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世师表——书画中的孔子”展儒家风范

2017-05-30

公关世界 2017年16期
关键词:礼器孔庙孝经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圣祖南巡幸驾曲阜,亲至阙里孔子故居,赐御笔“万世师表”榜书,悬于大成殿中。翌年下诏摹拓此匾,颁发给天下文庙,“万世师表”四字亦因此成为孔子的最佳代称。而今,“万世师表”也是全台首学台南孔庙大成殿内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块匾额。7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万世师表——书画中的孔子”展,以纪念孔子。

孔子(前551—前449),祖先为受封于宋国的殷商后裔,生于鲁国,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后世敬称孔子或孔夫子。他是东周时期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曾删诗书,赞周易,订礼乐,修春秋,成为后世科举取士必读教材,影响华夏文化至为深远。邻近的日本、韩国、越南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亦受其学说沾溉,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孔子被孟子尊为“圣之时者”,意思是其思想能适用于各个时代。孔子的言行、事迹,与周游列国的见闻,皆保存于《论语》《孔子家语》,或散见于《史记》与诸子百家经史故事。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藏品中,颇多与孔子相关的作品。除了绘画、版画中的各类孔子肖像,书法中诸多汉隶名作、历代碑刻、经典箴言,以及御笔书匾等,也都是汉代以来尊崇儒术所留下的历史轨迹。本次共选展35件,分“圣贤小像”“刻碑崇圣”“历代尊儒”和“经典图绘”等四个单元,援以向这位数千年来,以圣德雨露滋养华夏文化的万世师表致敬。

涉及到孔子画像的藏品在展览第一部分,包括《至圣先贤半身像》《圣君贤臣全身像》《圣庙祀典图考》等。

《至圣先贤半身像》基本是“标准像”般的存在,里面含一百二十对幅,每个人物均是画成冠服半身像,每个画像都有各自题签。这本册子原来是故宫南熏殿的旧藏。明代崇祯皇帝曾将历代帝后、贤臣图像放置在文华殿、武英殿;到了清代,这些图像则被放到了南熏殿。这里面除了孔子,他的弟子颜回、宰予、冉求、仲由等也都收录在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单元中的两件“孝经”,一件为宋高宗所书,一件为明代文徵明所书。《孝经》傳为孔子所陈述,它的教化意义历来为统治者所重视,因此传世的《孝经》绘本不少。尤其到了南宋,高宗赵构经常亲自书写四书五经章句,再命令画师们按着意思绘制成图,令其更有宣传作用。

展出的这件《宋高宗书孝经马和之绘画》册,原是手卷,因破损严重改装成册。一图一文,总共有画十五张,书十七幅,这次展的是“开宗明义”。

《明文徵明楷书孝经仇英画卷》和它很相近,文徵明在卷后题跋中认为,仇英的临摹对象是北宋初年画院道释人物画家王瑞的《孝经图》。

第二单元以“庙堂三巨制”开篇——《乙瑛碑》《礼器碑》及《史晨碑》现存于山东曲阜的孔庙,合称为孔庙三大名碑,历来为书家所推崇。展出的是台北故宫院藏拓本。三件作品与孔庙密切相关。《乙瑛碑》记录的是前鲁相乙瑛上书,请求在孔庙设置一位卒史主持、管理并守护孔庙诸多事宜;《礼器碑》则记述了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设各种礼器的事迹;《史晨碑》分为前、后碑,前碑记录了东汉鲁相史晨奏请祭祀孔庙的事,后碑则记载了史晨祭祀孔庙和飨礼的盛况,传为蔡襄所书。

展览通过几件历代艺术家所书儒家经典箴言作品,来表现对儒家儒术的尊崇。

猜你喜欢

礼器孔庙孝经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蒙古文《孝经》及其词语释义研究
论新泰周家庄遗址春秋时期青铜礼器墓的等级性
《诗经》中青铜礼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