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要视阈下的散打与跆拳道的对比研究
2017-05-30欧阳吉华梁法泽
欧阳吉华 梁法泽
摘 要:散打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成分,有着深厚的民族情谊,然而近年来,在舶来物跆拳道的冲击下,散打被国人冷落,文章从散打与跆拳道学习者需要的维度进行spss对比分析,找出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针对差异,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散打运动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需要;散打;跆拳道;spss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186-04
Abstract: Free combat,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deeply rooted in our nation. However,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less popular due to the invasion of Taekondo. Hence, with the use of SPSS, the paper intends to probe into the reason of free combat being left out under the dimension of learning needs and it also tries to propose some sugges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ree combat.
Keywords: need; free combat; taekondo; spss analysis
一、概述
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一部分,是一种提炼了武术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招法,使用踢、打等方法,以快速击倒或摔倒对手为目的的竞技体育项目。跆拳道(Taekondo)源于朝鲜半岛,是朝鲜族的一种传统的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一种“集力学、兵学、哲学、医学、伦理学为一体,以技击格斗为基础,以修身养性为核心”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1]韩国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着手把跆拳道推向世界,跆拳道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猛,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间,跆拳道已成为许多国人喜爱的时尚运动。1986年,跆拳道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00年,跆拳道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1973年世界跆拳道联盟成立至今的二十多年中,跆拳道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全世界有7000多万人从事跆拳道的训练,有近160个会员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组织之一。[2]在跆拳道的强烈冲击下,我们自己的国术——武术散打却相对遭受到国人的冷落。跆拳道的迅猛发展凸显了散打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本文基于学习者需要的视阈对散打和跆拳道进行系统的对比,挖掘散打运动发展中的不足,更好地指导散打的未来之路。
二、散打与跆拳道的学习需要对比
(一)学生学习的需要
需要就是人对某種目标的渴求或欲望。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动力基础和源泉,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所提出的要求在大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家也把促成人们各种行为动机的欲望称为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以排列为7个等级。[3]它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本研究也从这7个等级来研究学生选择学习散打或跆拳道的需要差异。本文以福州市9所本科高校学习跆拳道和散打的公选课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选择学习散打或者跆拳道的需要进行调查分析。通过体育统计软件spss分析系统,弄清楚学生学习散打与跆拳道在学习需要上存在的差异。
(二)学生学习散打的需要
从表1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公选课学生选择学习散打时, “需要”的影响占首要地位是归结“自我实现的需要”,262个调查对象中,有85人完全符合,占总人数的32.44%,基本符合有101人,占总人数的38.55%,两个备择选项之和的人数超过了70%。说明学生在选择学习散打时出于“需要”的考虑主要是自我实现的影响。而相反的是“审美的需要”选项中的五个备择选项中,262个调查对象中,“完全符合”选项只有24人,占总人数的9.16%,“基本符合”选项只有31人,占总人数的11.83%,两个选项之和也仅占20.99%,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认为散打在美的感受上比较差强人意。
里克特量表是由社会心理学家里克特于1932年在原有的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能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分值,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比例就是各道题的回答频数乘以分值所得分数的加总,以这个总和除以该陈述的总频数乘以5所得商。这一总比例可说明被测试者态度强弱[4]。根据里克特量表的统计方法,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公选课学生选择学习散打时,基于“需要”这一方面的影响来看,居于首要地位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占总比例76.87%;其他依次为“安全的需要”,占总比例的72.90%;“尊重的需要”占总比例70.15%;“认知的需要”占总比例61.53%;“归属和爱的需要”占总比例57.94%; “生理的需要”占总比例52.21%;“审美的需要”占总比例48.40%。根据各总比例的大小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学生选择学习散打时基于“需要”的侧重的差异。
(三)学生学习跆拳道的需要
从表2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公选课学生选择学习跆拳道时,由于“需要”对学生选择学习的影响时,“认知的需要”选项完全符合的占32.82%,基本符合的占39.31%,两项人数总占总调查人数的72.13%;“自我实现的需要” 选项完全符合的占33.21%,基本符合占37.40%,两项之和占总调查人数的70.61%;“安全的需要”选项完全符合的占25.57%,基本符合占44.27%,两项之和占总调查人数的69.84%;“审美的需要”选项完全符合的占30.53%,基本符合占36.26%,两项之和占总调查人数的66.79%;“归属和爱的需要”选项完全符合的占26.72%,基本符合占42.75%,两项之和占总调查人数的69.47%;“尊重的需要”选项完全符合的占36.26%,基本符合占29.77%,两项之和占总调查人数的66.03%。以上是“需要”的7个分支中的6个分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选择“完全符合”与“基本符合”的两项人数占总人数都超过66%,这说明跆拳道能满足大部分被调查者的需要倾向。
根据里克特量表的统计方法,从表2中可以明显看出,公选课学生选择学习跆拳道时,基于“需要”这一方面的影响来看,居于首要地位的是“认知的需要”占总比例77.33%;其他依次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占总比例76.03%;“尊重的需要”占总比例76.03%;“安全的需要”,占总比例的75.42%;“审美的需要”占总比例74.50%;“归属和爱的需要”占总比例73.89%; “生理的需要”占总比例53.05%。根据各总比例的大小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学生选择学习散打时基于“需要”的侧重的差异,结果显示,“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均占总比例70%以上,同等份量的支撑着需要的选择。
(四)学生学习跆拳道、散打的需要对比
根据交叉列联表的卡方检验方法来判断行变量与列变量是否具有显著关联。在进行交叉列联表卡方检验时,要特别注意单元格中的期望频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列联表中不应有期望频数小于1的单元格,或不应有大量期望频数小于5的单元格。[5]由于两者的期望频数均大于5,所以可以使用交叉列联表的卡方检验方法来判断学习之所以选择散打与跆拳道时,基于个体需要的影响否具有显著关联。从表3卡方检验表可以看出:当类别选项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时, P>0.01,应接受原假设H0,即行变量与列变量彼此独立,不存在显著关联,也就是说学生选择学习散打或跆拳道时此四项所处的地位没有显著性差异;当类别选项为“归属和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时P<0.01,应拒绝原假设H0,即行变量与列变量彼此独立,不存在显著关联。接受备择假设H1,即行变量与列变量不独立,存在显著关联,亦即说明学生在选择学习散打或跆拳道时此三项所处的地位显著不同。
(五)学生学习跆拳道和散打的需要对比结果分析
根据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可以排列为7个等级层次的理论,“生理需要”是7个层次中处于最底层的需要,也就是最基础的需要。此需要在体育课程学习中,最直接的体现了学生对课程学分的重视度。无论是散打还是跆拳道,学生在选择时,学生首先会关注的是,本课程对自己的有用性,最起码对自己毕业学分数是否有无直接帮助,甚至有部分学生在接受访谈时明确表示自己只是为了学分
的需要而被迫选择的。
学习散打和跆拳道在“安全需要”这一项是保持一致的,它们都通过动作技术的训练,体能的加强,反应的提高,使被训练者更能有效应对安全的威胁。
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获得对自己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和欲望,即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望。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一种自信的感情,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6]。散打和跆拳道都是同等的使人获得“自尊需要”的满足。
每个参加散打或者跆拳道的学习者不可能是毫无目的的,应该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散打和跆拳道提供给学习者的是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舞台。练习者通过自己的刻苦训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在“自我实现需要”散打和跆拳道是统一的。
在散打的学习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学员间的相互切磋,学习时的相互尊敬与进步,这一过程不但提高了技艺,同时也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但是散打是以快速有效击倒对手为主要目的,往往在训练和比赛中把胜利看得太重,以致缺乏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跆拳道要求以礼始,以礼终,跆拳道训练始终在充满“尚礼”和“仁爱”的氛围中进行。并且练习跆拳道时一般在团体中进行,大家一起用声、用力、用意、用神。练习者之间要求相互默契配合、精诚团结、互助友爱。练习跆拳道能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由此可见散打和跆拳道在“归属与爱的需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跆拳道最早是由韩国人推向世界的一项体育运动,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形成完全独立的国际体育组织和正规的国际比赛。2000年跆拳道项目正式列入了奥运会比赛项目,跆拳道运动之风风靡了全世界,由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大关注,人们开始研习、探索跆拳道的神奇。而散打運动相对发展比较缓慢,影响力较差。由此导致了在“认知的需要”的显著性差异。
在“审美的需要”上跆拳道和散打有着明显的差异。第一,跆拳道学习、比赛要求着统一道服、束象征段位级别的腰带,而散打学习训练时着装基本不统一;第二,跆拳道除了技击动作、技击动作组合外,还把技击动作整理编排成套路,既方便练习者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又增加跆拳道的艺术魅力,而散打没有成套套路动作;第三,跆拳道娱乐表演欣赏性强,跆拳道利用团队协作表演,通过对木板、砖瓦等物体的击打展示跆拳道的独特魅力,而散打主要是以对练形式向观众展示。
三、建议
(一)适应新时代审美要求
借鉴跆拳道运动的经验,在审美要求上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统一着装,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必须穿统一服装,佩戴象征学识造诣的段位徽章。第二,简化动机技术要求,在合理的基础上,不缺乏美的享受。第三,编排散打练习套路,将散打技术动作合理组合,展现散打的套路魅力。
(二)适应大众的心理、生理需要,便于推广
大众的心理、生理需要是散打运动推广的土壤,借鉴跆拳道运动的经验,进一步简化散打竞赛规则,统一评判标准,简化动作技术要求,既能满足大众参与的需要,又能满足大众比赛欣赏的需要,符合大众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三)深化认知,继续传统,面向市场
散打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我应该继承先辈遗留下来的伟大文化瑰宝,同时又大力开发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及世界武术散打市场,全方位拓展武术散打产业的巨大潜力,大力着眼于散打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现代先进的传媒技术加强散打宣传力度;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入手树立良好散打品牌形象;加强武术散打的体制改革,搭建联赛框架和加强武术散打赛事管理的法规建设。
参考文献:
[1]尚迎秋.跆拳道技巧[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孙茂君.对跆拳道运动发展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l,47.
[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70-371.
[4]阮桂海,蔡建琼,朱志海,等.统计分析应用教程——SPSS,LISREL&SAS实例精选[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梅雪雄.spss在体育统计中的应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112-122.
[6]许金声.动机与人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