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私立学校发展的历程、模式及前景分析

2017-05-30李新东

高教学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私立学校发展历程前景

李新东

摘 要:私立教育发展历史久远,国内外在私立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文章对国外私立教育的发展历程、成长环境进行了简要分析,着重对国内私立教育的发展历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其经营模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论证了私立学校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私立学校;发展历程;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010-0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duc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re are different development courses in private educ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growth environment of private education abroad, and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omestic private education. It analyzes the business mode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private school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re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theory.

Keywords: private school; development process; current situation; prospect

一、国外私立教育简介

(一)世界私立教育发展历史

私立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私立学校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中欧洲的私立教育最早出现在中世纪的教会组织中,日本在明治初期出现了私立教育,近代随着日本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而从世界私立教育的总体发展来看,澳洲和美国的私立教育發展历史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性,对世界的私立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家对私立教育的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美国私立教育简介

从美国的教育历史可以看出,其私立教育的起源早于公立教育,在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前教育形式全是私立教育,独立战争后才有公立教育的出现和发展。近代以来,美国的私立教育受欢迎程度大大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来,在私立学校的就读学生数量年增长率达到16%,其原因显而易见,美国的很多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大学都是私立学校,除了大学之外,其中、小学的私立教育也很成功,私立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社会中表现出优异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使得很多家长都愿意付出更高的学费送子女到私立学校就读。

美国私立教育的成功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美国拥有较为完善和成功的教育管理制度,对于私立教育设立专门的私立教育管理机构以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服务,同时,对私立学校进行严格的把控,确保学校达到各项相关标准。美国的教育制度使得私立学校在学生生源上有一定的优势,学生生源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吸纳各地区优势生源,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2. 美国私立学校的学校经费来源广,除了学校自筹一部分资金和收取学生学费外,私立学校还可以获得政府经济支持、社会捐助、教育基金支持等,与公立学校一样,私立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状况向政府申请科研经费。

3. 私立学校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师资基础和发展特性设置学校的特长学科,进行专业性、方向性更强的教育,以优势学科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4. 美国教育管理制度对待教育一视同仁,私立学校、公立学校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在教育资源、社会资源、政策等方面没有实质的区别,为私立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5. 私立教育的教师管理制度为私立学校吸引了优秀、稳定的教师资源,私立学校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待遇和薪资,使得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具备优势。

6. 美国政府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私立学校进行分类管理,对营利性的学校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保证学生的各项权利得到正常的使用。

种种教育制度、政府支持的优势和学校自身高效的管理使得美国的私立教育蓬勃发展并获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中国的私立教育发展也从中借鉴了很多方法和措施。

二、中国私立学校发展历程

私塾是中国最早的私立教育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孟之学、道教等学说的发扬方式除了学说倡导者到各地游说,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通过私塾进行传播的。后来随着封建社会的进步,出现了私塾与官办学堂并存的教育方式,可以说私立教育在各朝各代的教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近代中国的公立教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以迅速发展,私立教育的发展相对而言略有逊色,但近些年私立教育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从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私立教育经历了坎坷的发展,整个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 第一阶段:私立学校兴起时期,具体时间段为1903年以前。这一阶段的私立学校大多是私人出于捐资兴学的目的而捐建的新式学堂,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指导和约束,私立学校也存在很多管理制度上的问题。直到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新教育制度——《钦定学堂章程》,这意味着教育制度的发展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思考,也是私立教育进行进一步发展可以依靠的制度基础。

2.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具体时间是公元1904年至1918年,在第二阶段中私立学校在制度的管理下向着正规化发展并逐渐向公立学校过渡,从地域上看,这一时期的私立学校分布比较分散。当时清政府比较有影响力、并具备一定教学实力和办学规模的私立大学有北京中华大学、朝阳大学、明德大学等位于北京的四所大学和位于地方的武昌中华大学、吴淞中国公学、江苏大同书院,全国约有7所认可度较高的私立大学,而在这一阶段国内的公立大学仅仅有三所,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和直隶北洋大学。

3. 第三阶段:从1919年到1948年被划分为中国私立教育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的私立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私立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斗争的胜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于一九二七年四月被提出之后,私立教育得到整顿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私立学校的学校数量和教育规模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全面的侵华战争,一九三七年之后,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私立教育受到战争的影响而进入发展的低谷。

4. 第四阶段:从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私立教育发展的第四阶段,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建国之初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中国所有的私立学校开始并完成了向公立学校的过渡。这一结果是国家的政策方针造成的,政府起初的策略是支持在当时有一定办学实力和教育条件的私立学校,合并办学水平较差的私立学校,经过整改之后,中央政府于1952年提出新的办学指示,将所有的私立中小学转为公立学校,中国是私立教育也就因此在历史舞台中消退了一段时间。

5. 第五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2年市场办教育出现以来,中国的私立教育进入了现代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转折点,也是人们思想、精神发展的转折点,一些思想活跃、有先见的人士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的教育事业。各种私人办学的现象逐渐出现,其中汕头大学是李嘉诚先生于一九八四年出资创办,同一时期,包玉刚先生创办了宁波大学,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创办的第一批私立大学。1992年“市场办教育”的方针出现使得私人办学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社会办学条例》于1997年颁布施行之后,社会办学在政策的指导下发展得更加迅速、逐步趋于完善。

就现代中国的私立教育发展来看,中国的民办教育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勢头迅猛,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和社会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但是,从目前的私立教育质量来看,与欧、美、日等教育水平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私立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私立学校数量少、生源得不到保障、教育管理差、教育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突出。

三、中国私立学校发展模式和现状

(一)中国私立学校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私立教育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四种发展模式,以下进行分别的说明:

1. “公助民办模式”

该模式具体可以分为公助民办和国有民办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由个人或者团体出面承办、管理,区别在于公助民办的学校只是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经费和条件支持,而国有民办学校的土地、建筑、设备等都为国有。

这种模式在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常见,私立学校拥有较好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在生源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生源主要来自工薪阶层的子女。

2. “教育借款模式”

该模式主要面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该模式下创办的私立学校具备优良的硬件设施,同时也会收取高额的费用作为投入。入学的学生家长需要提供一笔资金作为学校的建设基金,学生就读期间的费用由基金的利息支付,基金随着学生毕业离校而退还(不含利息)。

3. “温州经济模式”

顾名思义,这种私立教育发展模式多出现在江浙一带等个体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该模式下的私立学校是办学灵活性最强的一种,有很好的社会适应性,教学体制既面向全日制学生也接收非全日制学生,同时办学的主体可能是企业、教育家、专家学者等多个不同类型,“温州经济模式”是发展得最为多样化的一种模式。

4.“扶贫办学模式”

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很多贫困地区的教育得不到保障,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受教育学生基础差等问题十分严重,“扶贫办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落后地区的教育问题。

(二)中国私立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代私立学校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新形势下促进市场经济中教育产业竞争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近代的私立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在生源条件、教育制度、师资力量、资金实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中国私立学校的生源质量与公立学校的生源质量相比存在着严重不平衡问题。这与中国公立教育的主体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建国以来公立学校在教学实力和教学质量上都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在政策、资金上,公立教育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使得公立学校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极度认可,在录取学生方面也有择优录取的选择余地,而私立学校的生源多数为公立学校选择之后的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而言较差,这样一来很难让原来就素质偏差的学生经过教育之后超过原来就较为优秀的学生,使得学校的名气大大下降,学校名气下降又会影响到下一届招生的生源素质,如此形成了生源素质恶化、教育学校名气日下的恶性循环。

其次,中国的私立学校多为以经济盈利为目的的学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质量上存在一定的经济因素。这就表现为私立学校一般会向学生家长收取比公立学校更为昂贵的学杂费用,而付出更多教育成本的家长则会对学校的教育成果怀有更高的期待,如此一来,私立教育就面临着巨大的名誉压力,如何在劣势生源的基础上利用并不具备优势的教育资源来收获更好的教育成效呢?这是私立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实际难题。

再者,私立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也是很多私立学校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国外的私立学校在师资结构方面都有着优于公立学校的优势,然而在国内除了少数优秀的私立学校之外,大多數的私立学校的师资情况都与国外形势恰恰相反。中国私立学校的教师素质多数不及同等级的公立学校,在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水平上大都处于劣势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对于私立学校任职教师的待遇不够高,除了薪资水平有提升之外,社会保障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以吸引高素质的教师资源。

最后,私立学校的教育制度不够完善,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管理力度和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很多私立学校,尤其是高等教育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和课程存在很多的跟风现象,部分私立学校过大的考虑到经济效益导致对于社会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大幅度的加大招生规模,而对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没有合理的分配,没有建设性的学校课程设计规划,更难以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最终没有收获社会上的认可和知名度。虽然近些年政府在私立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促进工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在教育政策和资金方面,政府向各种私立教育组织提供了支持,尤其是专职院校在政府的鼓励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院校没能彻底落实以教育为中心的发展策略,把政府的资金支持视为经济来源,不顾生源质量拉拢学生,使得政府的支持未能收获应有的效果,因此,政府的监管工作有待完善。

四、中国私立学校发展前景和趋势

中国近代的私立教育发展波折重重,经过帝国主义侵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阻碍,受到政治政策的约束,最终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猛的发展。中国目前的私立教育一直在追随世界先进的私立教育体制和管理方法,借鉴国外的发展方式逐渐地减少与欧、美、日等国家的差距。

教育是国家能够长远发展的基础,中国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对中国今后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方案,建设一种政府公立学校为主与社会私立学校相结合的教育新体制。针对不同等级的教育院校,建议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进行管理:就基础教育而言,由政府发挥公立教育的主导作用,确保义务教育得到贯彻实行,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按照国家规定创办优质的基础教育院校,提高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要充分发挥各行业、企业、团体在私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同时更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工作;政府在高等教育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同时借鉴国外名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培养、扶持有教育实力的私立教育。

从对国外先进的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可见,私立教育在未来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世界私立教育发展史,尤其是美国私立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中国私立教育事业的发展渊源、发展模式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明确了私立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是中国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重视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刘建银.中国私立学校组织形态演变的历史透析——基于非营利组织的视角[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杨云兰.中国私立教育研究的新篇章——评王炳照先生主编的《中国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3]刘松林.浅析1949~1952年中国对私立学校的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03).

[4]郑智芬.近年来中国近代私立学校研究综述[J].克山师专学报, 2004(02).

[5]孟祥林.中国私立学校发展的历程、模式及前景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2004(02).

[6]潘奇.私立教育发展中政府的角色与理念:国际比较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13(21).

猜你喜欢

私立学校发展历程前景
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前景的探讨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