完整的设计产业基础,相关产业的后备力量,城市文化的包容性是环境发展的首要参考依据。城市系统本是由各类行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吸收来构成的,不同行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羁绊,因此,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必然被其他行业所影响,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他产业的繁荣。例如软件技术的更新,势必会影响到创意产业的视觉输出。政府支持是城市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保障。创意产业的呈现,既有形又无形,单凭小部分创意人员和企业的努力是无法将创意产业提升到整个城市高度的,这期间需要政府提供合理合法的资源支持,建立相关知识产权保障措施,以及对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的宏观掌控。

1.2新时代城市发展需求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从古至今,城市应人们需求而生,应社会发展而壮大,由其聚焦效应和规模经济递增而产生的巨大社会发展能量,也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基础。人类生活在城市之中,也时刻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提出新的要求。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城市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迅速取代了原来的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城市产业结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产业结构向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蜕变。时至今夕一个国家、城市的发展实力已不仅仅取决于自然资源、制造业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创意产业、创新经济的发展程度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持續性发展的重要标准。创意经济理论的提出反映了国际竞争优势来源和竞争方式正在发生重要转变这一事实。即便中国经济水平现已达到世界第二,但大部分的工业产业仍是由制造业所创造的,而非由设计、创意、文化类产业的贡献。因此我国的创意产业与西欧、日韩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在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上亦是如此,中国大多城市建设过程中过多地将精力设置在经济水平的提高上,一线城市此起彼伏的代工厂群落逐渐转移到了二三线城市,慢慢形成工业城市外扩展的状态,城市形态或是单一,或是复杂多样,在整个城市的发展性建设中缺失了远观、宏观的规划,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符号语言,支撑城市形象、文化、历史健康发展。

新时代,城市发展需要契合新的发展途径,由设计产业向创意产业过渡成为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新利器。创意产业作为超门类的产业形态,其主要构成元素已经不再是资源、资本,而是个体的智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

2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新模式

2.1创意产业驱动城市发展

全球创意产业兴盛给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和战略基础。中国是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开始关注创意经济的,因此,创意产业具体如何推进城市发展备受瞩目(如图2所示)。

2.1.1创意产业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国内城市都日渐注意到城市发展的不可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外,尤其是西欧国家都开展了“城市复兴计划”,试图用设计产业、创意产业来带动城市产业转型,或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或改造原本落后失去发展活力的城市结构。而在中国,创意产业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未能完全实现,指日可待的是通过创意产业的带动,城市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同时带动城市整体公共环境建设,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2.1.2创意产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创意产业目前被规划为十三大门类,除此之外还带动了诸多关联行业,例如活动策划,品牌服务,展览设备经营等行业为社会提供了许多新鲜岗位。仅在上海,从2008年至2012年四年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1261.01亿元,相关就业人数也由2008年的87.52万人增长到129.16万人。

2.1.3创意产业促进城市旅游业和休闲业的发展

人们对于设计、创意的渴望不仅停留在产品层面,上海莫干山路创意园,北京798创意工厂,这些城市的创意基地近年来逐渐成为城市旅游重点之一。同样,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对周边休闲产品的需求也会大大提升,软产品包括城市环境、地域认同感、影视产业、娱乐产业、阅读产业、休假等,硬产品包括城市公共设施、城市交通等。

2.1.4创意产业塑造城市符号

城市符号积淀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城市最独特的标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风貌,例如:北京的庄严气派,上海的时尚开放,苏州的精致秀气,拉萨的古朴神秘等。这些符号是对城市发展历程的见证,而当下中国许多城市发展失衡,城市雷同化,丧失化问题严峻。创意产业能够根据一座城市的发展特征确立相应的一些公共符号,提高城市品格,树立城市独特魅力。

2.1.5创意产业加速城市振兴

继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发展格局之后,将迎来创意城市发展机遇。创意产业为城市设计、文化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将会衍生出新产品、新作品投向市场,从而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例如韩国的韩流文化,包括影视作品、潮流歌曲在创意产业推动下,持续为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创意产业立足城市发展需求,构建文化、娱乐、旅游、艺术等一系列行业发展平台,为城市产业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2.2创意产业本土化构建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将文化、思维创意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其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条件性、无污染、高创收等优势为众多城市所采纳推广。中国城市建设近年来纷纷打出了诸如“创意城市”、“创意之窗”等建设口号,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支持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篇文章标题即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将技术、设计、文化、艺术、制造业等方面通过创意活动融合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因其发展潜力巨大、低耗能、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高、就业空间广等众多优势,逐渐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城市格局升级,改善就业环境等目标的理想选择。但是,我国的创意产业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由于城市间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借鉴国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时会出现一些设计脚步跟不上,市场供求关系脱节等问题。

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都存在着地域、历史等显而易见的发展差异,每个国家,每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不尽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地运用新兴发展模式才能够给城市发展带来生机。创意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规律性,不顾发展条件地推进创意产业进程会出现中间环节脱落的问题,创意产业需要与城市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相契合,与城市发展轨迹相契合。以上海田子坊创意文化产业园重建为例,原名“志成坊”的典型弄堂工厂因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关闭,一批艺术家领先入驻为田子坊文化创意产业区的形成创造了聚集效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驻田子坊的426家商户中,各类文化、艺术类创意门店有300余家,约占总数的70%,由此带动的文创产业从业人员多达数千人。逐渐形成了绘画、艺术、产品、建筑、室内、公共等设计产业聚集地,辅之以餐饮、购物等项目。田子坊依靠得天独厚的混合性建筑文化聚集环境、上海文化背景及政府的支持,将创意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首要战略,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地区独具魅力的产业中心,而今田子坊已然成为上海城市新地标之一,其发展轨迹准确把握到城市区域发展的命脉,为发展创意产业提前打下坚实基础。

2.3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评价

创意产业在西欧、日韩等国家迅速发展后,成功提升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繁荣。当创意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环节,除了创造出产业附加值、大量的新兴就业岗位、丰富的市场含量,还将极大地提升这座城市、这个国家的形象魅力和发展实力。

在近几十年里,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相互交汇,最终体现在一座座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也在积极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建立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以上海为例,在2004年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上海市社团局就建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致力于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配合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创意产业发展的计划、策略等统筹规划,积极调动发展资源以全力支持上海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在2004~2011年间,上海创意产业一直保持穩定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9.6%。

此外,北京确定了打造“中国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划将深圳市建设成为国际创意文化中心;杭州则着力打造“中国动漫之都”,建立了拥有2.5亿元的动漫产业专项基金,支持动漫生产企业和原创作品。

然而,我国诸多城市对创意产业经济的理解及执行略有偏颇。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内创意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仍存在城市大环境不稳定等因素,还停留在“创意产业化”阶段,更高层次的“产业创意化”时代仍在徘徊。因此,城市建设者应当通过激荡想象力、建立新思维来激发城市的创意潜能;用文化力量来塑造新城市,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点;建立城市符号,本土化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用非物质资本为城市创造实实在在的产业经济,建设成为“创意城市”,这才是城市发展的未来之路。

3 结语

创意产业是创意城市建设的主题,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力量,市场是创意的核心资源,创意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动力。创意产业化不仅是中国制造产业跨越性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重塑城市发展轨迹的核心策略。只有根据每座城市发展特色来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掌握制胜点,真正实现地区经济腾飞,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品格提升。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能激发每座城市的潜力,进而塑造更多的创意示范城市。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R E. Phased product development: friend or foe [J].Business Horizon,1996,39(11):30-31.

[2] 王重远.创意产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8),26.

[3] 甘霖,唐燕.创意城市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建构[J].国际城市规划,2012,27(3),54.

[4] 曾凡.创意经济兴起下我国创意人力资本积累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0),76.

[5] 熊丹.创意经济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2),130.

[6] 郭公民.城市符号的建构——以城市公共艺术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6.

[7] 曾凡.创意经济兴起下我国创意人力资本积累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0),79.

[8] 胡小武.创意经济时代与城市新机遇[J].城市问题,2006(5),26.

猜你喜欢

创意产业城市发展产业结构
艺术设计在赣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体现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创意产业视阈下加强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关系分析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