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创新策略研究

2017-05-30陈福乐

体育风尚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独立学院策略研究

陈福乐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文化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对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响应国家号召,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独立学院;策略研究

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合理科学的体育教育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体质,增长了知识,还能调节学生们的情绪和心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一个方面,它作为多功能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有深刻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传统体育项目,是符合当今世界体育发展规律和特征的。

一、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文化精华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把民族传统体育规范化和科学化,把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合到奥林匹克运动中,以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提高中国体育在世界的地位。在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不但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提高大家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并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广西作为有11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是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把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纳入体育教学中,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能在教学中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已经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从1986年起广西自治区政府及广西体育局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每四年一届的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赛事促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国家鼓励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和中学推廣和发展,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利用和发挥办学优势,突出办学特色。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独立学院的学生如果不具备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要想在人才市场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将会更加困难,一旦毕业生不被社会和人才市场认可和接纳,独立学院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所以,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设置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突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而进行创新,这对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生存和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策略研究

(一)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人们对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普遍实施,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中,应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内容。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辅相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托体育教学发扬光大,体育教学通过吸收传统体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因子。如果学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不高,则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忽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通过调查,广西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喜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人数偏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以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方式为研究对象,积极开发出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广西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壮采茶健身舞、瑶韵健身舞、京族指花健身舞、彝风健身舞、壮族舞健身操、苗族舞健身操、瑶族长鼓舞健身操、京族斗笠舞健身操等等,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探索其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技能要求,把竞技性的、表演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丰富课程内容。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把所要传授的技术动作以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民族性特色明显,同时是一门综合性民俗运动,它所体现的体育价值是满足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情感渴望,以适应性强、生活化、游戏性等特征迎合人们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不仅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掌握运动技巧,还能更好的感受技术背后的民族风俗,达到身心和谐。

2.“娱乐”教学法。“娱乐”教学法有意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开心和愉悦,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内外兼修的目的。在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多种“娱乐因子”,不同的娱乐因子引发的情绪体验不同,教师将这些娱乐因子整合在一起,利用其功能和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练习,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来自内心的喜悦之情,获得运动技能。

3.“体育生活化”教学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源于生活,学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竞技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目前,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以竞技项目为主,我们应该多挖掘一些具有区域性、乡土性、民族性的终身体育项目,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重点展现出“体育生活化”的特点。在上课之前,教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探索,深入挖掘项目中节日性、乡土性、民族性的内容,让课堂教学方法更加生活化,让学生获得的技术技能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

4.文化特色分层教学法。普通的体育教学不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授,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多元文化的整体性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其内在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点。我国的教育资源存在着阶梯型差异,教师应该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在教授竞技体育技术的同时,健身娱乐和表演艺术,把技术性和文化性融合在一起,在不同阶段横向开展文化特色分层教学。以花样跳绳为例,花样跳绳的技术性强且种类较多,在一学期内把所有的技术动作学习完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分层教学法,把花样跳绳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规定初级班学习结束且考试合格的同学可以继续上中级班或者高级班。通过分层教学法,增加学生们的学习机会,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推动花样跳绳课程建设的发展。在上课之前,也可以进行一场跳绳游戏和比赛,或者用多媒体播放技术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花样跳绳的教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个人绳、车轮跳、两人一绳、交互绳、网绳五大类,每一类跳法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动作种类也多。课堂上,在进行身体素质锻炼时候可以让学生以30秒(三分钟)单双摇、速度接力等形式进行速度跳,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花样跳绳的展示。

(三)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时效性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以花样跳绳为例,花样跳绳是集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运动,体现着阳光体育的精神,花样跳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表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花样跳绳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传承和创新了中华文化,而且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花样跳绳与体育教育课程相互补充,把花样跳绳引入体育教学中,使花样跳绳的技能和训练方法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为花样跳绳注入了新活力;体育教学因吸收了花样跳绳,丰富了大学生的运动项目,促进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花样跳绳的技术性很强,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队员之间密切配合,另外,同学们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完成一个集体花样动作,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失败面前不气馁,积极面对困难。因此,花样跳绳被称为是“最完美的体育运动”,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也是培养學生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运动项目。

(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跟西方竞技体育教学相比,最突出特点是把健身和娱乐两大功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探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自我控制、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采用新媒体设备,对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讨论,多角度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注意其实用性和创新性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等特色。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在借鉴西方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和细化打分机制,增加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评分办法,加入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评价。减少教师主观评定的比例,通过理论考试和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两个方面考察,有效反映学生学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前后的变化情况。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优势,改变民族传统体育以往的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和文化输入,培养专业素质强、具有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蔡仲林,罗远东,孔俊峰.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办学现状调研[J].体育学刊,2007(01).

[2]邢明明.安徽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2013(06).

[3]祁龙祥.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遭遇的瓶颈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4]石生,石岗.安徽省大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调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03).

[5]古柏.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08(06).

[6]谭秀松.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J].体育科技,2008(02).

[7]刘素梅.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搏击武术科学,2008(01).

[8]郭琼珠,黄景东,林建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2).

[9]郭赤环,赵建林.开发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10]杨海鹏.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独立学院策略研究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