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体育学院表演专业课程结构特征分析

2017-05-30王世涛

体育风尚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程结构分析

王世涛

摘要:本文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表演专业课程的结构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表演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实行了模块化课程组合模式,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以培养能在运动健康服务于领域工作的体育艺术人才为课程设置的理念,优化课程组合,增加了运动健康服务领域的相关课程。

关键词:表演专业; 课程结构; 分析

吉林体育学院表演专业自设置以来,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使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更趋合理,不断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并推陈出新。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根据专业基本要求,深入研究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设置的目的,明确其对实现培养表演人才目标的意义。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特邀专家对专业基础课进行论证,考察课程开设的合理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表演团体、学校、健身俱乐部、社区等领域,确定表演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吉林体育学院表演专业课程结构特征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表演专业的相关的资料,并阅读总结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由具体的数据进而为本文的写作提供支持、依据。

2.专家访谈法。对国内的一些在教育学、艺术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了访谈,了解课程设置的原则与方法。

3.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体育表演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解析,对不同院校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结构进行加工、归类、处理,从而得到适合的逻辑结构,并得出相应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吉林体育学院体育表演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表演专业培养学生必须掌握体育艺术表演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体育艺术表演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表演团体、学校、健身俱乐部、社区等从事表演、教学、训练与编导工作,培养“德艺双馨、体艺兼容”的具有完美人格和明显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艺术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表演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弘扬中华民族体育艺术文化精神的自觉意识;具有强健的体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专业素质上要求掌握表演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创作表演作品的手段与方法,能够运用表演专业的理论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了解国家有关体育、艺术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具有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瑜伽等从业资格;具有创编设计作品和从事相关项目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主要课程设置。表演专业设置的主干课程为体育学、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在核心课程设置上主要设置了专项理论与实践、体育艺术概论、芭蕾基础、表演基础理论与技能、音乐基础理论与制作、形象艺术设计、艺术剧目表演与设计、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健美操、体育舞蹈、体育美学、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等课程。

(二)表演专业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架构是指课程的配合和组织,是由学分制决定的,本文讨论的课程架构是指根据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分类进行规范的基本框架,决定着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基本知识门

猜你喜欢

课程结构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实践教学法如何促进理论教学—以《插花艺术》课程为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