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舞蹈选手竞技比赛的心理影响因子分析与教学研究

2017-05-30李子骞

体育风尚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体育舞蹈心理教学

李子骞

摘要:随着现代体育舞蹈文化的快速传播及相关技能竞赛的高速发展,技能竞赛中体育舞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技术水平之间差距日益缩小,而竞赛过程中心理应对技能越来越成为竞技取胜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心理技能水平有助于参赛选手技术水平的超常发挥。

关键词:体育舞蹈;竞技比赛;教学;心理

一、竞赛性心理失常的表现

竞赛性心理失常是竞技者在体育竞技比赛中常见的竞赛心理障碍,阻碍了选手原有技能水平的发挥,最终影响比赛成績,其特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克拉克现象:一种优秀运动员在一般性比赛中正常发挥,但在重大比赛中多表现出的发挥失常的现象。竞技者在重大比赛中会表现出紧张、焦虑,担心失败的心理应激状态,从而影响正常水准的发挥,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李益群,田麦久,1991)。

二、竞赛性心理失常产生的心理因素

(一)选手自身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的性格在日常生活、对他人的态度、对事物判断以及一言一行上得以表现。(何波,2011)典型外倾者喜欢寻求新奇的刺激,对外界的事物表现出过高的大脑唤醒水平,表现为容易冲动,爱社交,容易适应环境,因而在比赛过程中有较低的竞赛性心理应激反应,相反,典型内倾者有着较低的大脑唤醒水平,表现为注重自己的主观世界,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缺乏信心,在比赛中有较多的竞赛性心理失常表现。但是,一旦比赛成绩不理想,外倾者就会表现出过高的自我否定,会出现颓废、失去信心等极端性行为,因此在日常教学和专业训练中做好比赛的预后工作对学生同样重要。

(二)选手的参赛动机与期望

在体育舞蹈竞技比赛中,如果选手在赛前没有树立良好的比赛动机,过分的以成绩和名次为目标导向,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没有正确评估自己和对手的差距,就很容易背负较大的心理负担,影响比赛的正常发挥。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更有益竞技任务工作的顺利完成,高强度动机水平对竞技者水平的发挥可能会造成相反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由静止转向活动状态,以竞赛获奖为目标采取行动,将目标转化为学习和训练的动力并持之以恒,同时关注到不同强度动机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引导,并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参赛动机尤为重要。

三、竞赛性心理失常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竞赛目的,树立正确竞赛动机

动机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与方向性,并能维持个体实现目标。竞技者的动机是否明确、取胜欲望是否强烈都会直接竞赛水平的发挥与最终竞技结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训练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时刻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赛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观念,让学生在比赛中以锻炼为目的,不断的学习成长。

(二)开设心理素质训练课程,树立正确心理观

心理素质的提升有赖于日常教学训练中教师是否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一方面,教师要从言行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随意打骂学生,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教学相长,能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此外,高校也应该设置心理素质训练专项课程,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使选手在面对重大比赛时学会自我调控,轻松应对比赛。

应对策略:

(1)通过谈心、自我反省的方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消除个人英雄主义,树立起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学生责任与义务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2)通过欣赏相关舞蹈比赛或其它体育活动,转移选手注意力,让选手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控。

(三)知己知彼,消除赛前恐惧心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日常教学中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应锻炼学生的分析比较思维,搜集一些对手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了解对手的实力,以及与自身的差距,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免在比赛过程当中出现紧张、恐惧的竞赛心理障碍。能让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快速适应新情景,消除紧张慌乱、急躁心理,正确分析天时和地利情形,取得赛场胜利。

应对策略:

(1)改变训练节奏:模拟比赛进程,增强学生现实的适应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2)增加新异刺激:突击训练,改变学生熟悉的训练地点、场景,必要时候人为制造一些突发状况,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消除面临重大比赛时的紧张和焦虑。

(3)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训练像融合的策略:由于学生个性特征上的差异,造成不同的赛场心理特征,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指导。

总之,无论高等体育艺术类体育舞蹈专业在校学生还是毕业后继续进行职业竞技比赛的选手,都应加强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的竞赛心理障碍的应对训练,有针对性的进行赛前心理指导和训练,帮助体育舞蹈专业选手减轻赛前心理压力,提高应变、分析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赛动机,形成最佳心理应对状态,提高应对竞赛的技能水平,取得赛场佳绩。

(四)重视心理因素与竞赛关系的制约

竞赛性心理障碍,不利于体育舞蹈专业竞技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也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与长远的发展。造成竞技者竞赛心理障碍的原因机制很复杂,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训练中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和研究者要善于留心观察,确定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表现,有针对性的开展竞赛心理应对技能训练,帮助高校体育舞蹈专业运动员克服竞赛心理障碍,提高赛场成绩。

参考文献:

[1]郝锦亮.体育舞蹈选手赛前心理及其训练对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12):160-161.

[2]柯杨宁.体育舞蹈选手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J].体育科学研究,2002 (04):33-36.

[3]何波.高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性格特点分布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02):132-134.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舞蹈心理教学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心理感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