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营战略视角下小微型企业员工内部消耗研究

2017-05-30王艺

中国商论 2017年19期

王艺

摘 要:过程增值、结果有效,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即为成本。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成本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小微型企业的内部结构、沟通模式、企业文化等因素导致其内部消耗大、成本高,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员工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和不协调等因素会造成企业内部工作效率降低,本文通过研究小型企业员工内部消耗,提出降低小微型企业内部消耗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内部消耗 小微型企业 内耗成本 恶性竞争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7(a)-000-02

小微型企业具有规模、设备、资产三低的明显特征。截至2016年,我国中小型企业数量达1520余万家,各类小型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大约分别占中国经济总量的60%、57%和40%,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型企业利润较低,对于成本更为敏感。员工在工作中矛盾及不协调等因素,势必会降低企业效率,效率的降低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与原料等成本不同,员工内部消耗成本不仅难以量化,其所消耗的也不仅仅是企业的物质。与之伴生的一系列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等问题往往更为致命。由此可见,这一隐性成本是扼制许多小型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为企业之后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

1 内部消耗的内涵

内部消耗,被看作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属性之一,显示了事物及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間的作用相互干扰、相互冲突、相互抑制,从而使各种有用能量产生相互削弱或抵消,一种非生产性的自我消耗。“复杂人”人性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多样的,随着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需要的层次也在不断改组,因人而异”。不同的需求产生异样的矛盾。因此,绝对合理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是不存在的。在这一动态的变化中,管理者只能力求最佳平衡。只要存在组织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行为,而管理行为作为一种半强制监督行为势必会使员工产生负面情绪。

2 小微型企业员工内部消耗的主要危害

员工内部消耗造成的影响,对于企业与员工自己,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内耗严重的企业中,容易出现人员互相不信任的情况,进而影响员工工作情绪,促使人力成本上升,拉低团队工作效率,造成企业人均产值低于实际应达到水平。分析内耗的危害,有利于接下来探究其原因。

2.1 工作效率下降

工作效率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指标之一。工作效率下降是企业内耗的必然结果,企业内耗是阻碍工作效率提升的最大障碍。小型企业中,职位工作内容易模糊,一人兼数职的情况普遍,工作效率较大中型企业更加难以量化。工作效率低的表现包括:会议效率低下,采购环节繁琐浪费,团队进度依赖加班,信息传递缓慢,工作流程繁琐,资源利用率低。

2.2 内部消耗增加隐性成本

内部消耗对于企业的影响除了直观的成本外,还会付出许许多多的隐性成本代价。这些隐性成本难以以经济数额进行量化,但其危害程度远远超过了经济损耗的代价。间接提高企业成本的同时,不断侵蚀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分化瓦解组织人员体系,严重地破坏企业原有文化,影响员工思维导向。在此情况下,小型企业运作中造成的隐形成本包括:(1)企业凝聚力减弱;(2)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3)偏离组织结构设计目标;(4)决策信息偏差。

3 小微型企业员工内部消耗的主要成因——经营战略模糊

小微型企业员工内部消耗的生成是由于企业员工利益诉求、意见表达和情感宣泄没有公开的解决渠道和方式所致。引起员工内耗的原因一般有五种,从宏观至微观依次为:经营战略模糊>组织结构不合理>岗位职责模糊>内部恶性竞争、不良企业文化盛行。

经营战略指企业面对瞬息万变、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决策,是企业前进的总基调,也是五种内耗原因中最核心、最顶层的因素。不同企业,规模的大小、发展的目标也不同。当这一战略不明确时,盈利目标也会变得艰难。企业发展战略模糊表现为:(1)战略缺乏连贯性;(2)战略缺乏全局眼光;(3)所制定战略生存能力低下;(4)经营战略不具有战略性。

由以上问题伴随出现的价值观不清,极易使员工缺乏归属感。缺乏归属感时,人员流动性增大,良性企业文化也就无从构建。而企业文化的糟糕与员工价值观的不清,使得部门、员工皆极易产生简单驱利行为,小团体肆意滋生,此时,公司内部恶性竞争行为在所难免。

4 经营战略视角下小微型企业降低内部消耗的策略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小微型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不完整,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对环境的正确分析,在战略实施中缺乏必要的组织和监控等。战略的缺失与不当已成为制约小微型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其战略管理现状急需改变。

4.1 小微型企业应进行四种分析

小微型企业重视战略对于制定战略来说,信息情报是第一位的。在分析外部信息时,应遵循从广至微的原则。分析顺序为:行业结构分析→企业市场境况→企业资源分析→企业文化分析。在完成以下分析基础上,小微型企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经营战略,并降低内部消耗。

4.1.1 行业结构分析

明确市场定位以及在市场经济运作中的分工。明确企业立足于该市场行业中参与协作的位置,可为消费者或下游企业提供何种服务与产品,是企业开始运作前就应当考虑研究的第一步。

4.1.2 企业市场境况

以分析对手为起点,在行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明确特色,找准发展方向,是企业初创期就应当明确的。只有了解企业自身所处境况,接下来的分析才能开始进行。

4.1.3 企业资源分析

企业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源的运用和调配过程。小型企业的资源通常并不宽裕,包括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合理的资源组合运用是制定经营战略必须考虑的环节。在理清企业自身资源后,合理的组织构建,岗位分工才得以开始。

4.1.4 企业文化分析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价值观的体现。无论微观宏观,还是大群体,或小队伍,企业文化始终存在。站在经营战略制定的高度来看,设计企业文化是可能的。无论何种基调的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向心力是其始终的目标。确定企业文化的总基调,是进一步引导企业文化发展的依据。

4.2 小微型企业具体战略设计的思考

加强小微型企业领导人的战略管理意识和技能。小微型企业的领导人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打破传统思维,树立战略意识,充分了解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培养、引进人才。小微型企业面临的困难,究其根本正是人才的缺乏。因此,小微型企业首先要开阔视野,拓宽渠道,选拔优秀人才,为企业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组织人才资源;加大智力投入,培养一批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

明确企业定位,强化自身优势。小微型企业虽然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点和优势,但与大企业相比,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受到诸多制约,难以与大企业相抗衡。这就要求小微型企业要重视发现和挖掘自身的相对优势,集中主要资源,突出核心专长,专业化发展,以此来构建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工作的激励因素[M].1959.

[2] 仇荃.劳动节的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J].成才与就业, 2015(9).

[3] 廉广华.人力资本与人力成本[J].中国有色金属,2012(23).

[4] 胡学一.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是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J].中国集体经济,2000(4).

[5] 刘琴,周柏林.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缺失与应对策略[J].经济特区,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