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遥感图像处理》课程开发调研
2017-05-30郭亚东
摘 要:遥感技术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中是一种基础学科技术,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又包含在遥感技术当中。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因而专业教育和课程设置会影响到高职教育的人才输出。下面,本文将以《遥感图像处理》这一课程为主要论述点,简要阐述关于这一课程的开发调研,以期能有助于提高这门课程的质量,进而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产生帮助。
关键词:遥感技术;高职课程教学
遥感技术的准确定义是:一种通过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特性,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这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块区域的地理信息,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同时,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技术,遥感技术已在多所高职院校落地生根,成为这些院校重點发展的专业。《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方向)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以教学方法为阐述重点,给出相关意见。
一、遥感图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土地的利用情况带来了很大的变动,地貌特征的变化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为了获得及时并准确的地表数据,我们需要利用遥感技术来对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形成对应的遥感图像,传输到相关部门再进行分析。此外,随着旅行、开荒、探险等活动的愈加普遍,人们对卫星云图精准度要求越来越高,对细节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对地图更新速度的要求也同样是越来越高。这就给遥感图像技术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一方面,要确保地图的精确度和精细度;另一方面,又要确保地图更新的速度及时跟上地表形态改变的速度。因此,新的情况下,社会对遥感图像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遥感图像处理》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学生必须学好这一门课程,才能够进一步学好这个专业,更好地掌握空间信息技术,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调研的思路
(1)社会需求。通过走访和问卷等形式,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先作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毕业生所在单位、单位在行业中的水平、单位的发展前景等情况。此外,还需要深入地理局、环保局、旅游局、旅行社、环境工程公司、地质勘探组织、电子地图检索网站等组织,深入了解这些组织目前的人才招聘需求以及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整理成反馈信息。
(2)高职生层次。此外,还要结合本专业的专业设置特点和人才特点、培养目标,提炼出《遥感图像处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还需要集合学校骨干教师和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代表对此目标进行探讨和修正,在探讨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不同层次的学习对应的接受水平和课程需求,最后确认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应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最后建立任务模型。
(3)课程内容。《遥感图像处理》这门课程主要是运用计算机和现代技术手段对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涉及到了许多空间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校还需整合调查到的资源,再次邀请各方知识分子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探讨,最终归纳出一个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内容体系。同时,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加或删减。
(4)岗位要求。首先,我们确定适合该课程的岗位方向有地图和侦察探测这两个大方面,涉及到的岗位有:遥感图像处理师、GIS数据处理人员、卫星数据处理员、空间数据分析师等。这些工作需要的专业能力有:遥感设备操控和使用能力、计算机熟练操作能力、地理图像和人文图像处理能力、基础地理知识等,还需要具备一些信息获取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此外,团队意识与沟通、组织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课程开发和实践
(一)课程体系设计
1.基础图像认知部分
这一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基础部分,主要内容就是遥感图像。这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基础,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初步接触遥感图像,了解遥感图像的基本知识,即“遥感图像是什么,它是怎么生成的”。
2.遥感初步定量分析
当今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就是定量化,由于遥感技术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又可以应用到多个部门,因此定量分析有助于学生学习。由于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前接触到的专业课程不多,学习定量遥感时可能会有些吃力,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可以先将一些较为浅显的内容挑选出来供学生学习。
3.流程的操作
在学生对遥感图像处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学习后,就可以接触实际的操作了。遥感图像一般都是立体的、几何的,如何正确地找到集合投影点,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 。同时,如何在抽象复杂的几何图像中辨别出主要的地理标志并准确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一项比较考验学生能力的技术。在本专业学生进行遥感图像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ENVI商业软件(完整的遥感图像处理平台)进行操作,该软件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分析对象进行特征提取,是本专业在实践中常用的软件。
(二)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既可以在校内的实验室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整个实践过程主要是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最终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
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主旨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图像分析能力,课堂氛围尽量以开放式为主。该门课程的重点在于遥感图像处理的流程,主要的步骤有:数据的输入输出、图像的显示与分析、图像预处理、影像信息提取、三维可视化分析等。此外,在教学中,计算机的应用是很普遍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使用遥感图像处理商业软件,如ENVI软件分析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操作。
四、结语
《遥感图像处理》是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发展的课程,在开课前进行课程的开发调研,是出于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唯有对这门课程的社会反响进行了详细调查,才能够确定这门课程有没有开设的必要,以及开设后如何设计这门课程。如今调研结果已在上文有所列示,希望能引起一些高职院校的注意。
参考文献:
[1]王鸿.基于工作过程的“遥感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开发与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2]钟晓棠.基于工作过程的“遥感图形图像处理”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科技信息,2010(31).
[3]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作者简介:郭亚东(1973),女,汉族,北京人,硕士,讲师,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与设计的研究。