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5-30张葱葱
张葱葱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而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把企业的内部资源最大化和高效性的利用来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手段和行为。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益具有积极意义,是现代企业促进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重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积极制定解决措施,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大,凸显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简要分析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对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企业管理 成本管理的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b)-087-02
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的涌入,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保障经济效益,就要确保利润空间,而现在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使得不少企业之间大打价格战,所以企业的成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商业企业而言,不同于制造企业,商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于成本的控制认识过于片面,管理措施和体系不够完善合理,使得成本管理措施的实施力度不高;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重视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成本的管理,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 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决策、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管理行为的总称[1]。即企业生产营销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工作的管理活动,成本管理的作用对象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每一项费用开支。现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理念,只是一味降低成本;而是根据相关政策指导,改进创新成本管理工作,使企业的资金资源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以联想公司为例,大家都知道,联想在90年代把PC的生产和分销分开经营,两者的价值链和协同效应是结合的。让他们分开管理,这样大大降低了PC生产和销售的市场反馈及沟通成本,实现了成本的控制效益,使得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升[2]。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能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改善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经营管理的不合理消费现象,使工作和生产更加高效,特别是商业企业,成本采购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大大降低成本消耗,既保障了质量和效率,有增加了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 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 重视生产忽略经营,成本管理意识模糊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背景下,很多企业的职能发生了改变,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但是受传统成本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多企业都以产品的生产为重点,注重生产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经营的成本管理,没有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成本管理工作[3]。比如汽车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环节和供销环节,产品设计师在设计环节综合考虑了汽车的性能、外型和市场需求,也参考了设计标准,但是没有考虑公司的综合资源,使得库存原材料品种繁多,增加了庫房的管理成本和货物资金的挤压。还有就是产品设计时,模具制造考虑不够完善,使得工装和模具的精度不高,增加了修边工序,使得人工成本增加。而且由于生产和经营没有有效结合,使得产品大量囤积,资金成本积压,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2.2 商品的采购成本太高
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使得企业工作人员对于成本控制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够,致使他们在公费采购环节考虑不足,造成成本的损耗[4]。而且商业企业和制造企业不同,商业企业处于厂家和消费者之间,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赚取差价,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情况和市场竞争力。所以商业企业更应严格控制成本,加强成本的管理,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3 风险信息评估不足
市场竞争的逐步激烈,使得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所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要加强风险信息的评估,避免资金和货物的积压使得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比如对市场需求信息的评估不足,使得成本采购或产品生产过多,市场消耗率低,从而使得资金回转周期变长,而且后期市场产品更新使得企业的产品无法消耗或者折价处理,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降低。
2.4 成本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完善
虽然很多企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管理,但是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综合考虑企业供应和市场需求的关系,没有建立宏观的成本控制体系,做到从整体上科学合理的降低成本。还有部分企业盲目地引进和模仿国内外先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使得成本管理的运作成本增加,而且和自身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不相匹配,反而不能发挥出成本管理的真正作用。
3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方法
3.1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认识和旧理念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认识,改变旧成本管理意识,才能适应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环境,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一,企业内部要建立系统的管理理念,实施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抛开原来的成本管理理念,把成本的内容和范围落实到每个环节,要随着管理的需求而变化创新。比如商业商品的采购,要从源头开始控制,选择优质供应商,既保障了商品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而且尽量不放弃“废料”,有效综合利用。
第二,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提高成本管理和工作人员的成本预测和决策能力。加强财务人员或者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升他们的成本理念认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能全面而准确的分析信息数据,使成本的预测和决策水平提高,也加强了风险信息的评估,使得管理人员在经营决策时有准确的参考信息和数据,避免因决策失误操作企业经济损失。
第三,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企业的凝聚力[5]。把成本管理的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且加强企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工作效率,使企业效益得到提高。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理论,使成本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任何管理制度和措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成本的创新意识,让成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先进的管理方法,促使自身企业的成本管理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从而促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3.2 合理选择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要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就要根据自身情况,加强成本的预测工作,引入先進的成本管理模式,探索出适应自身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等[6]。一种方式是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比较注重塑造企业的管理文化,为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低成本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实施有效的价值链研究方法,使低成本发展战略的制定更加便捷。另一种方式是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方法。任何产品的市场销售和获利情况都是变动的,而产品生命周期的模式就是把产品分成不同的阶段,企业可以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而采取营销策略,尤其适合大型设备的生产企业。
这其中,成本企划的管理模式就是在企业的产品研发阶段进行成本降低和控制的方法。它是企业在产品研发的初始阶段,以企业的利益为目的,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一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环境下,自行确定产品的成本。成本企划管理模式的运行文化基础和形态分别是集体主义和水平管理,源自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的新车开发和车型更新,成本企划的管理模式受到关注是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在各发达国家受创的情况下,日本却借此占据了国际市场的份额,它成功的原因主要是采用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功效的成本企划管理模式;而且三星电子成功由半导体生产商转型成为品牌领导者也是成功应用成本企划的管理模式[7]。所以各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在注重成本管理的同时,要注意成本管理方式和手段的选择,采用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模式。
3.3 加强成本管理的控制和监督措施
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的控制和监督措施,把成本管理的软性约束变成硬性约束,才能促使成本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成本管理的质量提高[8]。企业内部可以设立相应的控制审计组织已经监督管理机构,引进先进的成本核算系统,使成本审核的能力水平最大程度提升。加大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和成本控制的宣传力度,把成本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个人,从而提高成本管理的控制力度。在此基础上再建立监督约束的规章制度,使得企业人员的行为得到规范化,促进成本管理措施的实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就要加强成本管理意识的认识,转换成本管理理念,根据自身企业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模式,才能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效益,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并制定相应的监督约束制度,从而确保成本管理措施的实施。企业要合理分析自身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丽娜,韩朝.现代化发展视域下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4(9).
[2] 施秀莹.试论全面预算管理之于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财经界,2015(36).
[3] 王洪利.简议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环球市场,2016(18).
[4] 宋杰.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实现与应用[J].财会学习, 2016(18).
[5] 徐世兰.企业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策略探究[J].财经界,2016(3).
[6] 马蕾.浅析全面营改增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 2016(12).
[7] 陈卡峰.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化与市场化问题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
[8] 李艳,张巧良.资源消耗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