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澳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差异性研究

2017-05-30张磊尚涛李桂臣张源

高教学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采矿工程国际化

张磊 尚涛 李桂臣 张源

摘 要:随着国内外采矿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业研究型人才的国际化交流与科技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化一流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剧增,这些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出色的外语交流能力,知经济会管理等特点,而传统的采矿工程研究型人才已渐渐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国际化的需求。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系统调研中国和澳大利亚采矿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发现了研究生学位学制、选拔制度、导师制度、课程设置、论文评审、学位授予、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差异性,明确了两国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各自的优势,为优化并完善中国采矿工程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差异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3-0022-0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al industry,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researching talents are increasing. Therefore, the outstanding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ho have enoug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ong innovation ability, excellent foreign language speaking ability and economy and management knowledge are greatly demanded.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talents canno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houlder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ivating researching talents. This thesis compares the research system of mining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and Australia, finding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namely degree system, selection system, supervisor system, curriculum, thesis evaluation, degree granting, quality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advantages of each system are proposed, which will be a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China's mining engineering training.

Key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post graduate cultiv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difference study

前言

随着国际矿业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我国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研究已成为热点和难点[1-3],其中尤以采矿工程研究性人才的国际化培养研究更为瞩目。

采矿工程系地矿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最主要途径,采矿工程的研究生培养主要以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采矿新技术为主,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使采矿工程理论成为能夠指导实践的安全、经济、高效的理论,为采矿工程及相关领域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复合应用型人才[4]。

目前,中国的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方法(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还是有很大区别,为促进中国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善,需要取长补短,吸收外国好的培养经验。因此,进行国内外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的差异性研究势在必行。以澳大利亚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代表,与国内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研究,以促进我国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发展。

一、中国和澳大利亚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的差异性

(一)研究生学位与学制

中国的研究生学位与学制如图1所示。单独考试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为用人单位培养掌握采矿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的人才[5]。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教学与科研人才,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与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主要培养现场应用复合型人才,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业人才。

澳大利亚的研究生学位与学制如图2所示。其中,授课型硕士一般要求具有本专业学术背景,如非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背景或半年的基础课程,采用学分制,完成规定学时的课程并通过考试,不需撰写学位论文即可获得学位。研究型硕士旨在从论文选题、计划、实施和完成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专家评审即可获得学位。荣誉硕士有别于课程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一般是课程型硕士为了继续深化提高,在完成课程后继续学习1年[6]。专业博士针对专业人士和高校教师,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哲学博士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要求完成一定深度的创新课题的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7]。

(二)研究生选拔制度

中国硕士研究生选拔主要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统招)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统招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高于国家分数线与报考院校专业分数线的学生进入复试,由初试和复试成绩综合评定录取。对于成绩优异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获得推荐免试资格后,可自主申请院校并参加面试,根据本科阶段表现与面试成绩综合评定录取。博士学位主要以普通招考、申请-审核制、硕博(本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直博)等几种方式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普通招考即参加校级博士统一招生考试,其余方式以学生申请,学院组织面试综合评定录取,总体为“严进严出”。

澳大利亚研究生选拔制度承袭英国,采取个人申请和导师准入相结合的选拔方式。采取宽进严出的方式,没有入学考试,完成本科学习者即可申请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具备硕士学位或者成绩优秀的荣誉学士学位获得者可直接申请攻读哲学博士。即使没有上述学位,若申请者具有多年的科研经历也可以申请攻读相关的研究学位。同时,导师对学生是否被录取有很大决定权[8]。

(三)研究生导师制度

单一的导师制在中国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师生比例失调,导师可能同时指导十几位研究生,分身乏术,不能兼顾所有研究生的培养。

澳大利亚比较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引导作用。采用联合指导:由一位主要导师(principal supervisor)和几位助理导师(co-supervisor)共同指导。主要导师全面负责指导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科研任务;助理导师辅助主要导师协助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并进行基础知识的指导。导师通常每周与研究生面谈一次,对研究进度进行检查和指导,帮助解决科研中存在的问题[9]。

(四)研究生课程设置

中国对研究生的课程类别和需修学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四个部分,即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补休与自选课程。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制定培养计划,并通过所选课程考试。其中,直博生和硕博生需修30个学分,统招博士需修13个学分,学硕需修22个学分,专硕需修26个学分,单独考试硕士生需修32个学分。获得学分,就可进行论文答辩。

在澳大利亚,授课型硕士需修学分,不需撰写学术论文即可申请学位;专业博士需修学分,并撰写毕业论文,论文盲审通过即可授予学位,课程通过情况直接影响学位的授予情况;研究型硕士和哲学博士没有学分要求,结合研究方向自主选择课程,与能否毕业无关。

(五)研究生论文评审

中国实行师生讨论确定选题,进行研究并撰写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采取重点抽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抽查对象为获得校一等及以上学业奖学金的学硕,比例为50%。随机抽查对象为获得校二等及以下学业奖学金的研究生,比例为3%~5%。抽到的论文由2位具有硕士生指导经历的专家进行评阅,其中至少1人为校外专家。博士论文全部由学校组织盲审,由5位具有博士生指导经历的校外专家评阅,通过评审后进行答辩。

澳大利亚的研究生在完成论文后,交给导师进行评审,导师对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进行严格把关。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需2个评审人,其中至少有1人为校外专家。博士论文需至少2人评审,评审人可以为国际专家。

(六)研究生学位授予

中国的硕士生通过课程考试、培养环节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即可授予硕士学位;博士生通过课程考试和培养环节考核,并发表学术论文,最后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授予博士学位。

澳大利亚的硕士学位需要2位评审人,博士学位需要3位评审人,若专家返回意见一致并且达到了学位论文的毕业要求,可不进行论文答辩直接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若专家都认为学位论文论述不完整,则需根据专家意见完善论文,再次送审;若意见仍不一致,则学生需进行论文答辩,由答辩委员会确定是否达到所授学位的论文水平。对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没有要求,但论文的发表可反映学生的科研水平[10]。

(七)研究生質量评价

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相对单一,主要是学校负责研究生的质量评价,从课程学习、必修环节、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学位论文五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在必修环节方面,主要进行文献综述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学术规范与科研道德;在科研素质方面,主要考核学术活动和专题研讨;在创新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术论文发表、科研实践、独立研究、专利发明等的参与情况;在学位论文方面,主要为总结科研成果、撰写学位论文的能力。

澳大利亚是全球最早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其质量评估包括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外部评估由澳大利亚大学质量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内部评估由高校进行自我评估。质量委员会与联邦政府积极合作,由联邦政府依据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研究生教育的法规和制度,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宏观控制和指导,并由质量委员会制定详细的质量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同时要求各高校每五年接受一次评估。所有高校根据质量委员会制定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制定本校的教育质量评估实施方案[11]。

二、澳大利亚研究生培养优势

(一)多元发展的培养方式

根据学科性质与培养目标的不同,采取应用型模式、学术研究型模式与本土性鲜明的“墨尔本模式”相辅相成的多元模式[12]。在培养过程中,弱化课程、考试及学术论文考核,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研究、创新创造、实践操作能力,根据个人特点与研究方向,适当延长或者缩短学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学术发展与科研的进步。

(二)严格的导师遴选制度

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国际复合型研究生得益于导师精湛的业务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并严格评审申请者。首先,聘请该学科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评审,再由院系两级学术委员会根据评审意见提出聘用人建议名单,其后院长结合两者意见进行聘用[13]。大幅提高外籍教师和客座教授的数量、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三)宽进严出的教学制度

采用个人申请和导师准入的选拔制度,不进行統一的考试。导师根据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积累程度决定是否录取。研究型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篇有创新点的学位论文。

(四)灵活的课程体系设置

以市场需要和企业发展为导向,灵活设置学位点,研究型学位与课程型学位严格区分。研究型学位主要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没有课程,主要进行科研;课程型学位主要是课程学习,培养实践能力。

(五)教育评价体系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高校自主质量管理机制、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质量激励机制、来自社会的质量评价或监督委员会。质量委员会联合政府对各高校的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实践教学、科研平台、研究成果进行严格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对问题责令限期整改。且高校内部实行淘汰制度。课程硕士每2~3周进行一次研讨会,主要考察对课程的掌握,导师根据在研讨会的表现打分,累计分数达不到规定时可能被淘汰。研究类硕士和博士每隔一定的时间,需参加学术报告会,主要汇报研究进展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导师组进行评议,若评议结果为不适合继续科研,则直接被淘汰。

三、中国研究生培养的优势

(一)重视科学思想的培养

将思想理论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范围,开设了《自然辩证法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使研究生能更深程度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思想上为研究生的进一步学习与科研奠定了基础,使研究生能从哲学层次更深的思考科学问题。

(二)丰富的图书馆藏资源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图书馆形成了以矿业为特色,以理工为重点,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和“低碳新能源数据库”和“学术视频点播平台”等特色数据库。开通了快速通道,方便同学进行Opac查询、科技查新、学位论文提交、参考咨询,校友著作查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完善的奖励资助体系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激励研究生潜心学习学术,奖励支持研究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利用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导师投入,建立了动态的、以提高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的研究生奖学金评定体系,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并设“三助”(即助研、助教、助管)岗位。同时,为引导、激励和支持研究生学习、科研,进行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加快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发表高水平论文,设立了优秀创新研究生奖学金,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条件和学习氛围。

(四)优质完善的教学资源

拥有由3名院士,一百余位中高级职称组成的教师队伍,且专业授课教师大多数获得了博士学位。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和实验设施,包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矿工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奖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三大科技奖、省部级科技奖三百余项。

四、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采矿技术日新月异,世界矿业领域创新竞争日益激烈,对采矿工程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和澳大利亚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体系,得出了学位学制、选拔制度、导师制度、课程设置、论文评审、学位授予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差异性,同时分析了中澳两国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为优化探索我国研究生培养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条件和氛围,提升学生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国际矿业领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促进我国矿业蓬勃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屠世浩,张东升,等.中澳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体系对比与优化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6(3):18-22.

[2]张磊,屠洪盛,乔明,等.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优化探索研究[J].科教导刊,2015(9):25-27.

[3]张磊,屠世浩,乔明,等.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研究[J].科教文汇旬刊,2015(8):62-64.

[4]J.-Y.Lan,W.-B.Guo.“Analysis on Appli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of Mining Engineering”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pp.2010.220-223.

[5]倪小明,李化敏,刘晓.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11(1):64-67.

[6]宋丹,吴渝.澳大利亚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及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84-88.

[7]宋伟.澳大利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 2011(5):61-62.

[8]袁小平,刘镇章.澳大利亚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34(6):738-739.

[9]王延江.澳大利亚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11):1406-1407.

[10]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Destinations 2008-A report on the work and study outcomes of postgraduates[R].Australia:Graduate Careers,2008.

[11]杨俊利,郭艳利.澳大利亚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和质量管理体系及启示[J].法学教育研究,2012,6:227-236.

[12]荣军、李岩.澳大利亚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及启示[J].科技教育创新,2010(20):272-274.

[13]宋丹,吴渝.澳大利亚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及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80-84.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采矿工程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