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设计
2017-05-30李艳双于树江杨思捷
李艳双 于树江 杨思捷
摘 要:借助价值链思想,从基础课程设置和辅助环节设计两方面探讨了工商管理专業本科生培养体系的设计。通过公共基础课、学科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等基础性环节的设置,以及自主学习课程、实践支撑举措、学术—学生—企业导师配备、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设计等全方位多角度的辅助性环节设计,利于更好地达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也将有力地支撑当前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工作。
关键词:价值链;工商管理;培养体系;基础设置;辅助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3-0025-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dea of value chai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ducation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s from two aspect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omplementary elements. Curriculum involves common required courses, specialized courses, optional courses and so on. Complementary part includes autonomic learning courses, practical measures, academic-enterprise tutorial system as well as webpage, micro blog, WeChat public account and other publicity platforms. The proper design of all these elements will help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undergraduat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s and facilit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Keywords: value chain; business management; culture system; basic settings; auxiliary link
本科生培养体系的设计事关培养目标的达成,是开展本科教学的重要依据。一直以来,设计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培养体系一直是高校各专业的首要工作,是各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尽管许多文献都涉及培养方案的设计问题,但通常的培养体系设计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而且会强调实践教学的比例不能过低。但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具有的高度综合性的特点而言,仅仅从这两方面来考虑还不足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我们通过多年的专业实践发现,需要从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师生、家长、校友等系统化的全方位的培养环节入手,才能充分锻炼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本文以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借鉴价值链思想,系统探讨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培养体系设计。
一、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及价值链设计
作为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营销与战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金融与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咨询、教学及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遵循价值链思想,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体系设计包含基础性环节和辅助性环节两大类别。其中,基础性环节即为一般高校培养体系中列出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与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等。辅助性环节包括自主学习课程、实践支撑环节、学术—学生—企业导师配备、宣传平台设计等,是本设计与众不同的地方。基础性和辅助性两类环节的全面设置保证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1]。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价值链设计图如图1所示。
二、基础性环节设置
1. 公共基础课。具备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英语、数学、计算机、军事体育、思想政治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科学常识和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2.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创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企业战略管理、管理沟通等课程。
3. 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掌握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营销与战略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金融与会计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绩效管理、创新管理、经济法、电子商务、企业竞争模拟、服务营销、企业伦理学、证券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等必修或选修课程。
4. 通识教育选修课。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创新与拓展类的课程。
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分配情况见表1。
三、辅助性环节设置
(一)自主学习课程
自主学习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而设置的指导性课程,也包括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研讨课、学科前沿导航课、企业家传记及管理著作选读课等,见表2。
(二)实践支撑举措
与表1中设置的实践教学学分不同,实践支撑举措中的各项活动并没有学时和学分,属于课外的实践探索活动,是对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如图2所示。
结合现在许多知名企业纷纷开展工业旅游项目的现实,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艺术场所,为全面提升、拓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企业视野,实践支撑举措包括系列的企业游学体验和文化游学体验活动。以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系为例,近年来学生参与游学体验的企业有天津空客、天士力集团、王朝葡萄酒、伊利乳业、奥克斯电气、苏宁物流、津酒集团、空客集团、利民调料、应大皮衣、津酒集团等,参与的文化游学体验场所有天津博物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
另外,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GMC比赛、市场调查大赛、创青春比赛、MBA案例大赛、今经乐道经济热点分析大赛等赛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一系列的企业专题讲座和考研就业交流会,全方位的支持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了解社会,为毕业后进入职场或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表3为河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系举办的企业专题讲座概况。
(三)学术—学生—企业导师的配备
本科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就为学生安排本专业的教师为学术导师,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担任大学新生的学生导师。这样在同一位老师的带领下,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形成一个学术家族,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或高年级同学请教。提倡学术导师可以赠送给学生书籍、U盘或日记本等礼物,但严禁导师收受学生的礼物。学术导师也可以组织本科生聚餐,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指导学生的暑期社会考察,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指导和科研训练。学生导师可以为低年级學生提供生活指导和选课指导,一起组建项目团队,拓宽校内的人脉关系。同时,结合工商管理的专业特色,可遴选毕业生校友,或EMBA、MBA学员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学生与企业导师可以不定期的见面交流或在线交流,使学生对社会和企业实际工作有更切身的了解。企业导师也会被邀请回到学校不定期的为本科生做企业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创业或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三导师”的配备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校生与毕业生之间的联系,如图3所示。
(四)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设计
充分利用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的宣传平台,搭建起教师、在校生、校友、学生家长、MBA、EMBA的沟通交流平台。宣传板块可涉及在校生的日常活动、教师及优秀学生的专访、毕业晚会、毕业应聘指导、暑期社会实践、企业咨询、投稿园地等内容,为广大的在校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应及时留意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家长、校友在各类宣传平台上的留言反馈,密切各方关系,以共同助力在校本科生的成长和成才。
四、结束语
本科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依靠传统的理论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也难以培养出有社会竞争力的毕业生。借鉴价值链思想,加大辅助性环节的设计,在培养方案的学分设计之外丰富课外的活动领域和环节,以学生为本,调动校内校外的多方力量,全方位助力本科生的成长和成才会是高校今后的发展趋势。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性特色,还可以进一步开发更多的辅助性环节,同时改进基础性环节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如可考虑与咨询公司的合作,直接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感受;可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升目前的课程教学效率等等,要积极地创造条件,不断地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冯其红.大学生学业引导与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1).
[2]王矩香,郭梅,陈洋洋.面向多元需求的本科生培养过程质量控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9).
[3]朱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8(5):6-11.
[4]王慧.价值链理论视角下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
[5]孙爱东.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3 + 4”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5(11):41-45.
[6]张旺,杜亚丽,丁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反思与当代创新[J].2015(1):28-34.
[7]孟凡芹.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模型构建——基于标准化系统工程理论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17(3):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