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在“综合性学习”的路上
2017-05-30贾成刚
贾成刚
个人小传
一切都可以是语文。
1984年刚踏上讲台的我就懵懂地这么想,于是,我和孩子们既在教室里听说读写,又到大自然里看闻摸尝。
2001年,我开始捣鼓“综合性学习”,经常把三尺讲台搬出学校。
2012年,我尝试着“用科技的平台‘玩语文,用语文的方式‘玩科技”,连续指导五个大型活动,并获得全国大奖,而我这个山村小学教师,也一次次走进兄弟学校和大学,向现在的和未来的同行呈现孩子们的灿烂和多彩。
语文是综合的、实践的。我赞成,我探索。
一
有一首名字叫《春天不是读书天》的打油诗很多人都知道: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怕冷,何时才是读书天?
这首打油诗版本很多,但意思都一样,是在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勤奋读书。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写了一首名字叫《春天不是读书天》的诗。是这样的:
春天不是读书天
陶行知
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缘!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开被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牛塘边,赤脚种田。
春天不是读书天:工罢游园,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读书天:之乎者焉,太讨人嫌!
春天不是读书天:书里流连,非呆即癫。
春天!春天!春天!什么天?不是读书天!
这两首诗的意思其实是互补的。陶行知先生说“春天不是读书天”,不是反对读书,而是在说,学生不光要在学堂里读“有字书”,还要到生活里读“无字书”。但是,很久以来,人们对
“读书”二字的理解就是读“有
字书”。
二
1984年我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到关门教语文好像不对,语文该是综合性的,也应该是实践性的。于是,大雪天,我带学生到山野间嬉闹;周末,我借来许多煤球炉和学生们在教室里炒菜做饭;枯水季,我和学生到小河沟捉蟹摸虾;清明节,我和学生一同扎制花圈。我曾把学生带到河滩观察鹅卵石的大小、形状、色泽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开发这些鹅卵石的作用;我曾带着学生刨去稻田表面的肥土,挖出下面的黏土,捏出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我甚至带着他们花了8个小时翻越了一座根本就没有路的大山……
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当看到他们在活动中体验、观察、想象、表达……我就想,这不就是上语文课吗?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当时并没有发现,因为那时我年年带毕业班。不过后来总有初中的老师告诉我:你的学生很喜欢你哟,他们中有许多写到你带他们玩,那作文写得真好!
三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兴奋异常——我找到“家”了。2002年,我开始在课内尝试“综合性学习”,曾用两个多星期,课内外结合,执教《新型玻璃》。后来我将该课的教学计划投到《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社,被发表在2003年第12期上。
2004年春,我带着学生开展了更为开放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野炊”,这是学生半自主策划、自主组织、自主操作、自主总结的活动。我确定了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并要求班委会拿出活动方案(1份),在开班会时讨论方案并形成决议(每人都要记会议记录);小组要有详细的活动计划(1份),活动结束后要有总结(内容和形式没要求),其他的由学生自主完成。
以下是部分“总结”的摘录,可窥见活动的一些情况。
计划(胡燕)
我和王丹、柯琳娜、方梦雅、程静为一组。我们先制订计划,她们几个说我写字快,叫我写。
我们先讨论给小组取个名字,开始大家说了不少,但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过了一会儿,我问大家属什么,她們告诉了我。我统计了一下,三个人属猴,两个人属羊。我说:“我们就叫‘三猴二羊组吧!”她们听了,眼窝里那两颗眼仁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活泼地滚动起来。我也非常高兴。
……
计划书完成了,我读了一遍,大家感到很满意。
期盼(张浩)
夜,是一位穿着黑色披风的男孩。弯弯的月亮像黄色迷人的香蕉,使人看了流口水。田里的青蛙不停地叫着,声音是那么清脆。
……
想着想着,我又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夜怎么这么不合我心愿呢?哗,哗……后窗外的竹子兴奋地喊起来。起风了,片片竹叶活泼起来,翻腾着,跳跃着,荡漾着,就和我的思维一样。
抢菜(万薇)
饭煮好了,菜也炒好了。我们一窝蜂地拿碗盛饭。大家的饭还没有盛好,宋浪君和程盼就抢起干子(豆腐干)来。我也跟着抢起来。干子没了。方圆说:“你们真坏,我一口都没尝到,还不知道好不好吃。”
说完,宋浪君笑了,方圆也笑了。我说:“不要紧,还有鸡蛋。”话音刚落,宋浪君又去抢鸡蛋。大家都跟着抢起来。我好不容易抢到了一块,贾明曦一点儿也没抢到。她笑着说:“你们抢得真凶啊!肯定非常好吃。”
“桌”上还有火腿肠。我悄悄地伸出筷子,准备多夹一点,但还是逃不过大家的眼睛,我们又抢起来。我急了,放下筷子,用手抓起来。我一下子抓了许多,火腿肠也没了。
环保(易君)
饭吃好了,锅碗也洗好了,同学们纷纷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家。这时,老师却捡起了垃圾。同学们看见了,都放下手中的物品和老师一道拾起来。一会儿,一片儿狼藉的河滩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后来我也把这个活动写成案例。2005年8月,这个案例在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骨干教师研修班上进行了交流。
四
2012年9月,我们学校启动了“小核桃 大学问”科技实践活动。我在网上查阅了有关科技实践活动的资料,发现它完全可以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去操作。我便向校长室提出我来带队,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来指导活动。校长室同意了。于是,我开始策划这一系列的活动。
我们活动组全体成员聆听宁国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山核桃专家吴志辉老师做的山核桃科普知识讲座;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关于宁国市山核桃的调查报告》;走进宁国市南极乡梅村的山核桃示范基地,实地考察山核桃的树形树貌、生长环境等情况;走进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山核桃生产和销售流程;走进宁国市城区,考察山核桃实体店销售情况;走进宁国市甲路有机山核桃生产基地,了解有机山核桃的生产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大量的个性化生成,包括诗歌、童话、神话故事、书法、绘画……还用这些材料编辑手抄报、黑板报,进行朗诵、快板、歌舞等表演。2013年8月,在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小核桃 大学问”科技实践活动获一等奖,并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实践活动”殊荣,填补了安徽省在这个项目上的空白。
五
“小核桃 大学问”科技实践活动获全国“十佳”后,我一方面用学生搜集和创作的材料编辑《小核桃 大学问》文化读本(2016年元月由安徽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一方面总结“小核桃 大学问”科技实践活动成功的经验,于2014年搭建起“小学综合性学习实施模型”。用这个模型指导,我校随后“批量生产”一系列科技实践活动。从2015年到2017年,我校的四个科技实践活动(“创建百药园”“探胜吴越古道”“古韵今风探山门”“探研多彩板桥”)全部进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都获奖。
这说明我搭建的“小学综合性学习实施模型”通过了检验。这个模型的核心框架如下:
1.大门八字开——模型的灵魂:开门办学
由于“安全之剑”高悬,现在学生被束缚在“两点一线”中,敢于把校门打开的校长极少,我很幸运,我校的罗林校长就是其中一位。
我校的“开门办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走出去。近几年,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安排很多次成班、成年级的校外考察。每次回来,学生都非常兴奋,他们都说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每次活动回来,学生都能创作许多作品,不少在网站甚至报纸杂志上发表。很多散文、诗歌,连老师看了都自愧不如。
第二,让社会资源走进来。我们学校有许多校外辅导员,有林业局的、美协的、书协的、报社的、电视台的、企业的,等等。他们经常到学校给学生上课。
第三,我们让所有的家长都成为教育资源。没有家长参与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家长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所有的家长都成为教育资源好处多多:可以让家长了解教师工作的内容、方法、步骤等,使之更加了解教师,理解教师,支持教师;可以协助教师做好活动过程的安全工作;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活动,在增进亲情的同时,也参与了活动指导,既提高了活动质量,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2.砍柴先磨刀——筹备需充分
近几年,我们带学生外出几十次,每次活动前的准备时间至少三個月。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做了些什么呢?
(1)集聚情绪,因势利导,对孩子做必要的训练
有些老师在开展某个活动前往往瞒着学生,一直到活动的头一天才告诉学生,其理由是不让孩子因为过早的期待而影响学习。我们认为这么做是让学生“被活动”。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无论是活动效果还是活动过程的安全自律都不可能达到最好。
我们的做法是,在活动的筹备之始,就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开展什么活动(具体时间不说)、怎么开展、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有哪些美好的收获,等等。要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储备。学生满怀期待却不见下文,便催促。我们便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和文明素质。过了段时间学生又催促。我们又顺势对他们做必要的前期培训,如“调查的方法”培训和摄影技能培训等等。
(2)认真考察活动区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精心设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环节进程掌控精确到分
“探胜吴越古道”活动启动前,我带着指导组成员3次到万家考察。最后一次,我们一个活动点一个活动点地考察,对活动点之间的行车时间进行计算,对每个环节的集体活动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进行预判,做好各种情况的解决预案。正是因为我们精细的准备,2014年4月23日的首次“探胜吴越古道”活动非常成功。一整天的活动, 4个相距几千米至几十千米的活动点,十几个环节,各环节进程的时间误差都在5分钟内。
(3)开好班会和家长会
在会上我们对活动的目的、进程、要求等作最简洁、最明确的布置;将全体成员分成若干组,每组不超过10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的家长担任组长助理;确定每组的乘车号。
在会上我们还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学生除相机、纸笔、饮用水外,不得携带其他物品,尤其是食品。我们会为学生妥善安排好中餐,如“探胜吴越古道”活动的中餐就安排在万家学校食堂。
(4)联系好车辆,确保车辆安全。远程考察请交警支持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细致、细致、再细致,才能保证活动的安全和成功。
3.层层剥板栗——步步
深入
享受板栗要经过四个步骤:剥去板栗的刺包;剥去板栗的硬壳;剥去板栗仁表面的包衣;享受板栗的美味和营养。
我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进程就和这个过程一样。以“古韵今风探山门”活动的一个小环节——首次考察山门为例。本次考察的内容有四个:山门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山门的地貌特征;鹿苑;恩龙万亩景观林。
考察回来,我们分四步消化考察收获:①独立地,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考察全过程。②选择以上四个方面中最感兴趣的项目细致描写,兴趣相同的可合作完成。如对鹿苑感兴趣的可合作完成一篇对鹿苑的考察记录。③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如对鹿苑感兴趣的就进一步研究鹿,包括鹿的生物特性、药用价值、饲养技术、鹿文化等。④总结。引导学生从三维上谈自己活动后的收获。这最后一步才是最重要的一步,但没有前三步就不可能有第四步。
4.农闲“放野牛”——活动中的自主:控制范围,自由摄取,关注广度,不求深度
小时候我放过牛,农忙时叫“放忙牛”,农闲时叫“放野牛”。“放忙牛”很辛苦,牛还没歇我就得站在田埂上等,牛一卸下辔头,我就牵着牛在田埂上放。牛绳子要收得尽量短,我要离牛尽量近,以免牛偷吃田埂外的庄稼。不自由、注意力高度集中还罢,牛的气味吸引来的蚊蝇还时时骚扰着我。再为牛想想,它不也痛苦吗?劳累了一天,吃口草还被牢牢地牵着鼻子,田埂旁边的美味强烈地诱惑着它却不敢越雷池半步。现在的很多课堂教学和这“放忙牛”不是很像吗?
农闲“放野牛”就不同了。几个放牛娃一起把牛赶到小山上或者空旷的河滩,把牛绳往牛角上一缠,就打起扑克来。牛想在哪里吃,想吃什么草,一棵草它想吃尖上的一截还是啃下整棵草都由着它自己。放牛娃打扑克时不时看看牛,牛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就接着打,超出了控制范围就去拉回来,再接着打。农闲“放野牛”,牛和放牛娃都舒服,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就和农闲“放野牛”一样。
5.分组不分人——活动中的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要分组,但绝大多数学生是“被分组”:分哪几组,每组哪些人,由谁任组长,都由老师决定。同组的人情感上不一定相通,兴趣上不一定共鸣,分组后的收获如何,我们也只有用“不一定”来判断。
我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分组,但组分得并不严密,每组的人员也不确定。组的形成完全由学生自愿;是否需要组长,由谁任组长,由组员决定;一个人可以参加一个组,也可以参加多个组。
6.活动“活”的“动”——活动与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不拘一格
我对“活动”二字的理解是,“活动”是“活”的“动”。这里的“动”指的是实践,“活”的意思是不拘一格。“活动”,就是不拘一格的实践。
要想“不拘一格”,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诸多培训,这样,学生才能用他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用他喜欢的方式呈现成果。我们所有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都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各种培训,包括科学小论文撰写指导、诗歌创作指导、手抄报设计培训、卡通画制作培训、电子刊物设计培训、小主持人培训、黑板报专刊指导、朗诵技能指导等等。因为培训多多,呈现才五彩缤纷。
六
2016年11月26日,在“探研多彩板桥”活动阶段性总结会上,我对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
同学们,从2016年9月24日到今天,我们在宁国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支持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了11天的活动。这11天,我们有4天外出考察,一天山门洞,一天万福村,两天去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地板桥村,还有7天在活动中心开展活动。这11天,我们了解到了皖南事变,缅怀了叶挺将军和众多先烈,知道了板桥的地理位置,知道了黄檀、青檀、枫杨、香榧、红豆杉、金钱柳等植物的植株形态、生长环境、生物习性、物种价值,知道了喀斯特地貌和山谷形成的有关知识;这11天,我们感受到了板桥人民的勤劳善良,欣赏了胡更喜爷爷精妙的书法;这11天,我们知道了我们身后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帮助我们;这11天,我们每天都进行团队训练,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这11天,我们知道吃饭要不挑食、不抢食、食不语、不浪费……
这11天,收获真多啊!可是大家发现没有,这些知识都不是从书本上学到的,而是在实践中体验到的。“实践出真知”,这是真理。实践是不是读书?是读书,是读一本非常大、非常大的书,这是一本“无字书”。
这11天,我们读了很多“无字书”,收获了很多在“有字书”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是不是说读“有字书”没有用呢?不是!大家回忆一下,我每次带你们出去考察前,都带大家查阅大量的资料,再把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的东西。很多人都去了山门洞、万福村,他们怎么不清楚叶挺将军的故事?很多人都见过黄檀、青檀、枫杨、香榧、红豆杉、金钱柳,他们怎么不清楚这些植物的相关知识?很多人都去了山门洞、龙泉洞、太极洞,他们怎么不知道这些属于喀斯特地貌?因为他们没有读这方面的“有字书”,这些你们知道,因为你们在考察前读了大量的这方面的“有字书”。所以,我们在读“无字书”之前,先要有针对性地读“有字书”。
读了“有字书”,又读了“无字书”,是不是任务就完成了呢?没有!这两步仅僅是储存材料,我们还得走第三步,用这些材料按照自己的需要加工成产品。我们收集了一堆木头,如果不加工,它们就总是木头,没什么价值。我们要按照自己的需要把它们做成家具、木船、房屋的栋梁,等等。刚才很多同学朗诵了自己写的诗,这些诗就是你们读了“有字书”,又读了“无字书”以后的创造,这是你们“自己的书”。
你们六年级了,马上就要进入中学,这11天,我只想让你们知道,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必须包括这三步:先读“有字书”,再读“无字书”,然后把“有字书”和“无字书”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书”。这三步缺少一步都不行。你们当中的少数人起初后悔参加这个活动,这些人原以为参加这个活动就是天天玩,“玩”是读书,是读“无字书”,但如果没有前面的读“有字书”和后面的把“有字书”和“无字书”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书”,你的“玩”就没什么价值。我猜这些人现在不仅不后悔反而很自豪了,因为你们的收获很多,有些人的作品甚至发表在省级杂志上了。
先读“有字书”,再读“无字书”,然后将“有字书”和“无字书”结合起来写出“自己的书”,是我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主动学习+实践体验→创新表达。每次活动后学生的创新表达都非常丰富,以“探研多彩板桥”活动为例,学生光创作的各种诗歌就有24首,这些诗歌全部发表于“徽派语文网”,其中有5首发表在《今日宁国》上。现列举部分作品如下:
金钱柳
刘欣语
金钱柳,挂铜钱,年年岁岁站路边。
秋风起,铜钱摇,串串铜钱风中飘。
小铜币,真顽皮,飘进我的书包里。
请我带她进房间,把她做成小书签。
多彩板桥
汪文
青山远上白云间,绿水欢悦舞翩跹。
此景本应天上有,不知何时落人间。
多彩板桥
余文昊
秋日结伴探板桥,清溪跌宕伴我行。
危岩峭壁古藤挂,层林尽染如丹青。
先烈抛头洒热血,换来百姓乐安宁。
今又引来八方客,明天板桥更文明。
七
2016年暑假里,《人民日报》刊文痛批语文教育:《为何一写作文就“撒谎”》。这个话题引起了诸多媒体的热议,更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这篇文章最后说:学生作文失真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远离生活、失去生活的问题。今天的语文教育需要更宽阔的胸怀和视野,还孩子以生活本身,方能培育出真正的情怀。陶行知先生说“春天不是读书天”,就是说要“还孩子以生活本身”。我们开发乡土资源,借助科技平台实施“综合性学习”,就是希望“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就是希望“还孩子以生活本身”。
安徽省教科院小语教研员吴福雷老师曾对“探研多彩板桥”活动给予这样的评价:“成刚老师目之所及的是儿童的未来,心之所系的是生命的生长。不囿于学堂之内,不只在教材之中。天地万象皆是教育之凭借,行知路上滋养孩童之性灵。大教育即在徜徉山水间,真语文只在破壁践行时。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走进文化,这成全的不仅仅是儿童,亦是教育者自身,教育自身,以及教育所影响到的我们共同的明天!”
在鼓励声中我清楚,我的脚印还非常浅。我要继续做
一个“语文的清教徒”(吴福雷老师言),思考,实践,知行
合一。
(作者单位:安徽宁国市津南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