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中国行业资本

2017-05-30潘闽张定习

中国商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资本

潘闽 张定习

摘 要:利用1997年~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和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各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并进一步使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球价值链嵌入度越高的行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越小。但随着嵌入程度的加深,在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嵌入程度提高将会加大资本—劳动替代弹性。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随机前沿模型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a)-172-02

要素替代弹性是重要的经济结构参数,它决定了要素在生产中的相似程度,与要素边际产量的变化共同决定了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还是偏向劳动。由于技术进步偏向是影响要素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素替代弹性在技术进步偏向和收入分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如此,在经济增长研究和宏观政策选择方面要素替代弹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当今世界生产全球化的突出特点是分工由产品层面深入到的工序层面,生产按照工序分散到不同的国家,逐渐把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各个国家纳入统一的生产过程,不断推动国际生产和价值创造体系发生变革,催生了所谓“外包”、“垂直专业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不需要事先对本国市场进行培育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建立生产体系,参与全球化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鉴于此,本文将上述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讨论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影响。

1 指标测算

1.1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测算

选择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测算,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式(2)中η表示要素的产出弹性。

劳动、资本和工业增加值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各年份《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数据整理仿照陈诗一(2011)的做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全球价值链嵌入度需要使用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最早的年份为1992年,而1992年~1997年期间作为初始资本存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净值在《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有记载的最早的年份是1997年,因此本文将考察的初始年份确定为1997年。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8年以后不再提供工业增加值数据,一些文献使用2007年的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和2008年以后分行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计算2008年以后各工业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但是由于累计误差这种方法不适宜用于较多年份。鉴于此,本文将考察的终止年份确定为2010年。

使用数据随机前沿模型中经常使用的BC(1995)模型和Greene(2005)模型进行估计。两个模型的估计结果各项系数数值接近,除两项之外正负号均相同,显著性也大致相同,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相对稳健。模型中λ在1%的水平显著,表明无效率的假定和使用随机前沿模型是合理的。再将模型估计的系数代入式(2)即可求得。

1.2 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测算

式(3)的计算需要使用在现有的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调制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其中u为元素1的1×n维向量,AM为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的进口中间产品的依存系数矩阵,I为n×n阶单位矩阵,AD为国内消耗系数矩阵,[I-AD]-1为里昂惕夫逆,计算结果VSS为1×n维向量,向量中的元素代表了对应位置上行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参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6)的做法进行调制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再代入式(3)即可求得。

2 实证分析

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方式是加工贸易,即从国外进口全部或者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至国外。位于生产上游的发达国家将质量、款式标准,以及生产工艺、诀窍、生产组织和管理方法传递给国内的加工装配企业,总体上标准化程度较高、过程和工艺并不复杂,但是生产设备的专用性较强,因此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替代性较差。因此本文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会减小中国工业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为了检验嵌入全球价值链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关系,使用下式进行回归:

式(4)中vs表示全球价值链嵌入度,vs2为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平方项,用来表示嵌入全球价值链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Z为控制变量。尽管要素替代弹性从本质上说仅仅是一种技术特性,个体的技术特性会收到宏观因素会影响。Mallick(2012)总结要素替代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后指出,技术进步、创新、金融及其他制度、贸易开放程度、工会势力等都会影响要素替代弹性。因此,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1)研发密度。使用各工业行业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支出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代表行业的技术水平;(2)进出口密度。使用行业的进出口之和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代表行业的开放程度;(3)产权制度。使用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

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引入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和部分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使用差分GMM进行估计。表1列出了估计结果。

表中第(2)列和第(1)列的区别在于第(2)列加入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平方项。两个模型中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与之前的分析结果一致。第(2)列全球价值链潜入度平方系数为正,也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嵌入全球价值链导致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减小,但是存在某个临界值,超過这个临界值之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将会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提高而增大。研发密度的系数为负,且在10%和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技术水平越高的行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越小,因为技术越高,生产过程、工艺越复杂,而且较多环节需要使用专用设备,对操作人员也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因此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较小。进出口密度一阶滞后项的系数为负,且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受到上一期开放程度的影响,至于系数为负的原因,可能跟开放程度高的行业技术引进较多、专用设备使用较多有关。产权制度的系数为负,且分别在1%的水平和10%的水平下显著,因为产权制度是用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的,通常认为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较为死板,裙带关系复杂,因而人员增减和工作变动相对都不太容易。因此,国有企业比重越大,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越小。

3 结语

要素替代弹性是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参数,但是关于要素替代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几乎没有。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当今生产国际化的突出特征,也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参入全球化生产和价值分配,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本文使用中国工业行业数据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工业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通过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嵌入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球价值链嵌入度越高的行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越小。但随着嵌入程度的加深,在超过某一临界值后,嵌入程度提高将会加大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研究还表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还与行业技术水平、行业开放程度和产权制度有关。

参考文献

[1]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J].经济学(季刊),2011(3).

[2] Hummels D,Ishii J,Yi K M.The nature and growth of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world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54(1).

[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2006(5).

[4] 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 Mallick D.The Role of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in Economic Growth:A Cross-country Investigation[J]. Labour Economics,2012,19(5).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第一资本观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VR 资本之路
河南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资本过热烧出伪需求更多O2O项目可能在下半年死掉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