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技术的凸轮机构CAD/CAM系统综述
2017-05-30崔辉
摘 要:随着校园里智慧网络和智能硬件以及带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软件公司开发产品的方法与技术,在此大背景下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许多企业正在逐步构建一个能够利用网络开展远程设计与制造的高科技含量的互联网+的过程中,这一切给机械磨具CAD/CAM(计算机软件全程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全程辅助制造)带来了新的网络架构以及机遇和前景,CAD/CAM正向着软件模块化集成化、智能设计优化渲染、简单化和网络输出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CAD技术;网络架构;设计软件
目前网络基础设施和带宽的大幅度提高,现在各种软件公司的产品也从单机版开发的技术和方法改变成基于网络协助平台的开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基础上的开发技术,这一切给传统的机械磨具制造业带来了新的设计和制造格局的变化,网络架构的设计以及输出方案。为了能够更好的达成机械磨具企业基于CIMS体系框架下的网络功能,在企业实际生产当中,对于CAD系统而言,需基于此种网络化架构下的思想,制定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基于此指导,将常规工程数据库当作实施设计生产的基础核心。
另外,将网络平台软件以及图形软件系统当作系统设计的内在支撑,秉持软件的产品数据接口标准,结合图形基础设计接口方面的相应标准,促进各种硬件设备与技术平台间的有效集成,实现多种网络拓扑结构、操作系统架构及各种应用软件间的紧密集成于融合,以传统形式的诸如CAD、CAE、CAPP及CA等应用软件为基础,充分发挥最新行的BIM内在优势,将新旧软件紧密融合,实现数据共享功能相互调用、数据模块共享,实现单机版的软件应用不能实现的全面功能[1]。
对于CAD/CAM系统而言,其基础性的设计运行平台,仅能运用基础网络方能实现互连与对接,方能促进各种相关资源彼此见得相互调用与共享,另外还能实现各项设计工作的协调与交融,从而将群体的力量最大化发挥出来。CAD/CAM所具有的各种基础使用模板、示例及设计编码等,均需依据次序,在服务器当中存储用于公用的软件,对于用户CAD/CAM工作站而言,其可以运用网络,实现其中数据的共享与同用,并基于此,更好的开展各自工作,对于所需要的各种最终结果以及中间处理值进行实时交换。主干网络速度的全面提升到千亿兆,学校单位也基本能达到万兆,为网络传输的各部门,能够煤气提供相应信息传输于资源共享,除此之外,还能实现协同作业,并为此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近些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框架下所开展的全面协同软件环境设计方面的研究,乃为CAD/CAM领域以单机像网络技术为基础的重要发展趋向。对于软件协同设计趋势而言,将呈现为面向对象实用的大统一数据库、多媒体分布处理技术,通過彼此间的结合应用,另将其当作实施开发操作的依托平台。伴随当今网络速度的日渐提升,以及在带宽领域、CAD/CAM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发展,Internet/Intranet/Web平台技术,将对CAD/CAM形成更多、更为深刻的影响,对于设计难度具有良好的降低效果,可有效工作的实际效率,促进设计质量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还能将平台发展所呈现出的协助作用更好的体现出来。这对于CAD/CAM在设计生产力方面的提升,具有较大程度上的促进作用,实现各种工作的协同完成,在此驱动下,能够帮助那些从事设计的人员,以及参与产品规划的相关人员,免受地理位置、时间条件方面的限制,能够及时进行设计方案的预览、讨论以及现场修改加强产品设计[2]。
作为CAD/CAM网络平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开展基于软件网络技术的CAD/CAM系统设计的开发研究,能够促使软件相关设计部门,从事管理设计部门以及制造生产的部门、利用高速网络,达成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另外,还能够协同开展设计作业等工作,促进使企业内、企企间及企业与市场间,利用Internet/Intranet,实现需求的及时与实时交互,对于相关设计、生产方面的信息而言,有助于各零件在具体的设计、生产方面效率的提升,促进产品在向市场投放相应周期的缩短,并基于此,构建专属企业自身的CIMS软件管理体系。
国外对网络CAD/CAM技术的研究开始之前。网络技术将应用于CAD/CAM,现今已投入到诸多的人物力,且具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
1996年,ASME DAC(设计自动化会议)的分支,一个分布式CAD设计原型系统,使参与者在此方面引起了高度关注。到了1997年,ASME设计工程国际会议,首次构建了“中心CAD”专题研究。对于网络CAD概念而言,其于1998年时,则被业界称之为“基于互联网的CAD(网络CAD)”。1999年,它将调用网络CAD(Internetaided设计)从1997年的连续3年被ASME和网络研究机构预测为最具人气和潜力的设计软件。现在在一带一路中国创造和制造的声浪里我们基础的软件、基础机械设计、凸轮机构CAD/CAM和网络技术更要跟上世界技术水平,这样我们才能为中国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基于Android和.Net的传感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2]李海亮,胡军,董升涛,于国明.机械设计软件在我国农业机械方面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21).
基金项目: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基于网络技术的凸轮机构CAD/CAM系统的开发研究 ”(项目号:YK150904)
作者简介:崔辉(1980),男,南京工业职业技术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cad、3D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